在任何時候,單對單無疑是展示自身能力的最佳機會,要是能把一個厲害的人物擊倒,就算是籍籍無名,也可以一時聲名鵲起。
尤其是在梁山這種伊仕利得地位的地方,有能力的人面對挑戰都是蠢蠢欲動的,但有一個人是例外,他就是武松。
武松的武力值自然不用過多贅述,單憑徒手打虎這一點,武松就有資格迎戰任何高手。當武松決定加入梁山時,宋江就知道自己多了一員猛將。
事實也確實如此,無論是攻打田虎還是方臘之戰,武松都是表現最為突出的那個人。
可是一旦脫離團隊,需要個人出戰之際,武松瞬間就變成一個「縮頭烏龜」,能不動絕對不動,實在推脫不了,武松就象征性的和對手過幾招,然后假裝落敗而逃。
口說無憑,武松究竟避了幾次和高手過招的機會?
呼延灼和盧俊義都是梁山鼎鼎有名的人物,不過在歸順梁山之前,他們可把梁山上的人當作不入流的土匪。
尤其是呼延灼,曾經還放話說要把梁山上的人,個個打得落花流水。說到做到。人高馬大的呼延灼提著雙鞭就來二龍山挑戰。
梁山畢竟是有根據的,幾年來也招攬了不少能人異士。雖然呼延灼的武功不容小覷,但要找出幾個和呼延灼對戰的人,是相當容易的。
不過真正上了擂台,梁山眾人才意識到他們低估了呼延灼。
話說魯智深和楊志都算的上一等一的高手,派這兩個人去迎戰,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是萬無一失一失的。可事情的結果恰恰相反,魯智深和楊志都輸了,而且輸的狼狽不堪。
魯智深平時手握六十二斤的禪杖,就像拎木棍一樣輕松。這次不過和呼延灼過了幾招,就覺得,魯智深感覺整個人的失去了力氣。
即使有禪杖支撐著,魯智深還是雙腿打顫,緩了好久才恢復。
楊志就更別提了,簡直被打到懷疑人生。這下子梁山人全都急了,要是偌大的梁山沒有一個人能打敗呼延灼,梁山顏面何存。
最終有人想起了武松,作為曾經打虎英雄,武松幾乎成為梁山眾人心目中的救星。
一個人開口說:「呼延灼,你不必得意,帶回我們的武松一出場,定讓你跪地求饒。」結果武松的回答令眾人大失所望。
只聽武松說:「呼延灼武藝高強,我怕不是對手,還是讓給別吧。」說著就擺擺手走人了。
那人看著武松的背影,大喊:「如果連你都不行,那真的要讓呼延灼這出盡風頭了。」武松依舊不為所動,自顧自遠離了擂台。
至于接下來梁山如何應對,武松就不得而知了。和呼延灼的對戰,武松是推脫掉了,但是有時候也會遇上武松不得不出場的時候。
比如宋江為擴大梁山規模,特地派出重兵拿下盧俊義的那場戰斗。盧俊義的武功甚至在呼延灼之上,為了確保勝利,梁山針對盧俊義展開了一場車輪戰。
武松、李逵、劉唐、魯智深、穆弘、李應、朱仝和雷橫八位好漢接連出戰。
剛開始的李逵沒打兩下,就被嚇跑了。魯智深用盡渾身解數,也不能拿盧俊義怎麼樣,最后大家又把希望寄托在武松身上。
臨出發前,宋江耳提面命,不管用什麼方法,一定要拿下盧俊義不可。
武松知道自己逃不掉,所以沒推脫,直接沖上去和盧俊義打。但是所有人都能看出武松在這次戰斗中的敷衍,沒過兩招,武松就逃走了。
武松此番操作,令許多人倍感疑惑。熟悉《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武松性格直爽,扭扭捏捏斷然不是武松的風格。
要是放在前期,有人想武松挑戰,武松肯定會和對方纏斗到底,拒絕更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究竟是什麼,把武松這個人改變了呢?
從打虎英雄武松到行者武松,不同時期武松的行事作風儼然截然不同,而這一切的轉折就是血洗鴛鴦樓。開始的武松仗義直接,頗有俠者風范。
所以得知潘金蓮聯合西門慶害死了哥哥武大郎,武松頭也不回的把這兩人給一刀了結了。
而武松,也因此惹上了人命官司。他臉上刺了字,被發配到孟州服役。在這路上,武松遇上了貴人,同時也遇上了一生中最大的劫難。
一個叫施恩的人完全不在意武松的身份,并非常慷慨地給武松提供幫助。
也許天命如此,施恩很快就有用得上武松的地方了。在快活林,施恩幾乎是號令一方的存在,這引來了惡霸蔣門神的眼紅。
施恩這個人性格軟弱,快活林的控制權被人搶了,他不是想著和對方斗法,而躲在屋里自怨自艾。
武松看到愁眉苦臉的施恩,信誓旦旦地像施恩保證:「兄長你放心,我一定幫你把快活林奪回來。」施恩的本意是不要把事情鬧大。
最終無法收場,他說:「算了吧,蔣門神那種人,我們贏不了他的。」
沒想到一句話更加刺激了武松,武松提刀就要去找蔣門神決斗。蔣門神最是欺軟怕硬,還沒見到武松,就已經嚇得不知所措了。
武松把蔣門神一通教訓,成功幫施恩拿回了快活林的經營權。
蔣門神知道自己不是武松的對手,只好另行出招。他找到自己的姐夫,勾結張都尉要置武松于死地。
武松的一生都是坎坷的,突然有一個張都尉要把女兒許配給他,武松當然是無限欣喜,完全沒有把人往壞的方面想。
一天晚上,月黑風高。張都尉的女兒張玉蘭的一聲驚叫,吸引了武松的注意力。話說張玉蘭也是個演技派,一下子就把武松給騙了,讓人真的去追那虛假的賊人。
直到武松被人重重包圍,他才反應過來自己中了圈套。
只是這個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武功因為行竊罪被流放去更加偏遠的地方。但是武松不死,蔣門神還不滿足,他又派出殺手埋伏在路上,目的就是殺死武松。
好在武松武藝強悍,才逃過一劫。蔣門神就沒那麼好運了,武松在殺手的口中得到事情全部的真相。
火冒三丈的武松原路返回,一路殺進張都尉的家,見的一個人就殺一個。一口氣殺到張家后院鴛鴦樓,張都尉直接被武松滅了門。
武松冷靜下來之后,知道自己在劫難逃了,只能一路狂奔。
跑了一天一夜,武松終于累倒了,幸虧他被張青夫婦搭救。但是以武松的形象,他逃得了一時逃不了一世,甚至他要去投奔二龍山都困難重重。
最后還是孫二娘給武松準備了一身僧人的行頭,擋住了武松臉上的刺字。
孫二娘說:「不若從這一天起,叔叔便當一個行者吧。」武松把孫二娘的話放在了心上,這一刻的武松成長了,他再也沒有因為沖動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
後來的武松,面對任何的挑戰都會思慮再三。
其實面對強敵呼延灼和盧俊義,武松的內心也是蠢蠢欲動的。但是一想到接下來的結果,武松很快就壓下了這個念頭。
那麼在武松的心中,他不能接受的后果是什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武松不敢和夢寐以求的對手單挑呢?
無論在什麼時代,搞好人際關系都是第一要素,呼延灼是實力其實早就吸引住了武松。但是武松考慮到前面的魯智深和楊志都被打敗了。
如果武松上台把呼延灼擊敗,不就在告訴梁山眾人他比魯智深和楊志強嗎?就算對方在寬宏大量,也會就此產生隔閡。對于武松來說,平白無故給自己樹敵,顯然不合適。
況且武松和這兩個人關系都不錯,要是得到一次勝利記錄,要用兩個好友來交換,絕對是不劃算的。
退一萬步來講,魯智深和楊志不介意武松打他們的臉,那麼他也是勝之不武。魯智深和楊志是梁山的一流高手。
這是毋庸置疑的,就算他們不能打敗呼延灼,消耗一下對方的體力還是沒有問題的。
在呼延灼體力不支的情況下,武松打敗了他,也不能證明什麼。而且經過觀察,武松發現宋江有了招攬呼延灼為梁山效力的意思。既然是未來的同事,武松就更不好動手了。
在這般混亂的環境中,武松能夠一瞬間想到這麼全面的問題。這有力的證明了,武松已經從一介武夫成長為掌控大局的行者了。
行者行者,行天下路見天下事,他的內心應該是寬敞而縝密的。
當別人把目光放在單挑成功帶來的利益時,武松已經考慮到了以后的方方面面。因為怎麼算,結果都是不劃算的。
他不再是初出茅廬的沖動小二,于是他把出風頭的機會讓給了別人,給自己留一分輕松。
後來,武松的思想進一步升級,前進的時候他縱觀全局,步步為營,沒有必要的事情絕不做,但也沒有給自己留退路。後來他削發為僧,也算贖罪。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