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整理了10張老照片,一起來看看晚清時期的社會面貌。這些影像是我們認識歷史的第一手資料,彌足珍貴。
荒廢的貢院考棚。
每到科舉考試日期,考生們都要進入貢院,找到自己的考棚參加考試,在此期間全封閉,吃住都在一平米見方的狹窄考棚內解決。考棚按《千字文》排序,照片中「戎」字即其中之一。1905年,清廷廢除科舉制度,貢院失去其歷史作用,很快就荒廢了,溥儀退位前后拆除殆盡。
北京城墻角樓附近的景觀。
這張照片透露一個信息,晚清社會有多麼破敗!城墻及角樓既是京城重要的防御設施,也是朝廷形象的展示,但照片中角樓頂部已全然坍塌,竟然沒人管沒人問。這既是朝廷財政困窘的表現,也是相關官員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寧波城內福建會館一景。
這座會館內盤龍石柱和石獅的雕刻工藝高超,龍與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余姚城區。
余姚屬于紹興府(今屬寧波),城區被姚江一分為二,南北兩岸房屋鱗次櫛比,人煙繁盛。江上的那座橋名為通濟橋,是一座陡拱式三孔兩墩石橋,現在已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貝子溥倫出席圣路易斯世博會。
1904年,溥倫率團代表清廷參加了圣路易斯世博會的各項活動,還在華盛頓、紐約、芝加哥等城市進行了許多考察,受到當地華人的歡迎。照片中溥倫身穿蟒袍,戴著眼鏡,顯得溫文爾雅。回國后被重用,任資政院總裁、農工商大臣等職。
巨人詹世釵與一位正常身高的男子。
照片拍攝于1864年,詹世釵時年23歲,安徽婺源縣(今屬江西)人。因為他身高超過2米,被演藝獵頭髮現,帶到歐美表演雜耍,成為知名演員。有關他的影像資料比較豐富,這張照片是他年輕時的留影,更顯珍貴。
四川閬中的男孩。
這些男孩是一所周日學校的學生,學一些簡單的知識。不知道這些孩子後來成為了什麼樣的人?有沒有因為上過周日學校而改變命運?
使用獨輪車的打工人,冬天穿草鞋。
照片中記錄了兩位底層勞動者的形象,他們是使用獨輪車搬運貨物的打工人。時值冬天,兩個人都穿著草鞋,可見生活多麼艱苦。
湖南新軍士兵進行體操訓練。
1901年起,清廷推行常備軍制,編練新軍,至清朝滅亡,湖南僅編練完成第二十五混成協,共計4900多人,大部分駐扎在長沙。新軍采用新的訓練方式和先進的武器裝備,但它不但沒有挽救清王朝,反而成為清王朝的掘墓人。
站在高處俯視桂林城池。
桂林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風光獨特,通過這張黑白照片也能感受到她古樸的美感。古人曾用這樣一首詩來描寫桂林的詩情畫意:「上到青林杪,憑欄盡桂州。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沙際分魚艇,煙中見寺樓。不知垂去客,更得幾回游。」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