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科普
奇趣大曝光
趣味科學
    
數十億年圍繞地球轉,月球來源讓科學家困惑!月背是解密關鍵
2023/08/17

在1989年的時候,來自英國的天文學家喬治達爾文提出:月球可能是從地球上分裂出去的。

當時這一說法引起了天文學界的轟動。

喬治達爾文認為在早期地球還沒有形成時,地球周圍類似于液態并沒有完全合并,地球也會進行不斷的振動,并且地球還會進行自轉,在自轉的過程中,地球沒有一個可以使自身穩定的物質,所以在自轉時并不穩定,可能會產生偏移和抖動。

隨著抖動速度的不斷加快就將地球表面的液態物質甩了出去, 甩出去后的液體又圍繞在地球周圍,隨著地球的自轉不斷轉動,在長時間的轉動中,這些液態物質漸漸冷卻凝聚,成了一個新的球體,也就是月球。

那一時期堅持擁護這種學說的人在對太平洋進行考察之后,認為 太平洋就是地球和月球在被甩出去后留下的疤痕。

因為這種猜像很像母親生孩子的過程,所以一直被月球被比作說是地球的親女兒。

但是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形成年齡差異過大,所以有部分科學家并不人認可這種說法。

同源說

這種猜想認為月球和地球是同時產生的。

科學家認為在最開始的時候,宇宙中還沒有太陽,只有一些雜質塵埃和氣體等組成的星云,因為引力的作用,這些雜質和和氣體不斷的聚集收縮,密度越來越大,質量變得越來越小,并且在引力下星云不斷的轉動并且轉動的速度越來越快,星云慢慢的變形成了扁扁的圓盤狀,然后星云中間比較聚集的部分,就形成了太陽。 其他沒有凝結的雜質就在時間和不同壓力的作用下也慢慢凝結形成了其他行星,其中就包括月亮和地球。

地球和月球是同時、同地、同原因產生的,但是由于月球和地球的運作方式并不相同,并且地球的形成過程與星云凝結的過程并不相同,這一想法也就引得當時的許多人懷疑。

捕獲說

這種猜想認為月亮是被地球的引力吸引過來的。

提出這種猜想的科學家認為地球和月球是由不同的星云物質的形成的,在在形成后月球有自己的運行軌道,兩個星球互不干涉,但是月球的運行軌道也會各種壓力或者其他原因不斷發生變化,在運行軌道變化的過程中有一次比較接近地球,月亮運行到那一個地方時,就被地球強大的引力所吸引,成為了圍著地球轉的一個星球。

但是按照道理來說,宇宙中還有其他物體的引力比地球大得多,但是為什麼月球沒有被吸引去呢,并且如果月球是被太陽吸引的,那麼隨著時間的深入,月球應該離地球越來越近才對,但是通過對軌道的不斷計算發現,月球正在慢慢遠離地球,平均每年后退4厘米,所以捕獲說因為這些漏洞,讓人難以信服,但是還是有人愿意相信。

大碰撞說

碰撞說認為月球是由于碰撞產生。

這個說法在1975年被提出,他們認為在很久以前,宇宙中存在著一個質量非常大差不多行星,這個行星因為各方面的原因與地球發生了激烈的碰撞,在碰撞過程中摩擦產生的巨大熱量和能量將地球的某些部分融化成液體并飛濺出來,飛濺出來的物質又慢慢凝結形成了月球。

這個想法在剛提出時并沒有被廣泛認同,但是隨著科學家發現,地球的化學成分與月球非常的相似,人們開始慢慢接受這種想法。

除此之外,科學家還發現月球運行的軌道特征和地球有些相同,月球是沿著地球運行的,這也就說說月球和地球的轉動方向相同,撞擊物'體的運行的軌道和地球有些相似,由撞擊所甩出的物質也就隨著地球一起轉動,形成月球。

月球表面的坑洞也說明了月球應該曾經遭受過某種撞擊,并且月球的內部結構也和地球非常相似。

因為有了這些論證,碰撞說現在成為了關于月球起源最有說服性和認可度最高的一種說法。當然關于月球是否真的是由撞擊產生的我們并不能確定,現在科學家對月球背面進行研究,希望找出對這一猜想更有力的支撐。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可能隨時會刷新對月球知識的認知,但是不管怎麼樣月球作為宇宙中一個的天體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期待科學界解鎖更多關于月球的研究。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