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韓劇韓星
民間故事匯
金庸武俠传
詩詞文化
全部
    
趙匡胤酷愛讀書,揮筆寫下半首詩,400年后朱元璋寫出了后兩句
2023/11/03

前言

有人問,一位出生行伍,統領禁軍,靠兵變稱帝的開國之主,如何會對詩書畫頗有心得,甚至自己也能揮毫潑墨?

這位開國之主,正是宋朝的始祖趙匡胤。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稱帝,建立了宋朝,是為太祖。對于一個出身武將的皇帝來說,詩書畫本不應是他的強項。

然而,我們在歷史上看到,趙匡胤不僅酷愛詩詞,自己也頗有文采,這與他的行伍生涯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那麼,這位開國之君,是如何兼具文武雙全的?他致力于提倡文化的背后,又隱藏著什麼樣的用心?讓我們一起探尋趙匡胤這位文武雙全的帝王的故事。

一位武將,如何也愛上了文采?

趙匡胤生于公元927年,出生于洛陽禁軍世家。他自小便展露出驚人的武藝天賦,善于騎射,并創造出拳法和長兵器。這為他日后的軍旅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青年時的趙匡胤幾經波折,從一個小校尉做起,逐步升遷為節度使。當時的后周天子柴宗訓年幼,大權由丞相柴榮執掌。960年,柴榮去世,趙匡胤帶兵入京,廢黜了柴宗訓,自立為帝,這就是歷史上的陳橋兵變。

一個以武力奪取帝位的少年將軍,似乎與文化沒多大關系。然而有意思的是,趙匡胤自年輕時就頗有文人氣質。他常年帶著書箱隨軍出征,一有空隙就看書學習。這在當時引來不少非議,有人誣陷他私藏軍糧和財寶,后經檢查才發現書箱里裝的全是書。

某次,趙匡胤設宴款待群臣,席間有人吟詩作對,趙匡胤看后不屑一顧,親自吟出了一首《詠初日》,大家聽后稱贊不已。可見,他的文學造詣已經非同一般。

一個習武之人,如何也喜愛上了詩詞文章?這其中緣由值得探討。或許從趙匡胤的成長經歷中,我們可以找到些線索。

趙匡胤少年時期家境并不優渥,要靠自己的努力求上進。然而,他性格剛烈,專橫跋扈,這在當時的官場是不合適的。果然,他曾因得罪上司被貶。這些經歷讓他認識到,只有靠讀書充實自己,才能避免再次引火燒身。

此外,軍人習武固然重要,但趙匡胤也渴望被當時文人看重。如果他只會武力,難以在文人集團中立足。但是,如果同時具備文采,就能獲得文官的認可,從而在政治上獲得話語權。

種種原因導致了趙匡胤由一個純粹的武人,也轉向了文化修養的道路。當他稱帝后,這種文武共修的氣質也逐漸形成了宋朝重文輕武的政治基調。

一首殘詩,留下了趙匡胤的文學天分

趙匡胤在位期間政務纏身,難有閑暇進行嚴肅的文學創作。但是,他確實留下了一首不完整的詩作,這成為評價他文采的重要依據。

這就是他在宮中設宴,欣賞明月時吟出的《詠月詩》。當時,趙匡胤只吟出了開頭兩句:「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便再也吟不出后文,只好擱筆。

這兩句詩雖然未完成,但氣勢磅礴,表現了趙匡胤對大一統帝國的向往。他希望自己的國家可以遍布天下,오Ŏ으로」千山墨「和「萬國明「形成視覺上的強烈對比。

這首殘詩流傳至明朝,當時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對它情有獨鐘,親自續寫了后兩句:「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戰問鼎開太平。」可見,趙匡胤的詩作給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文人評論說,這首詩「氣勢宏偉,渲染綺麗,堪與陶淵明筆力相提并論。可惜未能完成,否則必為千古佳作。」由此可見,趙匡胤的文學才華是有目共睹的。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到,作為君王來說,趙匡胤更看重詩歌的政治象徵意義,而非純文學價值。不過,這種象徵意義的表達,也需要相當的文采才能實現。所以從這個角度說,趙匡胤同時具備文武雙全,是他個人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提倡文化,謀定國的政治智慧

趙匡胤酷愛詩書畫,但其目的并不僅僅是個人愛好。更重要的是,他意識到文化的力量,希望通過發展文化來鞏固自己的政權。這種戰略思維值得我們認真體會。

趙匡胤奪得帝位后,最大的焦慮就是來自手握重兵的老部下。他意識到,只要有強大的軍力,這些人也可以像自己一樣奪取大位。因此,他采取了「杯酒釋兵權」的策略,迅速削弱了這些武將的勢力。

奪去部將兵權后,趙匡胤進行了軍隊改革,大量引進文官參與軍政,以文制武。他認為,文官并不懂兵力將略,不會對皇權造成威脅。因此,扶持文官集團有利于鞏固自己的地位。

此外,趙匡胤注意到,當時社會上興起了重文抑武的聲音。以文臣為主的官僚集團也希望打壓武將的權力。因此,趙匡胤力挺文人,提倡文化發展,這既順應了社會需求,也能通過文臣的力量制衡武臣,從根本上穩固自己的統治。

可以說,趙匡胤推崇文化,用意在于運用文治來控制武力、安撫士大夫、獲取民心。這種運用文化來鞏固政權的戰略思維,顯示出他作為一位政治家的高度政治智慧,值得我們學習。

當今社會,國家也非常重視發展文化事業,這不僅從滿足人民精神需求的角度,也從穩定社會、凝聚向心力的高度來考量。可見,文化的力量不容忽視。趙匡胤的遠見,至今依然發人深省。

趙匡胤的文化情懷,至今猶在

1000多年過去了,趙匡胤的文化情懷,今天依然在歷史長河中閃耀著光芒。

趙匡胤在位僅8年便去世,但他創建的宋朝繼續發揚了他崇尚文化的治國方針。在300余年的統治中,宋朝將中國文化推向頂峰,被后人稱為「文天祥的盛世」。

趙匡胤倡導的文治思想也為后世君主立下了典范。無數君王試圖仿效他運用文化來鞏固政權,取得民心。這成為封建社會一個重要的治國傳統。

趙匡胤對文學藝術的熱愛,也感染和激勵著后人。無數文人將他視為思想楷模,詩書畫成為上流社會的標配。文人墨客揮毫的場景,成為這一時期的文化印記。

當然,我們也要正視,趙匡胤文治的負面影響。它造成了文人專政的積弊,也使軍力日益弱化,為北宋的滅亡埋下隱患。但是,這不能否定趙匡胤本人推動文化發展的歷史貢獻。

結語

一個皇帝,能夠在短短8年執政期間,就帶動中華文化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這份文化情懷是可貴的。

時至今日,每當我們思索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淀,回顧歷史上那些璀璨的文化瑰寶,都不難看到趙匡胤推動文化的身影。這位開國之君的文化情懷,至今猶在。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