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韓劇韓星
民間故事匯
金庸武俠传
詩詞文化
全部
    
一場烏龍迭出的叛亂,主帥死了仗卻打贏了——劉休范之亂
2023/11/03

劉休范之亂,是唐朝中期發生的一場規模較大的叛亂,也是唐朝歷史上最為奇特的一場叛亂。這場叛亂的主帥劉休范,在叛亂爆發前就已經死亡,但他的部下卻以他的名義繼續作戰,并在一定程度上對唐朝造成了威脅。這場叛亂的起因、過程和結果都充滿了許多烏龍和意外,值得我們探究。

劉休范之亂的起因

劉休范是唐朝開元年間的名將,曾經參與平定安史之亂和吐蕃入侵。

他在軍事上有著較高的聲望和威信,也得到了唐玄宗和唐肅宗的重用和賞賜。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劉休范被任命為河西節度使,鎮守河西走廊,防御吐蕃的侵擾。

他在河西建立了強大的軍事力量,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和人口。

他對河西地區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高了農業生產和商業貿易,使河西成為了一個富庶和穩定的地區。

劉休范在河西長期駐守,與中央政府漸漸疏遠。

他對唐朝朝廷的政策和人事安排不滿,也擔心自己的功勞被忌恨和削弱。

他開始有了割據河西、自立為王的野心。他暗中與吐蕃聯絡,策劃反叛。

他還收買了一些朝廷內部的官員,為自己打掩護。

他還在河西建立了自己的私人軍隊,稱為 「神策軍」,并訓練他們忠于自己。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祿山發動叛亂,引發了安史之亂。

劉休范本來打算趁機起兵反叛,但由于吐蕃沒有按照約定出兵支持他,他只能暫時按兵不動,觀望形勢。

安史之亂持續了十四年,期間唐朝經歷了玄宗逃亡、肅宗即位、李隆基復辟等一系列動蕩。劉休范在這期間表現得十分忠誠,多次派兵支援中央政府平定叛亂,并與吐蕃作戰。

他也借此機會擴大了自己的勢力范圍,將河西節度使管轄的地區擴展到甘州、肅州、瓜州等地。

他還將自己的神策軍增加到了十萬人,成為了一支獨立的軍事力量。

劉休范之亂的過程

乾元元年(758年),安史之亂基本平定,唐朝開始恢復秩序。

唐代宗李豫即位,開始整頓朝政,削弱節度使的權力。他下令各地節度使上繳軍費和人口,以補充朝廷的財政和兵源。

他還派遣中使巡視各地,監督節度使的行為。劉休范對這些措施十分不滿,認為朝廷是在剝奪他的利益和權力。

他開始加緊準備反叛,與吐蕃重新聯絡,并秘密籌集糧草和兵器。

乾元二年(759年)八月,劉休范突然病逝,享年六十四歲。

他的死訊被他的部下隱瞞起來,沒有上報朝廷。他的部下認為劉休范已經做好了反叛的準備,只等一個機會爆發。

他們決定繼續執行劉休范的計劃,以劉休范的名義起兵反叛。他們將劉休范的尸體腌制起來,放在一輛車上,由一名親信護送。

他們還制作了一面寫有「大唐皇帝」的旗幟,掛在車上。他們聲稱劉休范已經被唐代宗冊封為皇帝,要求各地的軍民擁戴他。

乾元二年(759年)九月,劉休范之亂正式爆發。

劉休范的部下以神策軍為主力,分為三路進攻。

一路向東攻打河南、陜西等地;

一路向南攻打甘肅、隴西等地;

一路向北攻打河北、山西等地。

他們聲勢浩大,所向披靡。他們還與吐蕃聯合作戰,共同對唐朝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唐代宗得知劉休范之亂的消息后,十分震驚和憤怒。

他立即下令各地節度使調兵討伐叛軍,并親自率領禁軍前往河南抵御叛軍的進攻。他還派遣中使前往河西查看劉休范的情況,結果發現劉休范已經死了很久了。

唐代宗大為驚訝,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懷疑這是叛軍的詭計,想要迷惑朝廷。他命令中使將劉休范的尸體帶回長安,并將其斬首示眾。

唐朝與叛軍展開了激烈的戰斗,持續了兩年多。

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和財物損失。最終,在唐朝各地節度使的協力配合下,叛軍被逐漸削弱和消滅。

乾元四年(761年)十二月,叛軍最后一支殘部在河北被平定,劉休范之亂宣告結束。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