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雖然說,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其實并不少,可真要比哪位最霸氣最有實力,那必然是秦始皇嬴政。畢竟是他結束了奴隸制社會,統一六國,建立了大一統王朝。然而史書上對他的記述也少不了「暴虐」二字,秦始皇真的是個暴君嗎?
要知道,秦國從秦孝公時代已經開始施行法治,所以嚴厲就是法家治國的核心觀念。也是因為秦國施行法治,才逐漸強大起來,一直到嬴政統一六國。以前的百姓可以接受法家,後來也「百代都行秦政法」,然而在秦末,卻成了秦朝滅亡的導火索。
周朝時,實行的是分封制,也就是根據血緣親疏來將諸侯分配到各個屬地。不管他能力如何、水平高或低,只要是周室宗親,就有機會分得屬地發展自己的勢力。于是周武王滅商建周之后,就將71個諸侯分配到國家的各個地方,其中53位就是姬姓諸侯。
之后,因為諸侯越來越多,國土也被分得越來越多,周王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土地卻越來越少,周王室逐漸式微。而諸侯之間因為血緣關系越來越淡,關系也越來越遠。
在他們的心里,早已沒有了家人的觀念,因此也不斷拿起手中的武器,對周邊的諸侯國進行攻略,強大的兼并他國,弱小的只能被吞并。可是周王室早已不是從前強大的周王室,權力不大以至于說的話根本沒人聽。
所以在戰國時期,就發生了近500場戰爭,諸侯們為了獲取更多的土地和利益,常年亂戰。也怪不得這一段大變革時期要叫「戰國」了,出現這樣的現象就是因為諸侯肆意發展,一直到嬴政統一六國才結束這種局面。
02
統一六國以后,地還是那麼多,但王只有一個,要怎麼管理這麼大一片土地呢?當時的丞相王綰向嬴政提議,繼續沿用分封制,將皇子和宗室成員分封到各地鎮守。那些個皇室成員當然愿意了,畢竟誰不想當「土皇帝」呢?
可不管是之前還是之后的歷史都說明了一點,分封制完全不利于大一統,嬴政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決定采納李斯的建議,實行郡縣制。嬴政的目的很簡單,他不希望皇權旁落,不希望再看到諸侯亂戰的場面。
其實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封建君主制度時,已經領先其他國家很多,因為其他國家還在奴隸制社會中掙扎。而且郡縣制是政治制度現代化的開端,皇帝利用這套制度,可以輕易達到中央集權,把控整個國家。
底下的官員也是由朝廷選拔下派的,不會出現因為血緣關系而讓情理凌駕于法制之上的現象,官員需要服從皇帝的指令、服從于體制。也是這一套制度的出現,才讓「統一」的思想扎根于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心中。
我們可以說秦始皇有時候所施行的刑罰確實很暴力,但也是由于他信奉法家、信奉法治,為中國法治立下了根,如今的中華民族才能在法理制度下穩步前進,不會四分五裂。就這一點來說,秦始皇絕對當得起「千古一帝」之名。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