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長河中,皇帝的寵信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走向。若得君王寵信,便可達于高位,權傾朝野;若失君王信任,則將一蹶不振,跌入萬劫不復之地。很多初盛而終隕的權臣,都是因為得到寵信后驕奢淫逸,忘記君命臣職,最終自取滅亡。
清朝康熙至雍正時期的隆科多,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本是康熙皇帝的遠房侄子,卻得皇帝寵信,官至步軍統領和九門提督,掌握禁衛軍大權。但在雍正即位后,隆科多驕橫跋扈,結黨營私,終至支持八王弘時謀逆,最終被雍正所囚而死。
隆科多的跌宕命運預警后人:得君王寵信不能驕奢,要遵守君臣大義,知進退,方可長久安康。否則,得志便忘形驕,必將自取滅亡。
這里試詳述隆科多因得寵信而盛,又因驕奢而亡的故事實情。其中警示深刻,值得后人向之窺視一斑而知全豹,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少年得幸,受康熙寵愛
隆科多是清朝大臣蘇克薩哈的第四子,其姐佟佳氏則是康熙皇帝的皇貴妃。由于兩家存在姻親關系,隆科多從小就受到康熙的關照。
康熙見這個外甥聰慧過人,十分喜愛,就從小把他帶在身邊教導。每逢閑暇,康熙都會召隆科多在宮中讀書,傳授治國之道。
隆科多聰穎好學,又得皇帝親自教導,很快就顯示出過人的政治手腕。康熙見他如此有為,更是看重有加,幾乎將隆科多視如己出。
為檢查隆科多是否學有所成,康熙時常命他參與朝政,考察他的才干。隆科多也不負皇帝期望,每次都能對癥下藥,出謀劃策。
看到外甥果然能力出眾,康熙十分欣慰。他決定真正重用隆科多,以考驗他的為政手腕。
掌管禁衛,備受信任
隆科多也確實很有能力,後來官拜步軍統領和九門提督,掌管著清朝禁衛軍的兵權。這無疑是對他才能的極大肯定。
作為皇宮和京城的防衛重任,步軍統領和九門提督職位向來只會給最受信任的心腹大臣。能讓還不到30歲的隆科多擔此大任,可見康熙對他的信任和寵幸有加。
隆科多獲得這權力后并未驕奢淫逸,而是謹記皇帝教導,努力整頓軍紀,確保皇城安全。他采納康熙建議,提拔愛國之士入仕,同時堅決懲治貪污腐化之人,使禁衛軍充滿活力與戰斗力。
康熙見隆科多使命必達,管理有方,更加信任他。可見,年少時的隆科多確實功底深厚,又沒有因權力驕奢,是真正的良才。
雍正登基,尊為舅舅
1722年,康熙帝駕崩前,臣子眾多,唯獨召見隆科多商討繼承大計。僅三天后,隆科多就代表先帝,宣布四皇子胤禛繼位,是為雍正帝。
由此可見,康熙對隆科多可謂信任有加,連皇位傳承這樣重大的決定都交予他專斷。隆科多也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得康熙駕崩后,清朝權力交接非常順利。
1723年,雍正帝繼位后,立刻封隆科多為舅舅,讓其入賢良諭德之列。這在清朝封建禮制中是極高的榮譽,說明新帝對這位輔佐有加倚重。
起初,隆科多也確實輔助雍正處理政務,出謀劃策,維持朝政穩定。他運用多年積累的才干,幫助雍正削平反對勢力,鞏固皇權。
雍正登基之初,隆科多發揮的正面作用是舉足輕重的。若非有他出謀劃策,雍正的皇權也許會遭遇更大阻力。隆科多起初的確功不可沒。
恃寵而驕,不再遵規
但漸漸地,隆科多因受寵而驕,開始驕奢跋扈。在雍正初期,隆科多可以說是權傾朝野,無人能及。他不再遵循應有的儀軌規矩,甚至面對皇子也不下跪行禮,只是輕輕一揖手。
雍正的其他兄弟看在皇兄的面子上沒有計較,但隆科多的傲慢已令朝野不滿。起初隆科多還有所收斂,至少在雍正面前還稍稍維持禮數。
但他權力越大,傲慢就越盛。終于,隆科多當眾對雍正皇帝也不再下跪,只是隨意揮手便過。這已經嚴重觸犯了君臣禮制。
有些大臣建議雍正收回隆科多部分權力,但雍正起初還是信任自己的舅舅,沒有采納。隆科多因此更加猖獗,直接無視皇權。
結黨營私,肆行腐敗
除了驕橫,隆科多還和年羹堯一起結黨營私,掠奪權力。年羹堯本是雍正重臣,後來在出征戰場時也變得驕奢,甚至私自盡戮朝臣,橫行朝野。
1726年,雍正帝終于忍無可忍,將年羹堯賜死。然而隆科多并未因此收斂,反而更加肆無忌憚。他拉攏黨羽,只安排自己人入朝任官。
隆科多的家眷更是借他的權力大肆勒索民財。隆科多對此知情不管,還縱容他們行貪。此外,他還收受賄賂以營私利,讓朝政腐敗不堪。
隆科多這樣暴力掠奪朝權,嚴重觸犯了雍正整頓吏治的決心。雍正多次批評訓斥隆科多,但隆科多置若罔聞,依然我行我素。
支持弘時謀反,禍自招
雍正看出隆科多與年羹堯勢同伙輩,為了整頓朝政,開始推行「攤丁入畝」等新政。這觸犯了滿族貴族的既得利益,隆科多為維護自己,開始暗中支持八王弘時謀反。
弘時乃是康熙的八子,素有謀逆之心。隆科多暗通款曲,支持弘時奪位。1728年,弘時在隆科多策動下發動政變,意圖篡位。
但雍正早有防備,很快便鎮壓了叛亂。事后查明隆科多是謀反主使,雍正勃然大怒。這個曾備受寵愛的心腹,終因謀反而被雍正囚禁。
隆科多仗恃自己是皇帝舅舅,可以為所欲為。誰知他算錯了雍正的決心,反被雍正囚禁致死,可見奸佞終將自取滅亡。
結語
隆科多之所以從功臣跌落囚犯,關鍵在于他沒有遵循兩代皇帝的教導,不知進退,終至敗亡。他的例子警示人要時刻保持理智與謹慎,不要因一時權力而喪失自我。
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否則就會像隆科多一樣,自取其禍。隆科多的結局,成為后人不忘的千古教訓。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一個普遍規律是,得寵后驕奢者必敗亡。因此,仕宦清流者應引隆科多為戒,時刻防微杜漸,不要被權力沖昏頭腦。唯有平和自持、謙虛用權者,方可長治久安。
隆科多之所以從寵信至隕落僅數年,正是因為他沒有注意防微杜漸,在權力面前喪失理智。他的教訓值得所有得寵者引以為戒,時刻警醒,方可避免重蹈覆轍,使寵信之力轉化為助紂為虐。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