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著無數顆星星,它們要麼是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要麼是取自神話故事,再不濟也會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標號。 然而,在距離地球1480光年以外,有一顆F-型主序星,它的名字竟然是 WTF星(他媽的這是什麼星星)。
別誤會,這不是它的正式名字,和其他星星一樣,這顆星星也有一串獨特的編號, 它的編號是KIC 8462852,而研究這顆星星的天文學家塔貝薩·S·博雅吉安,給它取的名字是 Tabby's star(塔比星)。
至于「WTF星」則是它的綽號,本來,這三個字母應該被理解為「Where's The Flux?」,然而, 天文學家很難解釋在它身上觀察到的現象,于是人們把「WTF星」展開為「What the fuck?」
2015年9月,行星獵人專案刊登了一篇文章,幾位天文學家發現,塔比星出現了一些「異常」, 根據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他們發現,這顆星星的亮度起伏十分奇怪。
我們都知道,恒星因為其核心在不斷進行著核聚變反應,所以在演化進程中,一直向外輻射出巨大的能量,而這些能量的形式正是 熱量和可以被人類儀器觀察到的 光亮。
在沒有遮擋的情況下,恒星的亮度應該 非常穩定,而如果有其他星體在圍著恒星運動,那麼恒星的 亮度變化應該存在周期性,亮度的觀測數據應該有規律可循。
但是, 塔比星的亮度卻出現了好幾個非周期性的驟降,不僅次數多到讓人迷惑,而且塔比星亮度每次降低的強度都各不相同,有時亮度只是出現了小起伏,有時卻出現了讓人不安的大跳水。
2011年3月5日,天文學家觀察到塔比星出現的第一次大驟降,遮蓋了該恒星 15%的亮度,後來甚至還出現了 22%的下降。
為什麼說不會是行星遮擋呢?因為即使是一顆像木星那麼大的行星,對恒星光芒的遮擋也僅僅只會下降1%, 除非在塔比星附近存在一個寬度有它一半的物體,不然不可能擋住它的光。
一開始,天文學家很容易將其亮度的驟降與它的生命聯系起來,星球和人類一樣,生命是有盡頭的, 可是塔比星還十分年輕,而且它也不是一顆變星,肯定有來自外部的東西影響了它。
因為缺乏證據,天文學家只能憑借已知的數據進行推理,有人認為在塔比星附近存在著大量 星際塵埃,有人認為塔比星旁邊存在一顆尚未被發現的 恒星,還有人認為是 彗星群產生的云氣遮住了它。
在諸多假說中,有一個假設卻挑起了人們的興趣,杰森·萊特和其他研究者認為, 或許有高級的外星文明在塔比星周圍建設了戴森球,將它的光轉換成能量,這才導致它的亮度在不規律的變低。
戴森球是美國物理學家也是數學家的費里曼·戴森提出來的思想實驗,他認為,任何文明在發展中對能量的需求都是穩定增長的,當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時, 就必須想辦法直接利用母恒星的全部能量。
戴森說,「一個圍繞恒星的球殼或環從物理上來說是不可行的。我設想的‘生物圈’的形式是由松散的太陽能收集器或獨立環繞恒星軌道的衛星云構成。」
戴森球有很多形式,比如 戴森云、戴森泡,但是這些對于文明等級都不到1的人類來說,都只能是假設。
目前,天文學家普遍認為是星際塵埃等物質擋住了塔比星的光,至于那里究竟存不存在一個高級文明,還需要更長時間的研究才能揭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