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科普
奇趣大曝光
趣味科學
    
月球表面有一張地球一家人合照!是誰丟上去的?如今還在嗎?
2023/08/07

從古至今,人類都在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奧秘,古時候由于人類的科技不夠發達, 所以古人一直都認為太陽和月亮都在圍繞地球轉動,不過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人類終于走出了地球,當人類走出地球看到宇宙之后,人類才知道月球其實就是地球的一顆衛星,它在不停的圍繞地球轉動,而太陽是一顆恒星,在太陽系中一共有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大行星都在圍繞太陽公轉,太陽的品質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占到了太陽系總品質的百分之99.86,剩下的八大行星和其它物質占到了太陽系總品質的百分之0.14,從占比上我們就能夠看出太陽的品質非常大。

按照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得出,任何有品質的物體都是有引力的,物體的品質越大,它的引力就越大,強大的引力能夠將八大行星全部吸引過來,而八大行星為了不被太陽吞噬,于是它們只能夠不停的自轉和公轉,這樣能夠產生離心力,離心力和引力相互吸引,所以八大行星能夠穩定的圍繞太陽轉動,在八大行星當中,地球是唯一一顆誕生了生命的星球,科學家認為,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生命,主要是因為地球滿足了生命誕生的基本條件,這些基本條件分別是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和豐富的水資源,如果一顆行星能夠滿足這些基本條件,那麼這顆行星誕生生命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不過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在其它行星上面發現外星生命的存在,目前人類探索最多的還是月球,畢竟月球距離地球很近,在1609年,伽利略首次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了月球,使人類對月球正面的地形開始有了詳細的了解,不過真正探索月球是在20世紀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之后開始的,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解決了人造物體發射到太空的基本技術,之后便向月球發射探測器,在1959年1月2日,前蘇聯成功發射月球1號,經歷了34小時的飛行之后,從距離月球5965公里的地方飛過,50年代末期,由于蘇聯在運載火箭上面和人造衛星技術上面先走一步。

所以在月球探索上面取得了先機,不過美國也不甘示弱,先后發射了先驅者、徘徊者等探測器,人類探索月球大概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1958年-1976年,蘇聯和美國之間競賽引發的首次探月[高·潮]階段,在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成功將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送上月球,這是人類第一次載人成功登陸月球,其中阿姆斯特朗在這次登月活動中說出了20世紀最著名的語句: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是人類的一大步,在這次登月成功之后,美國還進行了多次登月,在1972年4月23日,阿波羅16號宇航員查理.社克和約翰.楊登上月球,探索月球上名為笛卡爾的一處高低,一個被認為是火山形成但實際上是由小行星撞擊形成的地區。

這是美國阿波羅計劃的第十次載人航天任務,查理.社克和約翰.楊在月球上面停留了71個小時,完成了三次艙外活動,共行走了20小時14分鐘,他們駕駛美國第二輛阿波羅月球車,行駛了26.7公里,收集了95.71公斤的月球巖石,他們還在這次任務中發射了一個子衛星,用于測量月球的等離子體,高能粒子和磁場,另外,這次任務也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宇航員在返回地球途中拍攝到了一個不明飛行物,後來經過分析證實了是艙外活動泛燈光極其懸臂,阿波羅16號于1972年4月27日安全返回地球,在這次登月過程中,杜克將他攜帶的一張家庭照片放在了月球表面,并用他的膠片相機拍攝了幾張照片,丟在月球上面的這張照片中,是杜克本人和他的妻子、兩個兒子。

照片上面寫著「這是杜克家族的一部分,1972年4月從地球來到月球,希望所有看到這張照片的人都能和平相處」,查理.社克和約翰.楊回到地球之后,這張照片就一直留在了月球上,看到這里,可能很多朋友都會產生一個疑問,就是月球上面晝夜溫差巨大,這張照片能夠一直保留在月球上面嗎?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月球上的晝夜溫差大約在340度左右,在白天的時候,被日光照射到的地方溫度大約在127攝氏度左右,沒有日光照射的地方,溫度大約在-183攝氏度左右,這是因為月球不像地球一樣,有一圈厚厚的大氣層保溫,大氣層就像是給地球蓋了一層被子一樣,具有阻隔輻射和保溫的作用。

科學家認為地球之所以能夠擁有厚厚的大氣層,是因為地球擁有強大的磁場,磁場對于地球大氣層來說非常重要,它能夠牢牢的抓住地球大氣層,使得大氣層不會被太陽風吹散,如果沒有磁場的保護,地球大氣層就會被太陽風吹散,使得生物無法長期的生存下去,火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科學家認為,火星曾經也是一顆擁有生命的星球,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火星磁場消失了,沒有磁場的保護,火星大氣層很快就被太陽風吹散了,這使得火星變成了一顆荒蕪的星球,在月球上面,比地球一般的人造真空還要真空很多,因此太陽幾乎是直接照射到月球上面,而月球表面物質熱容量和導熱率非常低,所以被照射到的地方溫度就會快速上升,太陽一旦離開,溫度就是急劇下降。

在月球誕生的幾十億年當中,都是這樣光禿禿的暴露在太陽下面,照射的地方不僅僅有高溫,還有大量的高能射線,比如說紫外線、X射線、伽瑪射線、高能粒子等等,如果人不穿宇航服在月球上,即使沒有被熱死和凍死,也會被輻射殺死,月球的高度真空低氣壓,還會把人體內的體液和氣體快速的抽吸出來,人體會爆裂干癟,因此在月球上如果沒有合適的宇航服,根本無法生存,即便是有了宇航服,也不能夠完全阻擋所有的高能輻射,所以在太空中執行任務的宇航員時間長了,也會受到輻射的危害,而地球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當太陽風襲擊地球時。

地球磁場能夠起到第一道防線,地球磁場把太陽風帶電粒子偏轉,順著磁場線經過地球,走向遠方,而漏網的一些高能粒子,會從地球磁場線的薄弱環節滲入,這時候第二道防線就起作用了,大氣層的粒子和太陽風帶電粒子碰撞產生交互作用,南北極發出美麗的極光,就是大氣粒子和太陽風劇烈戰斗發出來的,太陽中含有能夠殺死生物的紫外線和高能射線,進入大氣層之后,被大氣分子吸收了很多,最終在距離地球表面20千米的高空被被臭氧層吸收,只有百分之1的長波低能量會能夠達到地面,所以地球生物才能夠長久的生存下去,相信很多朋友都應該知道,在夏天的時候,如果我們長期在外面暴曬,也會受到傷害。

由此可見,如果百分之百的紫外線和輻射照射到我們身上,會產生什麼樣的后果,既然是這樣,那麼杜克留在月球上面的照片,能夠保存多久?根據杜克本人描述,這張照片包裹使用的塑料,能夠抵擋紫外線和溫度變化的影響,不過即使是這樣,這張照片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褪色,所以說這張照片能夠在月球上保存,但是經過漫長的時間,它也會發生變形和褪色,漫長的時間過后,這張照片也會消失,就在這張照片的不遠處,有一個人類留下的腳印,這個腳印可能就是杜克留下的,這個腳印留在月球上的時間可能會很長,由于月球沒有大氣層,也沒有水和分的干擾,所以月球表面的腳印不會被侵蝕或者覆蓋。

不過這個腳印也不可能永遠的留在月球上,因為月球表面還會受到太陽風和宇宙塵埃的影響,這些微小的粒子會逐漸磨損月球,使得腳印變得越來越模糊,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得出,這個腳印大約能夠在月球上面保持1000萬年左右,這個時間對于我們來說,已經非常久了,畢竟如果在地球上,可能過幾天就沒有了,看到這里,有很多朋友可能會產生一個疑問,就是距離美國載人登月已經過去了幾十年的時間,到現在美國也沒有再次載人登月,難道說當年的登月都是假象?還有的人認為,美國插在月球上面的國旗也是PS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為此NASA表示:阿姆斯特丹在月表上插的美國國旗中穿著一根鐵絲,是為了月球上沒有風國旗也能張開,在登月艙里國旗是卷著的,出艙打開時鐵絲沒有拉直,所以看起來好像國旗在飄動。這也給許多質疑者留下了話柄。而50多年過去了,美國沒有再次載人登月,主要還是和錢有關系,太空探索需要強大的火箭發射系統將載人航天器送入太空,研發和建造這樣的火箭系統以及相關的發動機、燃料和控制系統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而且航天器的設計和研發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為你必須保證這些航天器能夠在極端的環境下運行,并且承受高溫、低溫和真空等環境,當年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一共花費了250億美元,要知道當時可是20世紀60年代,平均下來一次登月就需要42億美元,當時美國1970年的財政總收入也就856億美元。

這相當于拿出百分之5的錢來登月,雖然探索月球對于人類未來的科技發展來說意義重大,但是對于目前來說,幾乎沒有任何作用,即使人類已經在月球上面發現了非常稀有的資源氦-3,對于人類來說,也無法開采,畢竟人類現在還沒有辦法將大型設備運輸到月球上面,想要在月球上面開采資源,必須將月球的一小部分進行改造,這樣人類才能夠在月球上活動,很明顯, 現在人類的科技根本無法做到,即使載人登月幾十次,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最多就是拍幾張照片,拿一些月球土壤回來,對于人類目前的科技發展來說,意義并不是很大,而且花費這麼高,確實不值得。

等到人類什麼時候能夠移民到月球,這時候人類對月球的探索一定會越來越頻繁,而且到時候人類不僅僅會探索月球,包括太陽系內的火星等都會頻繁的登陸,曾經著名的企業家馬斯克表示,自己要在2050年前登陸火星,并且在火星上面建立特斯拉工廠,有很多人覺得馬斯克的想法是天方夜譚,不過30年后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目前誰也說不準,說不定過幾年,人類的科技突飛猛進,到時候人類真的能夠移民火星,這也說不準,目前人類移民火星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火星上面沒有磁場和大氣層,如果能夠讓火星上面擁有磁場和大氣層,那麼火星就能夠變成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對此,馬斯克表示,用大量的核彈轟炸火星的兩極,這樣能夠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大氣含量增多,但是科學家認為,這種方式只能夠增加一小部分火星大氣層,無法徹底改變火星的狀況,想要徹底將火星環境改造,還需要將火星磁場恢復,目前人類的科技還無法做到這一點,所以人類還需要繼續努力才行,小編希望人類能夠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