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華夏歷史之中,孕育出了璀璨的中華文明,縱觀全球歷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西方國家只能俯首仰望。
無數的藝術文化瑰寶,如同繁星般燦爛,書寫著關于中華民族的濃厚底蘊。
可是到了清朝中后期,西方國家轟轟烈烈進行了兩次工業革命之后,綜合國力急劇提高,而自詡為天朝上國的清政府,在愚昧無知中,走上了被列強欺凌的悲催道路。
到了清朝末年,中華民族更是經歷了不愿意回首的黑暗時刻。
在西方列強的肆虐之下,我們遭受了巨大的恥辱,他們野蠻的行徑,至今令人發指,每每想到遍體鱗傷的大清王朝,內心都有不可言狀的痛。
在四大名文明古國之中,我國是唯一一個文化未曾斷層的古國,濃厚的歷史孕育著數不清價值連城的文物,西方列強正是看到了我們的富,才不惜以野蠻掠奪文明。
伴隨著列強的入侵,我國不計其數的文物流亡國外,成為了國外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如果他們真的有良心的話,想必不會如此恬不知恥。
只是近年來卻有一些媚外的年輕人,卻一味鼓吹外國有多麼的好,甚至有些拿著國家資助的留學生在外面讀了點洋墨水還反過來抹黑國家,當真是令人發指,其心當誅。
根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清朝末年之后, 我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多達上千萬件,多麼令人痛心的數字。
在西方列強喪心病狂在我國國土上肆虐之時,我國的文物也飽經磨難, 除了流失之外,還有大量流落民間因為無法被保護而損壞的文物。
流落在民間的文物本應該交給國家妥善保管,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 家住河北的一位老農就因生活所迫拿出了祖傳的大刀,上面所刻的四個字表明了此刀的身份來歷,當學者勸其捐給國家時卻被老農直接拒絕。
生活如同一根長鞭,總在不經意間抽打著不愿意前行的人們,可在物欲橫流的世界里,有太多的人不堪重負,久而久之,便在壓抑中迷失自我。
無論在什麼時候,人總要努力地生活,而不是簡單地活著,畢竟活著簡單,生活不易,只是當生活難以為繼時,活著便成了唯一的奢望。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家住河北的一位陳姓老農就遭遇了家庭劇變, 活著已經實屬不易,走投無路之下,他打起了家中祖傳寶刀的主意。
陳家的那柄寶刀,自從陳老農記事時起就已經在家中,他的父親時常將其拿出來精心擦拭,每當年少的陳老農想要把玩時,總會被父親訓斥。
在陳老農的父親奄奄一息時,特意給陳老農講述了這柄寶刀的來歷,并囑咐他好生保管,陳老農在痛哭中答應了父親,而那柄寶刀也成了他視若珍寶的祖傳之物。
如果不到萬不得已,陳老農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將其拿出來換取錢財,可命運沒有憐惜他,他必須要向生活低頭。
陳老農要出售祖傳寶刀的消息不脛而走,十里八鄉之人都想著一睹真容,至于買不買對他們來說并不重要。
當然這些慕名而來的人們,還有一些有實力的古董愛好者,只是他們見到這柄寶刀之后,卻很失望,因為這柄寶刀的刀身已經銹跡斑斑,絲毫看不出有任何出奇之處,更有人質疑這柄寶刀的來歷。
陳老農聽到這種質疑時,總會指著劍身向人們介紹說,這柄寶刀是皇帝御賜之物,它上面所刻的四個字便是明證。
不知道是不是年代久遠,還是保管不善,如果不聽陳老農所言,人們很難發現上面的刻字,當仔細辨別之后,才能看到上面所刻的四個字:
宣統御賜。
宣統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年號,這四個字也就意味著是溥儀在位時期的賞賜,在眾人疑惑的目光之中,陳老農講出了這刀與陳家的淵源。
原來陳老農的父親曾經是溥儀的御前侍衛,在清廷垮台之后,四處飄零的溥儀早已經失去了在紫禁城中繼續生活的資本,而那些曾經的宮女和侍衛自然各奔東西,回老家謀生去了,陳老農的父親也就這樣回到了老家娶妻生子種田,陪著他的只有那柄從宮中帶出來的御賜寶刀。
當時宮中的侍衛那麼多,并不是每人都能得到御賜之物,陳老農的父親曾經立了大功,才得以有此殊榮。
年少的溥儀登基之后,一心只知道玩樂,宮中的太監為了討好他,特意買了山羊已讓溥儀觀賞,可由于一時疏忽,山羊掙脫了鎖鏈,直接向人群中衣著最為鮮艷的溥儀沖來。
溥儀嚇得哇哇大哭,而周圍的太監盡皆驚慌失措,當此危急之時,一位侍衛挺身而出,將溥儀緊緊護在身下,這才讓溥儀得以毫發無傷。
為了獎勵這位侍衛英勇護主,溥儀便命人挑選了一把寶刀刻上「御賜」的名號,賞賜給了他,而這侍衛自然就是陳老農的父親。
作為一個御前侍衛,陳老農的父親被遣散之后著實失落了很久,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他內心始終裝著曾經效命的皇帝。
只是大時代之下,皇帝終究如同泡影,破碎后便無法復原,徒留睹物思人。
陳老農講述完這段往事,眾人一片唏噓,寶刀的真實性自然沒人再懷疑,可此舉也引起了文物部門專家學者的主意。
他們聞訊來到了陳老農的家中,對這柄刀進行了當場鑒定,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此刀確實是清朝的物品。
既然如此,這柄大刀自然也屬于文物,于是專家學者們便勸說陳老農將其捐贈給國家,在專家學者的輪番勸說陳老農幾乎要成功時, 陳老農的兒子卻堅持不捐贈。
他認為這是祖上傳下來的寶刀自然屬于他們陳家,更何況他們家的生活已經難以為繼,這刀已是他們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思來想去, 陳老農最終還是聽從了兒子,將捐贈一事直接拒絕,專家學者們無奈,只得匆匆離去。
當然,專家學者們的到來,也進一步坐實了陳老漢家中寶刀確實是貨真價實的古董。
後來有一位比較喜歡收藏古董武器的廣東商人慕名而來, 以十萬元的價格從陳老農的手中將這柄祖傳寶刀買走。
自此之后,這柄寶刀再也沒有了音訊。
盡管這柄刀雖然沒有出奇的地方,但陳老農一家還是因此改善了生活條件, 至于說他沒有捐贈給國家其實倒也不能一味責備,畢竟在某種意義上,它確實屬于陳家的祖傳之物。
那麼您認為,陳老農的做法對嗎?
參考資料:《天下文物》等。
(圖網,侵刪)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