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韓劇韓星
詩詞文化
金庸武俠传
民間故事匯
全部
    
出人頭地的歷史真相:這個易錯成語,牽扯到了唐宋八大家中的3人
2023/11/08

前言

若問:出人頭地,對蘇軾意味著什麼?

這看似平常的三個字,卻開啟了蘇軾人生中最璀璨絢爛的篇章。它預示著一個文學新星即將誕生,推動了整個文壇的變革。對蘇軾來說,它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更是他一生中的轉折點。

出人頭地,使一個普通書生脫穎而出,成就千古文豪。出人頭地,開啟了蘇軾光輝燦爛的一生,也指引著后人不懈追求夢想的步伐。

一、遠道而來展宏圖

名動天下的蘇軾,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父親蘇洵,原本只是個普通讀書人,二十七歲才開始刻苦攻讀,後來竟也躋身唐宋八大家之林。于是,蘇軾與弟弟蘇轍從小就受到蘇洵的悉心培養,文學造詣極高。

十九歲那年,蘇洵認為蘇軾實力已足,該到京城一展宏圖了。于是一家三口遠涉千里,從西蜀的山城來到京師。對于生長在西蜀深山老林中的蘇軾和蘇轍兄弟來說,這無疑是一次非同尋常的人生旅途。

他們從未見識過京城的繁華熱鬧,也未曾接觸過來自天下各地匯聚而來的人群。而父親蘇洵則期待已久,希望借此機會讓兒子們闖出一片天地。 出發前一天晚上,蘇洵特意將蘇軾和蘇轍叫到自己書房,鄭重其事地對他們說:「我兒,你們這次隨我進京,是為了參加科舉考試。科舉乃是臨近的未來都市之聲時代選拔人才的唯一途徑,你們必須認真對待。京城匯聚了天下英才,比試必定異常激烈。但無論成敗,都要泰然處之,知君才,不負君父所望。」

艱險漫漫的千里迢迢,對無憂無慮的年輕人來說固然充滿誘惑,但蘇軾和蘇轍都知曉肩負的重任。他們鄭重地向父親承諾,定會努力一展風采。 次日破曉,三人,踏上了通往都城的漫漫長路。風餐露宿,路遇盜賊,雖然艱難險阻,但對宏圖志在遠方的他們來說都不足掛齒。 一個月后,汗流浹背的三人終于來到京師城下。繁華喧囂的景象讓久居深山的蘇兄弟大開眼界。

這里明顯與家鄉迥異。到處飛檐翹楹,樓閣相望。街市上川流不息,琳瑯滿目。川蜀地處偏僻,許多新奇物件都令蘇軾和蘇轍目不暇接。更令他們眼花繚亂的是,這里還聚集著各色人等,不僅漢族,還有少數民族。眾人服飾打扮五花八門,口音也南腔北調,固然有趣,卻也讓他們不免有些招架不住。

好在蘇洵對京城輕車熟路,很快便在官給使院安頓下來。短暫休整之后,參加科舉考試的日子也即將來臨。

二、一片天地乍辟

數日后,考試如期舉行。主考官是當世名家歐陽修,他與同為唐宋八大家的梅堯臣共同主持這場考試。而考題《刑賞忠厚之至論》,對習慣了清凈的蘇軾來說并不陌生。他信手拈來,很快完成了答卷。

歐陽修在歷年的科舉考試中,早已見怪不怪。考生們奇詭絕倫的立論與詭辯手法,無一不在他的意料之中。然而當他拿到一份文辭優美,邏輯嚴密的答卷時,還是不禁贊嘆連連。平心而論,這篇策論無疑是當年的出類拔萃之作。假若放在往年,他定會毫不猶豫地直接將其評為第一名。

然經年考試的閱歷讓歐陽修深知,這樣杰出的答卷背后定是隱藏著一位不世出的文學奇才。甚至連他最得意的門生曾鞏都遠遠不及。若直接給此人第一名,勢必讓曾鞏這些年默默耕耘的努力付之東流。為避嫌,他只得將這篇文章評為第二名。

在歐陽修看來,這已是仁至義盡的表態。只要給予適當提拔和栽培,此人必能扶搖直上,在文章界獨樹一幟。他相信未來的某一天,大家自會知曉這位神秘學子的名字。

放榜那天,歐陽修如約在金鑾殿接見前來致謝的考生。直到一位陌生的青年站在他面前,歐陽修才恍然大悟——原來神秘的佳作出自這位素未謀面的少年手筆。自此欣喜若狂的歐陽修更加確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眼前這位,必是一位可遇不可求的奇才!

此后數日,歐陽修反復閱讀蘇軾的試卷,也多方打聽了解這位少年的詳情。這使他對蘇軾的看法日益堅定,甚至斷言道:「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不久他執筆給老友梅堯臣寫信,言辭中透露出讓路的意味:「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歐陽修的點撥,猶如春風化雨,讓這位少年郎一鳴驚人。很快,蘇軾的新作就在京城傳播開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時間,人們都在議論這突然冒出的新星。

三、巨匠櫛風沐雨

歐陽修的大力提拔,使蘇軾聲名大噪,每出新作便傳遍京城大街小巷。然這美好時光轉瞬即逝,六年守孝使蘇軾的文學之路一度中斷。等他重回朝堂,歐陽修已無力回天,取而代之的是王安石推行的變法,激進到讓蘇軾也無動于衷。

他上書抨擊新法,卻招惹權勢,只得離開京城開始漂泊生涯。然而早年歐陽修的提攜和賞識,使蘇軾最終成為千古文學巨匠。「出人頭地」這一曇花般璀璨的鳳毛麟角,成就了他不朽的文學造詣。

那一年,蘇軾剛滿十九歲便在科舉中大放異彩,一舉成名。誰也沒有想到,短短幾年之間,他經歷了太多與這個年齡不相襯的滄桑與悲歡。

母親去世的噩耗傳來時,蘇軾正值聲名鵲起,一時之間名利雙收,心境大好。然而殘酷的現實無情打破了他的美夢。喪母之痛讓素來開朗樂觀的他也難以自持,整日垂頭喪氣。所幸遇人不淑的歐陽修不離不棄,時常來訪慰問開解,這才使蘇軾漸漸走出悲痛。

待他終于重拾文思,歐陽修也長嘆一聲:蘇軾的文學之路從未真正延續,時常被生老病死所打斷。然而他深信,蘇軾終會日月重開,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然而天不遂人愿,父親蘇洵也在短短幾年后離世。作為長子的蘇軾不得不回到家鄉,主持治喪大典。直到守完滿三年的孝期,他才重新回到京城。而這六年的時間,對一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來說,卻猶如整整一甲子。

重返京城后,蘇軾感觸良多。朝堂上的著名學者大多已物是人非,唯獨歐陽修仍對他支持。歐陽修以老嫗之姿出現在他家門前相迎時,蘇軾禁不住潸然淚下。自己一去六年,歲月并不會靜好等人。歐陽修已老邁體衰,恐怕來日無多。想到這,蘇軾不禁暗自握緊了拳頭。

他發誓一定會讓歐陽修老人家看到,自己終將在文章之路上獨領風騷,實現老人對自己的期望。此后雖經歷波折,但蘇軾始終牢記諾言,繼續筆耕不輟。直到晚年屢遭貶謫,仍然故作 HIGH 問長江:「老夫天地動容,何所不能去?」

最后,他果真以一代文豪的姿態,將自己的名字高高鐫刻在千古文壇之上。

四、意氣風發筆耕不輟

可見,對蘇軾來說,「出人頭地」是推波助瀾的啟明,也是聲名鵲起的契機。它開啟了后世對這位大家熱烈追捧的序幕,使一個博學多才的少年最終綻放成為千古絕唱。

若沒有歐陽修的提拔啟迪,蘇軾這顆耀眼明珠恐怕很難如期綻放光芒。歐陽修的肯定,讓還在摸索階段的蘇軾亢龍有悔,從此踏上了坦途。

也正因如此,歐陽修的一番話成就了蘇軾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出人頭地」三個字猶如一記重錘,將蘇軾原本就不平凡的人生敲開了大門。

從此,蘇軾再也不是默默無聞的普通讀書人,而是名動天下、獨領風騷的文壇巨匠。這選擇怎一個人生軌跡,全看一個念之差。幸而歐陽修當初的盲目信任成全了蘇軾不朽的文學夢想。

此后,蘇軾刻苦攻讀詩書的態度更加堅定,對文章的熱情更甚往昔。每每看到歐陽修老人那欣慰的目光,他就知道自己沒有辜負這份期望。

盡管六年守孝使他一度離開文壇,但所有艱難都未能打敗蘇軾的意志。那顆向文學夢想高飛的心,至死方休。晚年即使遭貶謫,仍筆耕不輟。因為他牢記自己肩負的使命,那就是要讓「出人頭地」的預言成真。

結語

一代文豪的誕生本就困難重重,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但蘇軾畢竟撐起了這片文學的天空,實現了歐陽修老人的期許。雖然在成功歸來的路上絆絆踉踉,但蘇軾終究沒有辜負「出人頭地」這一鼓舞人心的預言。

它開啟的不僅是蘇軾個人的輝煌,也推動了整個文學范式的變革。一個出自歐陽修之口的成語,竟然擁有如此強大的力量!而蘇軾的一生,更成為后人學習的標桿。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