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何許人也?這個橫空出世的女子,竟然奪得了天下江山?
武則天,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她不僅僅是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更是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后宮干政的先河。這樣一個女子,她到底經歷了怎樣的人生際遇,才成就了一個偉大的傳奇?
武則天生于唐太宗貞觀八年,父親是幽州柳城縣(今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的一個木材商人。生于唐代的她,注定要在這個男權至上的社會浮沉。而她又不是出身名門望族,想要翻身也極為不易。
然而,武則天天資聰穎,自小就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智慧。她從不與眾孩童嬉戲玩樂,而是勤奮好學,喜歡閱讀典籍。武則天的母親看重女兒的聰明才干,不惜花重金請來一位家塾先生,專門教導她詩書文史。
在先生的悉心指導下,還不到10歲的武則天就能夠作文立詩,字跡娟秀,才華出眾。她不僅詩作入選過縣試,寫的文章還在全縣傳抄閱讀。一時間,木材商人家的女兒竟成了全縣有名的才女。
14歲那年,有官員路過武則天老家,無意中看到她的文章,被她的文采折服。這位官員將她推薦給當時的皇帝唐太宗,說有個木材商的女兒才華橫溢,不凡傾城,值得進宮受寵。于是,武則天被選入宮中,開始了她作為宮女的生活。
進宮后,武則天被封為才人,但并未得到唐太宗的寵幸。因為在太宗眼中,這個出身市井的女子鮮明個性,過于強勢,與他心目中溫柔端莊的賢內助形象南轅北轍。
于是,武則天在宮中度過了長達10余年的時光,生活并不如意。這10年的宮廷生活,磨礪了她剛強的個性,也增長了她處理復雜人際關系的能力。
有一次,太宗身邊的一匹駿馬性子烈,無法馴服。這時候,還是少女的武則天挺身而出,自信地說可以用三種方法馴服它:先用鐵錘打,不服用鐵鞭打,還不服就殺死它。
太宗聽后,雖然驚訝這個女子殘忍的手段,卻也佩服她剛強的個性。但終究還是敬而遠之,沒有賞賜這個聰明的女子。
在這漫長而又寂寞的10年里,武則天并未放棄對文學和典籍的學習。反而讀書更加刻苦,終成為當時才華出眾的女文學家。這為她日后接近太子李治,開啟人生轉機埋下了伏筆。
10年后,唐太宗駕崩,太子李治繼位,是為唐高宗。武則天被高宗發現,兩人一見鐘情。
那一年,新登基的高宗前去感業寺燒香,偶遇當時還是宮女的武則天。兩人四目相對,無語凝噎,一見鐘情。
武則天激動地寫了一首情詩送給高宗,用華美的語言表達了對他的思念之情。高宗也被武則天的才華和美貌深深打動,兩人自此結下不解之緣。
在這首詩中,武則天寫道:「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君王掩淚露,明珠雙袖。」表明了她對高宗的傾慕之情。
高宗登基初期,政局動蕩,身邊親信不多。他需要一個賢妻良駙來輔助他穩固江山社稷。而他也在武則天的才華與忠心中,看到了最佳人選。
于是,武則天被封為貴妃。兩人正式結為連理,共同經營這江山社稷。
武則天成為貴妃之后,便以妃為帝分憂,成為高宗最信任的左膀右臂。她以超常的智慧和手段,幫助高宗度過了動蕩的初期,鞏固了他的皇帝地位。
可就在武則天得勢之時,她忽然染上怪病,雙目失明,命懸一線。這其中是否有人謀害,至今成謎。但武則天沒有被打倒,通過自己的意志力與醫術,終于痊愈。
這場生死劫使她看清了人心險惡,決心在醒來后更加小心行事。為了自己和高宗的安全,她開始低調行事,不再拋頭露面。
在幾年的低調經營下,武則天終于掌握實權,她置辦內政外交,高宗只需坐享其成。甚至在高宗臨終前,他還特地囑咐大臣,有難決斷政事時就咨詢皇后。
可見,武則天不僅得到皇帝最高信任,也因為才干與功勞,獲得臣民們的支持與擁戴。
高宗駕崩后,武則天成為太后的身份,輔佐年幼的兒子中宗治國。她將心腹放在要職,掌控大權。為了鞏固地位,她鏟除異己,清洗異黨,確保朝政穩定。
最終,在臣民們的支持下,武則天廢黜自己兒子中宗,于690年登基稱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女皇帝時代。
武則天果敢決斷,將國號更改為周,試圖與周武王相提并論。她還將都城遷到洛陽,這座她初入宮時的地方,似乎在回憶從一介平民女子到女皇帝的不平凡經歷。
登基后,武則天采取了一系列提升國力民生的新政。她開科取士,重用人才,力圖消除門閥勢力對政局的影響。還減輕賦稅,屯田水利,緩解民困。
在位期間,武則天用鐵腕手段和超強才能穩定局勢,使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她為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的女皇帝留下這無與倫比的一筆。
然而,這樣一個英明神武的女皇帝也有著難以磨滅的影子。她為了穩固皇權,廢黜了自己的親生兒子中宗,後來又殺害了自己最寵愛的女兒智春公主。
這樁殺女的慘劇至今成謎。為何武則天要殺自己最疼愛的女兒?是她為了絕后患而狠心殺女?還是這只是權謀政敵對她的誣陷?歷史無法給出確切答案。
但這也成為評價武則天一生的最大陰影。殺害骨肉親情的舉動,讓她在追求天下治理的過程中,也泯滅了做母親的天性。
雖然武則天在位期間功績輝煌,但這樁殺女之事,仍然讓人對她刮目相看。一個母親,竟然可以為權力放棄自己的孩子,這樣的行為令人震驚。
武則天一生的傳奇經歷,讓人不得不驚嘆女性的才能與力量。她從一個平民女子,一步步攀登至帝王之位,堪稱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傳奇女性。
然而,為了獲得權力,她可以親情和道德。這無情無義的一面,也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偉大卻復雜的歷史人物。
武則天在位期間為國作出巨大貢獻之余,也為鞏固統治做出許多決定。晚年的她歷經情感的摧殘和身體的衰敗,對人生早已看淡。武則天為自己立下了一塊無字碑,不再想去解釋生命的種種坎坷。
這塊無字碑成為她一生最好的寫照。無需任何雕琢讖語,她的一生已經說明了全部。她活出的傳奇,比任何文字都來的雄辯。
死后,武則天被葬在唐少陵瀍水橋北原,與李治合葬。她的墓上也沒有任何碑文,一如她生前的遺愿。但武則天的名字和她開創性的,早已刻錄歷史,世世代代傳頌。無字碑上的沉默,響徹千古,成就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