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還被稱為「史上最成功的父親」,他的9個兒女都是國家的棟梁之材,譜寫了「一門九杰」 的家族傳奇。
誰能想到梁啟超作為「一夫一妻制」的倡導者,卻偷偷納了個小妾,他「一門九杰」 的家族傳奇,至少有一半是這個小妾的功勞!但梁啟超說她重要,卻又不許孩子們管她叫媽,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一切還是要從梁啟超與原配妻子李蕙仙的婚姻說起……
-1-
梁啟超與李蕙仙的婚姻可以說是「門不當戶不對」,梁家是靠著幾畝薄田度日的貧苦家庭,與高門大戶的李家相差甚遠。
但才貌雙全的李蕙仙,卻不在意這些,她十分賞識梁啟超的才華,決定非他不嫁,父母見女兒年齡也不小了,耽誤不起,也只能同意了,就這樣兩人成了婚。
婚后,梁啟超為了革命事業經常在外奔波,李蕙仙則留在梁家侍奉公婆,由于夫妻二人聚少離多,直到第三年李蕙仙才生下了大女兒梁思順。
1899年,梁啟超應康有為邀請,來到美國檀香山,尋求海外華人相助,支持光緒帝繼續推行維新變法。
在這期間,他遇見了富家小姐何蕙珍,他每次演講,何惠珍都在他身邊擔任翻譯,時間一長,兩人暗生情愫,何蕙珍愛得無法自拔,甚至不計較名分,愿意給梁啟超做外室。
梁啟超自知家中已有賢妻,一直對何蕙珍發乎情止乎禮,後來他寫信給妻子,說自己愛上了別人,她不要名分只想和自己在一起。
結果妻子李蕙仙在回信中,先表達了自己對丈夫感情的認同與尊重,還指出現在沒有限定婚姻是一夫一妻制,以丈夫如今的身份和地位三妻四妾也是正常的,如果丈夫想納妾,她就和家中老人商議一下,若是丈夫沒納妾的打算,還是別誤人誤己了。
梁啟超看完,立刻打消了這個念頭,他給妻子回了一句,「自己要恪守一夫一妻制。」畢竟他是一夫一妻制的提倡者,如果自己也納妾必會被人們恥笑,也會影響新制的推行。
李蕙仙的回信看似沒有反對,其實她知道丈夫向來以大業為重,只要稍微提起一句,他便會自動放棄這段感情了。
-2-
李蕙仙雖然阻止了丈夫納何惠珍做小妾,但她想到自己嫁到梁家十年,只生下了一兒一女,兒子梁思成又體弱多病,即便沒有了何惠珍,以后也會有別的女人。
于是李蕙仙主動給丈夫納了個小妾——王桂荃,她是自己的陪嫁丫鬟,兩人情同姐妹,讓她做小妾自然要比外面的女人好的多,而且她年輕身體好,一定可以給梁家多添幾個孩子。
王桂荃一直感恩小姐與梁家這些年對她的恩情,即便梁啟超因為怕影響新法的推進,所以不給她妾室的名分,她也心甘情愿地為梁家生育孩子。
她就這樣無名無分地為梁家生下了6個兒女,梁啟超讓孩子們管李蕙仙叫母親,管她叫王姑娘或是王姨,在外人眼中,她依然是梁家的傭人。
若是其他人早就心有不甘了,但是王桂荃卻一如既往地把一家人照顧得很好,對李蕙仙所生的三個兒女也十分疼愛。
李蕙仙的女兒梁思莊,10歲時染上了白喉,當時王桂荃的女兒也病了,因為李蕙仙身體不好不能去醫院照顧,所以王桂荃一直衣不解帶地照顧著梁思莊,最后思莊好了起來,王桂荃9歲的女兒卻不幸去世了。
-3-
1924年,李蕙仙因病去世,王桂荃承擔起了照顧家庭和孩子們的重擔,梁啟超不想愧對發妻李蕙仙,所以始終沒有給她任何名分,他又怕王桂荃沒名沒分地被孩子們輕視,便時常跟孩子們說,她是梁家最重要的人。
5年后,梁啟超又因為庸醫誤診而去世,臨終前囑托王桂荃一定要培養好梁家的這些孩子們。王桂荃也沒有辜負梁啟超和李蕙仙的臨終囑托,即便生活再苦再難,她依然把孩子們都培育成了國家棟梁之材,正是「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梁啟超在世時,一直沒有給她任何名分,諷刺的是在她年過80歲時,卻因為「梁啟超老婆」的身份受盡屈辱和磨難,還孤獨地在牛棚中離世了。
直到20年后,梁家后人遍尋當初埋葬王桂荃的山坡,卻始終都沒有找到她的遺骨,最后只能在梁啟超和李蕙仙墓碑旁種下一棵母親樹,來緬懷這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王桂荃的一生,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她身份卑微卻做了梁啟超的枕邊人,為他生育了6個孩子,在梁家她承擔了妻子、母親的責任,卻始終沒有過任何名分,最后卻因「梁啟超老婆」的身份而受盡苦難。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