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白娘子和許仙的故事百轉千回,故事的結尾,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最終被法海永世囚禁在雷峰塔下。
有傳聞曾說,雷峰塔倒塌之時,就是白娘子得救之際。本以為這種說法,只是人們的美好期盼。
卻沒想到,雷峰塔竟然真的倒了,在其之下,還意外出現了一個神秘地洞,有人說洞中有 一窩白蛇,也有人說洞中有佛教至寶。
白娘子的故事也因此蒙上了神秘色彩,難不成雷峰塔下真的鎮壓過白蛇嗎?
1924年,位于杭州的雷峰塔轟然倒塌,現場黃沙漫天,煙霧彌漫。佇立多年的雷峰塔倒塌,在當地引發了熱議。有人說,這是白娘子要現世了。
歷經風霜的雷峰塔倒塌讓很多民眾十分心痛,但是奈何當時并沒有修繕的條件,只能暫時擱置。但在雷峰塔倒塌之后,關于雷峰塔的傳說又多了起來。
有人說自己親眼看到雷峰塔倒了之后,地上都是金子。甚至有人說,還看到了白蛇的蹤跡。
這些虛無縹緲的傳說,讓雷峰塔越發神秘。事實上,雷峰塔最早并不和白蛇、法海、許仙相關。雷峰塔最早建于公元975年,是由吳越國當時的國王 錢俶所建。建造的目的,也不是為了鎮壓什麼妖魔,而是為了為國家祈福,希望雷峰塔能夠庇護自己的國家。
不過,天不遂人愿。在雷峰塔建好后不久,吳越國便滅國了。自那之后,雷峰塔的命運也越發坎坷多舛起來。
到了北宋末年,杭州城內戰亂四起,雷峰塔也沒能幸免于難。因為雷峰塔的外部結構是木質的,所以在一把火之后,便化為了廢墟。吳越國國王的心血,到了這時也全部煙消云散。
但在戰亂平息后,南宋建都臨安,又重新修繕了雷峰塔,雷峰塔才再次佇立在西湖岸邊。不過好景不長,到了明朝嘉靖年間,倭寇犯我中原。
在倭寇進入杭州后,可謂壞事做盡。不僅對當地的百姓痛下殺手,對建筑也毫不留情。雷峰塔也被倭寇一把火燒掉,焚燒后只剩下塔身。
在明代末期,《白蛇傳》的故事橫空出世,大家對于雷峰塔有了別樣的感情。因為在《白蛇傳》中,白蛇最終被法海鎮壓在雷峰塔下,所以百姓們便自發拆除雷峰塔的塔磚,試圖救白娘子出來。塔磚不斷減少,讓雷峰塔根基越發不牢固。
除了白娘子的傳說,讓雷峰塔的塔磚越來越少的,還有另外一個傳說。
傳說,有一戶以養蠶為生的農戶,每天為了賣蠶絲而發愁。明明自己的蠶絲品質不差,但就是賣不上好價錢,蠶絲就只能擺在家里。一日,就在農戶為了蠶絲的銷路而發愁的時候,家中來了一個瘋瘋癲癲的和尚。
這和尚看起來衣衫襤褸,嘴唇干裂,手里卻拿著一塊轉頭。農戶見狀,就拿出了一碗清水遞給他,讓他潤潤喉嚨。沒想到,這和尚感念農戶的恩情,將手中的轉頭塞給了農戶。告訴他這塊磚可不一般,這是雷峰塔的塔磚,有大作用。
農戶不明所以,但還是將這塊磚放在家中。沒想到自從有了這塊磚之后,農戶的蠶絲真的越賣越好,甚至有些供不應求。其他人見狀紛紛來尋求致富的法子,農戶便將雷峰塔塔磚的故事告訴了鄉親們。
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去到雷峰塔拿塔磚,希望也能像那個農戶一般,財源滾滾。久而久之,雷峰塔也就倒了。
雖說雷峰塔倒了,但是關于雷峰塔的傳說卻一直都在。雷峰塔的塔磚也基本被民眾們拿了個干凈,只剩下一個小土堆。
終于到2001年,雷峰塔迎來了修繕。因為傳言中,雷峰塔內有很多金子,但是考古隊員們卻沒有發現任何金子的痕跡,反倒是發現了一塊石碑。
雖說石碑的內容已經殘缺不全,但還是保留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在石碑中記載,雷峰塔下或許有一座地宮。這個信息,讓考古隊員十分振奮。
地宮里到底有什麼?難道真的鎮壓著白娘子嗎?因為白娘子的傳說,大家對于雷峰塔下的內容十分好奇。為了讓大家一起見證雷峰塔的地下世界,考古隊和相關部門商量后,決定直播挖掘。
就這樣,在2001年的3月11日上午3點,雷峰塔的面紗開始被揭開。
雷峰塔的地宮上,有一塊巨大的石板,石板的重量大約有750公斤。想進入地宮,必須要打開石板。為了保險,文物局決定用起吊機來挪開石板。吊機工作時,大家心里一陣好奇,古人為何要在此地放如此重的一塊石板,石板下面有什麼呢。
後來據說,石板被挪開后,下面白花花一片,好像有一窩白蛇,可一晃眼的時間,白蛇又不見了。白蛇的發現,給雷峰塔再添神秘色彩。但傳說終究是傳說,挖掘工作還要繼續。
隨著挖掘的繼續,考古隊員終于進入到了地宮。只見地宮中央放著一個鐵函,經過時間的風霜和歲月的洗禮,這個鐵函已經銹跡斑斑,看起來十分陳舊。但能夠放在地宮的正中央,足以證明鐵函里的物品不簡單。
不僅如此,有眼尖的考古隊員表示,這個鐵函看起來很眼熟,似乎在哪里見過。原來在此前修繕寶雞法門寺時,也發現了一座地宮。地宮內也有一個類似的鐵函,和眼前這個鐵函長得極為相似。
那個鐵函就像是一個「俄羅斯套娃」,打開后,表面放著兩顆水晶珠,此外還有一個被絲綢包裹的鎦金函,鎦金函內里還有一個檀香木函。打開檀香木函,里面居然還有一個精美的水晶槨,水晶槨中還有一個玉質的小棺材,其中躺著的是佛家圣物—— 指骨舍利。
回想起法門寺鐵函里的內容,在場的考古隊員無不歡欣雀躍。都希望快點打開這枚鐵函,看看里面到底裝了什麼。
但是,想進入地宮中并不容易。因為地面上還散落著其他的文物,如果徑直到地宮中,將會破壞這些文物。不僅如此,因為經過了千年的風霜,地宮內的文物已經被地下滲水破壞。想要取出,也要費些功夫。
考古人員為了能夠盡快接近鐵函,便開始著手清理其他的文物。很快,考古人員就清理出了一面帶著獸紋的銅鏡。就在考古人員準備加大氣力繼續干的時候,意外又來了。
因為很多文物已經堆在了一起,一不小心就會出現倒塌。但一旦倒塌,文物必然會受到破壞。為了能夠保護文物,考古人云決定將地宮的一面墻拆除。這樣一來,考古人員的活動空間就會增加,清理的難度也會大大降低。
在將地宮的一面墻拆除后,考古人員的進度果然快了許多。隨著時間的進行,一座高60厘米的青銅釋迦摩尼法像出現在了眾人的面前。
這座佛像非常精美,而且有兩個底座。一個是我們常見的蓮花寶座,而另一個則刻著一條龍。這種形式,在傳世的佛像中并不常見,也給我國的文物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參考和依照。目前,這尊佛像已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等到所有的文物清理好之后,接下來,就是取出鐵函,拿出寶物了。在經過了仔細的觀察后,考古人員小心翼翼的打開了鐵函。
而在鐵函打開的一瞬間,眾人屏住了呼吸,映入眾人眼簾的是一尊玲瓏的舍利塔。這座四角純銀的舍利塔,做工異常精美。不僅花紋靈動,塔的四角還雕刻著精美的佛像。這座塔的精致程度,足以體現出千年前吳越國技藝的高超。
除了精美的工藝讓人嘆為觀止外,舍利塔的存在證明雷峰塔的地宮內存放的寶物正是舍利。
更讓大家沒想到的是,在這座精美的舍利塔中,珍藏的竟是佛家至寶—— 佛螺髻發。
因為佛頭上黑色的卷髮呈現出一團一團的樣子,所以被稱為螺髻發。在《妙法蓮花經》中,曾提到過這一圣物,但是在雷峰塔地宮為挖掘之前,大家都沒見到過圣物的真正模樣。
如今,隨著這座舍利塔出世,大家對負佛螺髻發舍利也有了具體的一向。目前,這座銀白色的舍利塔被放在博物館展覽,供大家欣賞。
在這次地宮挖掘中,除了出土了震驚世界的「佛螺髻發舍利」,考古人員們也發現了雷峰塔真實的故事。
此前,大家對于雷峰塔的了解僅限于建造于何年何月,是誰建造的。但更多的信息卻不得而知。畢竟,吳越國只是一個小國,國力也不高。為何要費盡心思,勞民傷財的建造一座雷峰塔?
而這個答案,考古人員在殘存的碑文里找到了。在殘碑的記載中,這座雷峰塔是吳越國國王錢俶建造的,但是建造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祈福,也是慶賀自己的妃子為自己生下了一個兒子。為錢俶生下兒子的這名妃子姓黃,所以雷峰塔在那時候還有個別名,叫做「黃妃塔」,也叫「王妃塔」。
雷峰塔初次建造就花費了大功夫,雖說塔身由磚石構成,但外表卻金碧輝煌。
其上不僅有各種精美的雕刻和圖案,據悉,塔下還曾經供奉過16尊羅漢。因為吳越國國王信奉佛教,偶然間得了佛螺髻發舍利,才建造了雷峰塔將佛螺髻發舍利放在塔下。
幸運的是,經過了千年的風波,雷峰塔塔身雖已消散不見,但地宮仍舊完好。
如今,雷峰塔經過修繕,又一次佇立在了西湖的岸邊,成為了大家的「打卡景點」。
雖說在探尋雷峰塔地宮的過程中,并沒有發現什麼和白蛇有關的痕跡。但是,地宮內的舍利和精美文物,足以讓我們看到千年前人們信仰的虔誠。
時至今日,白娘子傳奇依然在各大平台上上演,雷峰塔也依舊充滿了傳奇色彩。或許對于人們來說,雷峰塔下是否鎮壓著白娘子,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雷峰塔帶給大家的歷史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