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時期,假如你獲得一份價值30萬大洋的遺產,你會選擇做什麼呢?
是置辦宅院,還是開辦商行呢?亦或者是出國留學?估計每個人面對這個問題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在歷史中,真的有一個17歲女性以小妾的身份繼承了30萬大洋。這筆遺產完全可以讓這位小妾舒舒服服地度過下半生,如果沒意外發生的話。
但這位女性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她把所有的遺產一分不少地還給了軍閥的原配兒子。這位小妾就是王儀貞。
30萬大洋的巨額遺產
這個事件發生在護法戰爭時期,給她遺產的是一個地方小軍閥,名叫王得慶。
很多人對大洋并沒有什麼感覺,認為這30萬大洋并沒有多少。但實際上,大洋購買力最高是在二三十年代。在當時的物價中,一個文化教員一個月工錢為120大洋,普通工人一個月可以賺30塊大洋,一桌有肉有菜品質上成的飯菜僅為1塊大洋。在農村的話,1塊大洋是普通人家一個月的開銷。護法戰爭是發生在二十年代前,也就是說,這30萬大洋可以說是一筆巨款了。
面對這麼多的金錢,王儀貞沒有選擇接受,而是把遺產交給了原配的兒子。而自己卻選擇去讀書,看看世界。這一舉措驚呆了不少人的下巴,也有不少人表示太傻了。
原配兒子作為遺產受益方并沒有選擇全部接受,他拿出10萬大洋作為王儀貞的學費和生活費,并幫她聯系了學校,
而這一年王儀貞才17歲。此后,她同其他女子一樣進入理想中的學校,開啟了校園生活。
圓夢衡陽女子學校
從王儀貞的家庭和生長環境來看,想去讀書,并不是臨時起意。
王儀貞的父母只是普普通通的農民,家中僅夠維持溫飽,根本就沒有條件把王儀貞送去接受正統的教育。
幸運的是,王儀貞出落了一副好面孔,在15歲時偶遇外出游玩的王得慶,讓其一見傾心。王得慶足足比王儀貞大了20歲,家中已有妻兒。但為了表示誠意,王得慶特意帶著禮物親自上門提親。王儀貞父母在考慮到王得慶的誠意十足,還能通過女兒改善下現狀,就同意了。
王得慶非常寵愛王儀貞,吃穿用度就不用說了,就是出門辦事都會帶著她隨侍左右。經常出席各種活動的王儀貞慢慢就打開了眼界,拓寬了見識,漸漸萌生了想去讀書的夢想。可惜的是,這個夢想王得慶并不會滿足她。
不久之后,王得慶在行軍中得了重病,醫治無望。為了保護王儀貞,以免在亂世中被人欺負,王得慶立遺囑把家中的資產共計30萬大洋留給小妾王儀貞。
這時,王儀貞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轉頭把全部遺產還給原配兒子,并表示自己只想去讀書。就這樣,曾經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經過數年苦讀,王儀貞變成接受高等教育的女青年,還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開啟了另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
年少之時,美貌讓王儀貞成為軍閥的小妾,但她并沒有被困在內院之中,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的。這讓她在面臨大量財富時,沒有貪圖一時的享樂。而是選擇突破封建的枷鎖,走出內院,走向學校和社會,堅定追逐自己的夢想。放棄富貴和安穩的生活,選擇艱難的讀書之路,提高自己的學識,王儀貞走了很多女性不敢走的路。
人生之路在于選擇,也在于堅持,只要穿破了迷霧,路也越走越遠,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