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恒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互聯網上的各種視訊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恒河水上漂浮的各種垃圾和污染物,更讓人驚訝的是,印度人就站在這樣的水中沐浴游泳,甚至將恒河水飲用。
為什麼恒河會遭受如此嚴重的污染?為什麼印度的人們在明知恒河受到嚴重污染的情況下,仍舊選擇使用甚至飲用恒河的水?這個看似復雜的問題,其實可以從了解恒河本身開始探尋答案。
說恒河是印度的生命之河一點也不為過。這條大河以其長達2525公里的身軀,寬廣地覆蓋了印度的11個邦和聯邦屬地,占地約106萬平方公里。此處是印度最繁華的人口聚集地、經濟活力地和文化交融地。
但從互聯網上各種觸目驚心的資料和視訊證據看來,印度人對這條母親河并不能稱得上是「善待」。作為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恒河也成為了污染的重災區。根據維基百科和不列顛百科全書等可靠信息來源,我們可以一窺印度人是如何殘害這條河流的。
當我們將目光投向恒河那渾濁的河水,我們很容易就能明白工業廢水的傾倒是導致恒河嚴重污染的最大元兇。從坎普爾到普拉亞格拉杰,從瓦拉納西到巴特那,恒河沿岸城市間矗立著無數的制革廠、化工廠、紡織廠、釀酒廠、屠宰場和醫院。
顯然印度政府并不像我國那樣熱衷于環保事業,對工廠的查封也不甚嚴厲,這些工業單位的廢水并未得到有效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恒河中,帶去了重金屬、有機物、農藥等眾多有毒有害物質,嚴重破壞了水質和生態。
比如,在坎普爾市附近的潘杜河這一恒河支流上的一家燃煤發電廠,年均燃燒60萬噸煤,產生了21萬噸粉塵。這些粉塵被隨意傾倒在池塘里,然后與生活污水混合后排入潘杜河。塵埃中的鉛、銅等重金屬使潘杜河的銅含量比正常水高出1000倍。
這些重金屬極易導致人體的神經損傷,更嚴重的還會損害腎臟和導致癌癥,受重金屬污染長期傷害的人骨骼更是會變得脆弱,輕微的撞擊也有可能導致骨折。
除了日夜不間斷的重工業污染,印度人糟糕的衛生習慣也是恒河變得如此可怖的元兇之一。恒河沿線有100多個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97個人口在5萬到10萬之間的城市,以及約48個鎮。
而這些市鎮的3600萬戶家庭之中,有幸普及了下水道等其他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的家庭有多少呢?世界銀行給出了解答——1200萬戶,也就是說只有33%。
這些沒能建設下水道和化糞池地區的居民每天產生的生活污水中,排放的生活廢水含有高濃度的有機物和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
由于有效的污水處理設施缺失,這些污水直接排入恒河,導致河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生化需氧量增加,水質急劇惡化。
宗教習俗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在印度教徒心中,恒河是神圣的,能夠凈化靈魂。因此,他們在恒河邊進行各種宗教活動,如沐浴、祭祀、火葬等。但印度人絲毫沒有意識到,這些「洗滌污穢」的儀式反而給恒河帶來了巨量的污穢。
作為印度知名景點和宗教圣地,每年有數百萬的游客和印度教徒來到恒河沐浴,他們衛生習慣堪憂,將恒河當成自家浴缸,在河中洗澡、洗衣服、刷牙、吐痰、大小便,將各種污垢和細菌帶入河水。
除此之外,印度教徒還將各種祭品和花朵扔進河里,這些物品不僅增加了水中的有機物質,還可能含有染料、塑料等不可降解物質。
更駭人的是,由于水葬習俗,他們還將死者的尸體火化后拋入恒河,或者直接將未火葬的尸體浮在河面上。這些尸體不僅讓人反胃,還會成為細菌的溫床。
據估計,恒河水中的大腸桿菌含量比正常水平高出3000倍以上。恒河水中的化學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即降解污染所需的氧氣含量也遠遠超過了國際標準,也就是說,由于污染物實在太多,恒河水中的有毒物質已經根本無法降解,會平等的毒害每一個使用者。
它們通過印度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行為--飲水、清潔、沐浴等,悄無聲息地侵入我們的身體,引發各種各樣的疾病,從消化系統疾病到呼吸道疾病,甚至是皮膚疾病。
比如說,霍亂、傷寒、肝炎和痢疾等老派傳染病就最喜歡潛伏在河水中,給飲用和使用者致命一擊。這些疾病的癥狀包括腹瀉、嘔吐、高熱、脫水等,嚴重時甚至會釀成人命的大禍。
據統計,每年因腹瀉導致的死亡人數在印度就達到60萬,其中,水污染無疑是罪魁禍首之一。如此龐大的人口健康問題,為印度家庭帶來了每年高達4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更為棘手的是,恒河中的超級細菌。這種被稱為NDM-1的超級細菌,具有強大的抗藥性,使得許多傳統的抗生素對其束手無策,人們因此而感染的疾病也變得難以治愈。據統計,每年因為感染NDM-1而死亡的人數達到了5.8萬人,而這一數字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持續攀升。
上述的這幾個方面的影響,已經對印度人的生活健康和安全形成了巨大的威脅,使得恒河水成為了公共衛生領域的一顆定時炸彈。然而,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印度人依然廣泛地使用著恒河水,對此,我們不禁要問,為何會如此呢?
想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不得不提及印度民間盛行的封建迷信。由于教育普及工作做得很失敗,印度民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導致大量的民眾相信由超自然因果所引起的,和現代科學相矛盾的理念。
在印度教中,恒河被認為是母親神岡嘎的化身,她被賦予了清洗罪惡,賜予永生的神奇力量。盡管恒河水受到嚴重污染,但在信奉印度教的印度教徒眼中,恒河水依然具有洗凈內心、賦予神圣力量的能力。
這種極其錯誤的唯心主義觀念導致了每年大量的朝圣行動,也就形成了前文提到的在河水中朝拜和拋尸的荒謬場景,讓這些教徒成為了河流的污染者,同時也是受害者。
而對于不信仰印度教的一般人來說,生活就更加痛苦。前文已經提到,在恒河沿岸的許多地區,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并不健全,許多地方甚至沒有通自來水,于是恒河水在這里提供了生活必需品,包括飲用水、洗滌和灌溉用水等。
民眾并非不知道這些水的污穢,然而在政府不作為基礎設施不存在的當下,他們并沒有太多的選擇,更多是出于無奈而不得不使用恒河水作為生活必需品。
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和印度政府的恒河水治理計劃破產,恒河在水質惡化的同時水量也在逐年減少。可以說,恒河的水體環境危機,已經超越了健康防護的領域,深深地影響了印度社會的全面發展。該水體環境危機為印度的經濟、環境和文化層面帶來了挑戰和困擾。
恒河流域不僅是印度經濟的重要中心,同時也是窮困和落后地區的集中所在。恒河的水質惡化和水量減少,已對這一區域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和損害。
河水的減少導致恒河中的有毒物質和疾病微生物更難被降解和稀釋,濃縮的污染物導致居民健康狀況嚴重下滑,醫療費用攀升,勞動力大幅度減少,生產力降低。
上文已經提及,僅僅是水源疾病每年就給恒河流域帶來了高達4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恒河水量的減少導致了農業、工業、能源等部門水資源的極度匱乏,對這些產業的生產和發展構成了重大影響。據統計,每年因水資源匱乏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達到了20億美元。
恒河流域是印度的重要生態系統之一,也是最易受到威脅和破壞的地方。恒河水的污染和減少,對這一地區的環保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困難。
恒河水中的有毒物質和尸體使得水體變得污濁不堪,嚴重影響了沿岸城市和景區的環境品質和景觀美觀度,同時也降低了游客和居民的生活品質。由于互聯網上對恒河污染程度的大肆報道和渲染,前往恒河旅游的人數已經大不如前。
同時,恒河水量的減少導致河道干涸,嚴重影響了沿岸地區的氣候、土壤、植被、野生動物等自然資源,也威脅到了當地人民的生存和發展。
正如《我不是藥神》之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印度百姓普遍的貧困和印度政府的貪腐成為了兩座橫在恒河面前的大山,根據世界銀行給出的數據,印度政府用于治理恒河污染的資金有六分之五都不翼而飛,沒能被投入到實質性的治理中。
也許只有當印度人醒悟的那一刻,恒河才能真正成為印度人希望的生命之河。
對此,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