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劇《康熙王朝》中有一幕很有趣的片段,那就是少年康熙在新婚當夜不僅嫌棄新婚妻子皇后赫舍里氏長著柿餅子臉,還借口以批閱奏折為由,在新婚當夜把新媳婦赫舍里氏拋棄在洞房中,而康熙卻偷偷跑到跟他一起長大的蘇麻喇姑住處,不僅跟蘇麻喇姑說起了情話,居然還問蘇麻喇姑愿不愿意當皇后。
結果康熙一番表白卻白表了,蘇麻喇姑并不接受康熙的表白,而且根本不想嫁給他當皇后或者當妃嬪。
蘇麻喇姑認為宮女雖苦,但是后妃比宮女還苦,她們一旦失寵可能都不如宮女,因此她堅決不想嫁給康熙,這讓康熙十分郁悶。
那麼為何康熙在新婚之夜不急于洞房花燭,卻把新媳婦兒扔下獨守空房,去找蘇麻喇姑傾訴感情呢?康熙是出于什麼心理,而蘇麻喇姑為何又不愿意當皇后接受他的示愛呢?
康熙之所以心里對新婚妻子赫舍里氏如此抗拒,主要還在于這段婚姻是他的祖母太皇太后孝莊給安排的。
當初康熙的老爹順治因為心愛的董鄂妃去世而決意出家為僧,并把皇位傳給了年僅八歲的康熙,由于康熙年幼,因此特意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輔政。
由于康熙年幼,因此鰲拜逐漸以輔政大臣身份獨攬大權,鰲拜攬權之后,索尼則是年老而且還是個老滑頭,他在家中裝病不出,遏必隆則直接投靠了鰲拜,只有蘇克薩哈根本對抗不過鰲拜,最后還被鰲拜弄死了。
孝莊眼看鰲拜要一家獨大威脅到皇權,于是她就想到拉攏索尼對抗鰲拜,可是想拉攏索尼家族對抗鰲拜,就得給索尼家族開出足夠的籌碼,而與索尼家族聯姻就是最好的籌碼了。
于是乎為了拉攏索尼,孝莊放下身段以探病為名親自到索尼家中去探望,索尼知道孝莊登門必有所求,而求他之前肯定會對索尼家族許以利益。因此索尼在招待孝莊期間,有意無意的讓孫女赫舍里氏出來露個面,給孝莊端茶倒水。
果然孝莊一下就相中了赫舍里氏,孝莊簡單地詢問了一下赫舍里氏年齡和學識,當即就對索尼提出讓康熙娶了赫舍里氏,并許諾讓赫舍里氏成為皇后。
索尼一聽孝莊這麼說,這病就立刻好了,精神頭也來了,當場就給孝莊表忠心,表示自己一定要盡力輔佐康熙以效死命。同時索尼還順道把自己的兒子索額圖也推薦出來,這樣一來索尼的兒子索額圖能接他的班,孫女還成了皇后,這就意味著赫舍里家族日后的權力地位有了保障,孝莊則達到了通過索尼來制衡鰲拜的目的,這是一場雙贏的政治婚姻。
就這樣孝莊就開始為康熙張羅婚事,這也是為康熙親政做準備,康熙只有大婚之后才能名正言順親政,而康熙大婚之后索尼才能以首輔大臣身份請康熙親政,這樣也就使得鰲拜沒有再攬權的理由了。
但是呢,康熙卻對這場婚姻并不滿意,他認為自己先是受鰲拜擺布,現在連婚姻自主選擇權都沒有,連皇后都不能自由選擇,再加之對蘇麻拉姑的情愫,因此康熙才會在新婚當夜拋棄赫舍里氏,跑到蘇麻喇姑那表白。
康熙不僅新婚當夜拋棄了赫舍里氏,此后幾個月里他都沒有碰過赫舍里氏,這讓赫舍里氏也很是納悶,甚至對自己的長相都產生了懷疑。
正好有一天晚上,赫舍里氏無聊的讀南唐后主李煜寫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詞,康熙則是來屋里拿東西,恰好看到她低聲吟誦李煜的詞,于是康熙好奇的拿過她手中的書看了一眼,隨即說道:「詞是好詞,但李煜不是個好皇帝。」
可是赫舍里氏卻說道:「這兩句詞名傳千古,任誰讀了都會心疼。」
康熙聽完這話有些心虛的看了赫舍里氏一眼,說道:「是朕這些日子讓你傷心了嗎?」
赫舍里氏一聽康熙如此說,立刻就開始大吐苦水:「皇上,臣妾明白您娶我進宮是為了親政,可是臣妾進宮是一心一意想嫁給您,當您的女人啊。」
康熙聽后更加心虛,說道:「朕一直未嘗怠慢你啊。」
赫舍里氏聽完這話眼神都變了,不僅滿臉委屈還飽含醋意的說道:「皇上看我的眼神從來不像看蘇麻喇姑那般親切,皇上對我說話的口氣就如同對待大臣一般,我們大婚至今,您連碰都沒碰過我一下,難道索尼的孫女就這麼讓您厭惡嗎?」
赫舍里氏的這一番話直接戳中了康熙心頭,康熙之所以對這場政治聯姻不滿,就因為他沒有自主選擇權,從康熙對赫舍里氏說的話中就能明白,只聽康熙對赫舍里氏說道:「其實朕并不討厭你,只是朕一想起娶你是為了倚重索尼家族,朕的心里就膈應,就好像有人逼著朕愛你一樣。」
從康熙這番話講就能看出來他其實內心是壓抑的,他貴為天子,卻什麼事都不能由自己做主,之前軍國大事上由鰲拜把持,現在連婚姻還得聽孝莊擺布,就像他說的「好像有人逼著朕愛你一樣」,他處處被人擺布,所以他有了逆反心理。
其實想一想康熙當時不過是十多歲的少年,這個年齡段孩子肯定都會有逆反心理,而康熙還處于長期被鰲拜操控之下,所以他有這種逆反和抗拒的心理也是正常,可以說這都算是鰲拜給康熙留下的陰影。
不過自從赫舍里氏這一次敞開心扉與康熙坦誠溝通之后,康熙反而認為赫舍里氏知心知性,能理解自己,能成為自己的賢內助,因此當晚康熙就和赫舍里氏同寢,二人從此也就琴瑟和鳴了。
康熙在大婚當夜去找蘇麻喇姑自然是對她情有獨鐘,蘇麻喇姑是如同姐姐一般從小陪他一起長大的女人,他從小就對蘇麻姐姐有依戀,這對他來說是一種初戀。
要知道蘇麻喇姑當初也算是康熙的救命恩人,當初幼小的康熙罹患天花,太醫束手無策,這時候小宮女蘇麻喇姑站出來向孝莊表示用芨芨草可以救康熙,孝莊則表示如果出了差錯是要誅滅她九族的。
年幼真摯的蘇麻喇姑堅信芨芨草可以救康熙,于是孝莊同意讓她試試,結果她還真救好了康熙,就這樣孝莊就讓她留在康熙身邊照顧。
從此蘇麻喇姑和魏東亭就一直陪伴在康熙身邊成長,康熙對于他們倆的感情是非常深厚,他們倆也是除了孝莊之外康熙最信任和依賴的人。
但是隨著康熙的成長,他逐漸把對蘇麻喇姑的感情轉為了愛情,他開始喜歡上了蘇麻喇姑,這一點連赫舍里氏都能看得出來,所以赫舍里氏才會埋怨康熙對自己都沒有對蘇麻喇姑親切。
在大婚當夜,康熙離開寢宮跑到蘇麻喇姑的住處,當時都讓正在納鞋底的蘇麻喇姑意外極了,蘇麻喇姑還問他:「這洞房花燭夜的,您跑我這來干什麼啊?」
康熙則很直接的說道:「朕想你了,所以想來看看你。」
康熙的這番回答讓蘇麻喇姑不知所措,蘇麻喇姑一直是把康熙當主子和弟弟看待,她從沒有往男女之情方面想過。
而康熙卻沒顧蘇麻喇姑的感受,還在繼續大膽表白,甚至問她愿不愿意當皇后,康熙如此表白可把她嚇了一跳,她直言從沒有想過當皇后,她也不想當皇后或妃嬪,她認為宮廷后妃的命運一旦失寵甚至都不如宮女。
其實蘇麻喇姑如此說也說明她很清醒,她自幼在宮廷中長大,見識過那些后宮妃嬪悲慘的命運,而那些后宮妃嬪還都有強大的家族勢力支撐,而她自幼父母雙亡孤苦無依,哪有家族勢力撐腰,如果她嫁給了康熙,不生孩子還罷了,一旦生了皇子,那就有了后宮之爭,她一個孤苦無依的人怎能擋得住后宮斗法。
而且即便蘇麻喇姑同意嫁給康熙,孝莊也不會同意的,當初正是孝莊讓蘇麻喇姑牢記自己的身份,只能把康熙當成主子和弟弟看待,不能有任何非分之想,所以蘇麻喇姑牢記了孝莊的叮囑,對康熙的感情從來沒有逾越。
還有就是當時蘇麻喇姑已經心有所屬,她喜歡上了大才子伍次友,她跟著康熙初次與伍次友相遇,她就被為人單純正直還很有才華的伍次友所折服,她的少女芳心也由此打開。
蘇麻喇姑還趁著伍次友給康熙講學時,偷偷量了他的鞋子大小,她想給伍次友做雙鞋子來表達自己對他的情意。
而康熙來的時候,蘇麻喇姑正是在給伍次友做鞋子,後來康熙也看破了蘇麻喇姑對伍次友的感情,康熙為此也很難受,他多麼希望蘇麻喇姑是在為他做鞋子啊。
所以蘇麻喇姑基于這些原因,她也得拒絕康熙,因此康熙拋下赫舍里氏跑去找蘇麻喇姑表白算白表了。
所以康熙大婚之夜拋棄赫舍里氏跑去找蘇麻喇姑的原因有兩點,其一,康熙被孝莊擺布政治聯姻之后的逆反心理;其二,康熙自幼與蘇麻喇姑成長,他對蘇麻喇姑產生了感情,視蘇麻喇姑為初戀。
當然,這些都是電視劇中的劇情,其實歷史上的康熙根本不可能愛上蘇麻喇姑,因為歷史上的蘇麻喇姑是康熙的祖母孝莊的陪嫁丫環,年紀和孝莊差不多大,比康熙大了至少40多歲,按照年紀來說屬于是康熙祖母一輩的人,兩人不可能產生愛情。
歷史上的蘇麻喇姑在孝莊守寡之后,放棄了結婚出宮的機會,一直陪伴在孝莊身邊,對孝莊、順治、康熙祖孫三代人是忠心的守護服侍。
尤其是康熙幼年罹患天花之后,全靠蘇麻喇姑不顧傳染風險對他細心照顧,才使得他轉危為安。後來蘇麻喇姑還負責教導康熙啟蒙識字,康熙生孩子后還把十二子胤祹交給蘇麻喇姑照顧撫育,因此對于康熙來說,蘇麻喇姑如同母親一般。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時,蘇麻喇姑去世,享年93歲。蘇麻喇姑死后,康熙親自為她發喪,胤祹為她披麻戴孝,蘇麻喇姑也由此成為清朝歷史上最特殊的宮女。
因此歷史上的康熙和蘇麻喇姑根本不可能產生愛情,兩人之間屬于是親情,康熙視蘇麻喇姑如母親一般。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