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為了奪取皇位不惜手足相殘的不在少數,其中的玄武門之變更是極具代表性的事件之一。
李世民一手開創了貞觀之治,締造了中國古代又一個輝煌的王朝,但是殺害皇兄李建成的劣跡,卻一直伴隨著他的功績流傳于世。
在李建成的墓志上,僅僅只有簡單的55個字,比一般的墓志要簡單很多。
然而就是在這簡單的55字當中,卻表達了李世民對于皇兄的態度,雖然是朝中的政敵但最終也還是離不開親情的羈絆。
這篇墓志的內容是怎麼樣?其中又表達出了對李建成什麼樣的感情。
一、歷史上的李建成
歷史上的李建成是一個不亞于李世民的明君,作為李淵的嫡長子,從小就被父親給予了厚望。
在嫡長子繼承制的觀念影響下, 李建成是李淵心中毫無爭議的第一繼承人,在李建成還很小的時候,李淵就已經上書表奏將李建成封為世子。
在李建成小的時候,李淵就將最好的教育資源都給了他,專門請來全國著名的老師教他琴棋書畫以及四書五經。
因此李建成從小就在學問上有很深的認識,但是李淵要求李建成還要在武藝上有所訓練,親自手把手教他騎馬射箭。
李淵希望李建成是文武雙全的繼承人,而李建成也十分刻苦,長大之后文韜武略樣樣精通。
除了個人才能之外, 李建成還是唯一一個由竇夫人帶大的孩子,在母親的教育下,李建成的品德也是十分良好,當時很多人都紛紛稱贊李建成是一個賢明的君主。
因此出身名門的李建成,并沒有像其他的貴族子弟一般飛揚跋扈,反而是待人謙遜溫和。
許多人都十分樂意和李建成交朋友,因此李建成也積累了許多的人脈,正是因為李建成身上有著太多優秀的光環,所以即便李世民表現更加出色,也無法獲得父親的青睞。
在李淵起兵之后,四個兒子就跟著他一起南征北戰,幾個兒子的表現都十分出色,這些全部都被李淵看在眼里。
一次,李建成和李世民一同參與西河之戰,期間李建成軍紀嚴明,而且和士兵同吃住,有著很強的凝聚力。
最終在李建成的人格魅力影響下,西河城內的人紛紛請降,最終順利拿下了戰斗的勝利。
相比于李世民的驍勇善戰,李建成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
除此之外在李淵起兵之前,李建成就已經開始招攬人才,積攢糧草,為李淵提供了一個極其穩定的后方環境。
雖說李建成在戰場上的表現不及李世民,但是也打過許多出彩的戰役,在戰爭后期更是肩負起了治理后方的重任。
李建成治理期間,后方井井有條,李淵可以放心在前線繼續拼殺,足見李建成的治國才能。
在李淵稱帝之后,李建成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太子,按理說李建成日后會成為一個優秀的皇帝,奈何他有一個極具野心的弟弟。
李世民雖然沒有李建成那麼好的資源,但是他的能力卻不在李建成之下,而且他的目標是李建成的太子之位。
李世民在李淵起兵之時,就已經跟隨著父兄一起上陣殺敵,期間表現十分悍勇,立下了許多戰功。
在戰爭后期李淵將李建成留在后方搞建設, 李世民則一直跟著李淵打天下,縱橫南北。
李世民的才能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展現,地位也直逼皇兄李建成。
當時在李淵看來,兩個兒子在各自的領域都表現十分出色,一內一外必然能夠將國家治理得很好,只是他沒想到李世民的野心會如此之大。
二、玄武門之變
唐朝建立之后,李淵選擇李建成作為太子,之后開始集中精力將李建成往繼承人的方向培養,寄予了許多的厚望。
李淵不斷在磨練李建成的能力,經常把國家比較重大的事務交給李建成來處理,當時所有人都知道李建成日后必然會繼承大統。
在李淵的眾多兒子中,唯有李建成最得他的歡心,父子之間的感情十分深厚。
相比之下李世民則沒有如此待遇,他當時的身份是秦王,雖然能力不在李建成之下,但是卻被派到了邊境與突厥人交戰。
常年在外征戰的經歷不斷鍛煉著李世民的能力,但是他卻一直沒有辦法在朝政上表現,他開始想方設法回到朝廷,不甘心做一個駐守邊疆的秦王。
其實李世民一直都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在朝中逐漸獲得了一些影響力。
當時李世民的動靜不大,李建成一直都沒有發現李世民的舉動,而李世民也深知自己還不是李建成的對手,因此兩人一直以來都還保持平靜。
但是一山不能容二虎,李淵在位的中后期,兩個人之間的矛盾開始逐漸顯現出來。
當時李建成已經成了實際上的皇帝,李淵已經開始逐步放手給李建成,他也注意到了李世民的野心,開始打壓李世民的勢力。
李建成開始培養自己的勢力,當時他還沒有打算除掉李世民,只是想著打擊一下李世民。
當時李建成還是念及手足之情的,性情溫和的他不忍心迫害自己的骨肉兄弟,更不愿看到手足相殘的情景。
也正因如此,李世民在奪權之后也還是厚葬了李建成,沒有加以抹黑,李建成的舉動也激起了李世民的手足之情。
相比于李建成,李世民并沒有被感情所阻撓,在他的眼中只有皇位。
李世民利用古時候迷信的說法,利用「太白經天」為自己創造法理上的合法性,使得自己的奪權變得合理,不用擔心道德上的問題。
因此在第一次的「太白經天」出現之后,李世民就開始迅速擴張自己的勢力,此時他已經具備了奪權的實力,但是李世民還是選擇隱忍下來。
這時李淵就已經察覺到了李世民的異樣,授意李元吉找個機會殺掉李世民,還剝奪了李世民的兵權。
之后李世民又制造了第二次太白經天,取得了民間許多百姓的支持,認為李世民才是真龍天子。
此時李淵和李建成都開始對李世民起了殺心,最終李世民在不斷地壓迫下和當初一起并肩作戰的老臣一起發動玄武門兵變,李世民一箭射殺李建成。
李世民成功奪得皇位,李淵也不得不立其為太子,兩個月后選擇提前退位。
但李世民終歸還是厚葬了李建成,沒有因為其身份而忌憚,在后世出土的李建成墓志中,考古人員還有了新的發現,證明了李世民對李建成的感情并不一般。
三、李世民對李建成的感情
李建成的墓志十分精美,上面的文字雕刻精煉,整體看上去十分工整。
雖然墓志的做工十分精美,但是里面卻僅僅只有短短的55個字,內容就是簡單介紹了李建成的謚號以及生卒年日、葬在何處。
一般情況下墓志的內容都是介紹任務的生平事跡和評價,但是李建成的墓志卻出奇的另類,考慮到李建成的身份讓人不得不懷疑背后的原因。
這其實是因為李世民的內心對于這位皇兄還是有感情的,對于自己發動的玄武門兵變也是有所忌憚的。
李世民將李建成以禮改葬,給他追封了謚號與爵位,將謚號從戾改成了隱,這就體現了李世民的惻隱之心。
李世民能夠為李建成編寫墓志,其實已經是最大的寬容了,一般對于自己奪權的對象,很少能夠給出非負面的評價。
至于墓志的內容及其簡短,則是為了能夠減少非議和爭論,讓所有的敏感問題全部回避。
由此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其實并不希望承認自己違背倫常,同時也沒有責任全部推給李建成,更多是將問題交給天意。
「王諱建成」四個字則體現了他對李建成心中存在的敬意。
在李建成死亡之后,李世民對李建成的舊部進行了妥善的安排,沒有進行其他的追究,因此在李建成死后沒有造成很大的動蕩。
當然,寬容處理李建成的事情,也體現了李世民的寬宏大量,對于他在民間塑造良好形象有一定的幫助。
當時李世民剛剛繼位,他需要塑造自己正面的形象,盡可能地減少玄武門兵變帶來的影響。所以這一系列的操作其實也是一舉兩得,不僅能夠為其帶來積極的影響,同時也讓李世民照顧到了兄弟的感情。
無論是李世民還是李建成,他們都是十分優秀的皇帝,只可惜命運將兩個人安排在了一起。
如果他們生活在平民之家,或許就會成為感情很好的兄弟,只是歷史沒有如果。
李世民為李建成取的謚號是隱,這個隱字背后也有著很多原由。
除了李世民本身的惻隱之心以外,在李世民的心中更希望這個大哥能夠隱藏,就像從未來過這個世界一般。
同時他也希望玄武門兵變能夠就此隱匿,讓所有人都忘記這一件帶有污點的事情,這些都是李世民對于皇兄的感情,李世民的內心充滿了掙扎。
在李建成下葬的當天,李世民痛哭流涕,絲毫沒有將李建成當成是自己的政敵。
在李世民看來,其實兩人之間從來都不曾存在著恩怨與仇恨,后面的事情也僅僅只是權力上的斗爭,無關乎個人感情。
雖說李世民在玄武門兵變之后將李建成、李元吉的家族全部屠戮殆盡,但更多是因為此前兩兄弟對李世民的咄咄逼人,讓李世民內心十分擔心兩人的后人會繼續暗害自己。
再者這也只是權力斗爭后的犧牲,歷朝歷代也不乏此類型事件。
李世民的種種選擇,說明了李建成和玄武門兵變的性質,玄武門兵變是他一生當中永遠無法抹去的污點,但是李建成卻永遠都是他的皇兄。
結語:
歷朝歷代從來不乏為了爭奪皇位而大開殺戒的事情,李世民的選擇也是歷史的必然,但是對于權斗的失敗者,李世民的做法卻是恰如其分。
李世民不可能大張旗鼓的紀念李建成,如此一來就等于說自己的行為是篡逆謀反。
但是李世民對皇兄又有著深厚的感情,用一段簡單的墓志就足以說明一切了,寥寥數字就能夠表達出情感萬千。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