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之地,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無數封建王朝選擇在此定都。秦國依靠關中,數次抵抗合縱聯軍,終能踏平六國、統一天下。劉邦聽從張良、婁敬的建議,定都于此,開創了享國二百余年的大漢。
此地物產豐富、地勢險要,有「披山帶河,四塞為固」的美稱。
然而, 「氣吞萬里如虎」的劉寄奴卻能攻入長安,一舉攻滅坐擁著關中之地的后秦王朝,達成祖逖和桓溫都沒能達到的成就。
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們可以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原因進行分析。
割據關中的后秦政權的建立者,是前秦的龍驤將軍姚萇。姚萇曾和其兄姚襄起兵攻打苻堅,但後來兵敗,投降苻堅。苻堅寬宏大度、不計前嫌,委他以重任。
383年,苻堅淝水之戰兵敗,許多先前投靠苻堅的少數民族軍閥,如慕容垂、慕容沖、劉衛辰等都紛紛起兵,瓜分搶占土地。姚萇也不例外,他于關中起兵,背叛了苻堅。
385年,姚萇縊殺他的舊日主公苻堅于長安城外的新平寺。 苻堅雖死,但百姓仍然心向施行仁政的前秦政權,關中的戰亂并沒有就此終結。
次年,姚萇入主長安,更其名為常安(避姚萇諱),建國稱帝,史稱后秦。在這之后,姚萇和志在恢復前秦的苻登在關中一帶展開了近十年的拉鋸戰。
后秦與前秦的戰爭,在394年姚萇死后才分出勝負, 而彼時的關中地區,已被連年兵禍搞得民生凋敝。
姚萇死后,其子姚興繼位,他推崇儒佛兩道,治國安民、休養生息。關中百姓才得以片刻的喘息。后秦在他的帶領下,擴張到了洛陽一帶。但與此同時,拓跋珪已經擊敗后燕,在后秦的東北方崛起了。
亂世最苦的就是百姓。 姚興在位后期窮兵黷武,屢次發動戰爭但戰果頗少,各種刑罰稅收較前秦時期也更為嚴苛,百姓都怨聲載道。
406年,姚興任命匈奴鐵弗部首領赫連勃勃為五原公,令他鎮守朔方,同時把手下各部雜胡交由赫連勃勃統帥。
可憐姚興識人不明,一副好意錯付給狼子野心的赫連勃勃。赫連勃勃截殺了向后秦進貢的河西鮮卑的馬隊,而后于407年叛秦自立,國號大夏。
姚興的另一個錯誤,就是立了太子姚泓。當時大臣韋華稱贊姚泓,「實有恭惠之德,社稷之福也」。
但面對著烽煙遍地的亂世,姚泓卻是一個不合時宜的懦弱儲君。他對內沒有團結兄弟的能力,對外也沒有指揮作戰的才能。
姚興雖立姚泓為儲君,但他卻把兵權分給姚泓的其他兄弟,如姚弼、姚愔、姚恢、姚懿等。姚興本想讓諸兄弟團結,讓他們能在國家危亡時同仇敵愾。 可不料姚興還未離世,后秦就上演了兄弟鬩墻的戲碼。
姚泓的兄弟姚弼,在姚興在世時就曾兩次密謀發動奪嫡政變,只不過并未成功。
當416年8月姚興駕崩后,姚愔又密謀奪位,姚泓先是派姚恢平亂,而后又懷疑姚恢擁兵自重,但姚泓優柔寡斷,并未能先下手為強。
後來,在劉裕大軍進逼后秦時,正是這個被姚泓忌憚的姚恢,他和姚懿起兵叛亂。這次416年12月爆發的叛亂從內部給了后秦,這個危如累卵的割據勢力,最后的一擊。
當時姚興尸骨未寒,后秦內部就互相攻伐。 諸兄弟全然置國家安危于不顧,完全沒有設想過東晉、北魏甚至夏國發動戰爭的可能性。
姚泓不能在國內服眾、在國外平敵,甚至連一個末代君王應盡的氣節也做不到。
當劉裕率眾兵臨城下時,姚泓12歲的兒子姚佛念勸他帶領家人殉國,如果出城自縛請降,只會讓宗室成員成為晉軍刀俎下的魚肉。
姚泓并不以為意,帶領家眷出城投降,只有姚佛念獨自以身殉國。
後來,果如姚佛念所說,姚泓全家一百余口在投降之后,盡被劉裕誅殺,只留下旁支宗族得以幸免。
而東晉方面,桓玄篡晉自立被劉裕擊敗后,劉裕獲得了空前的威望和權力,他的北伐相較祖逖、庾亮和桓溫的北伐,也得到更多物質支持。
劉裕于410年攻滅南燕后,北伐收復兩京的計劃就被再次提上了日程。對于劉裕而言,他所等待的就是一個后秦內憂外困的出兵良機。
姚興死后僅僅不到一年,后秦國勢、國運就衰微如此,對于銳意北伐的劉裕而言,自然再好不過的天時。
得知后秦朝廷陷入內亂之后,劉裕立刻提點兵馬,發起了北伐。戰爭第一階段收復洛陽的行動十分順利,兵鋒直指關中。面對著「四塞山河」的關中,劉裕也難免感到棘手。
但劉裕積極地進行對策,他兵發兩路,一路沿著出師表里諸葛亮曾設想過的道路,「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向關中發起進攻;另一路則是直接從洛陽發兵東進。
失去洛陽、退保關中的后秦,此時面對著東線和南線的壓力,只得堅守潼關。后秦只能固守拖延時間,期待著如當年枋頭之戰一樣的勝利,能如奇跡般出現。
但劉裕并沒有給后秦很多機會。他在部署兩路「正兵」的同時,他還部署了一支「奇兵」,也就是兵法中的「奇正相生」。
奇正相生,意即從正面發起進攻的大部隊,和從側翼發起偷襲的精銳部隊相結合的作戰方略。
劉裕派了王猛的孫子,被贊為「將門有將」的王鎮惡,率領水軍乘艨艟沿黃河水路進軍渭水。艨艟是種機動性強、船體狹長的戰船,它沿河而上,鋒銳之勢不可阻擋。
8月23日,王鎮惡乘艨艟戰船進軍至渭橋,棄船登陸。當時河水湍急,眾將士乘船逆流而上方才上岸,大量的船只就被河水沖去了下游。
王鎮惡效仿項羽,鼓勵將士們說:「咱們的家眷都在江南,而大家面前的就是長安北門,此地已離家萬里。 船已經被沖走,而今只能進軍得勝,建立功名,不然就是死路一條。沒別的路可選了,沖啊!」
晉軍成功登陸之后,迎接他們的是駐守渭橋的姚丕守軍, 王鎮惡身先士卒,率眾迎擊姚丕軍。姚丕不曾料到這天降的神兵,被殺得大敗。秦軍兵敗的消息傳回長安城內,姚泓情急之下只能親率部隊支援。
但姚泓實非將才,他親率部隊與銳不可當的王鎮惡軍交鋒,剛一接戰士卒就四處逃散,各自亡命去了,姚泓的大將姚諶也死于亂軍之中。姚泓只得孤身倉皇逃回長安城內。
王鎮惡軍由長安北門攻城,不到一日便拿下了這座淪于胡塵近百年的關中堅城。8月24日,姚泓等率眾前往王鎮惡軍營投降,后秦滅亡。
劉裕利用地利,在戰爭前期兩路并進,收復洛陽;又在兵臨潼關后,安排王鎮惡軍作為奇兵,打了后秦軍隊一個措手不及。劉裕以較小的傷亡就攻克了金城千里的關中,這一仗打得可謂精彩。
當時劉裕發動北伐,賬下可謂猛將云集,有王鎮惡、檀道濟、朱齡石、朱超石毛德祖、沈田子、沈林子等。文臣方面有劉穆之輔佐劉裕之子劉義符坐鎮建康。可以說是進取之意銳不可當,后方也穩若泰山。
這次北伐,人力物力都得到了極大程度的調用。劉裕的北伐不再像之前祖逖、桓溫的北伐一樣,受到多重勢力的掣肘,施展不開拳腳。劉裕可以大展身手,收復兩京。
這就是所謂的人和,眾人齊心才能達成前人未竟之功。
正是有了這天時地利人和,劉裕才能一舉攻下「金城千里」的關中之地,消滅后秦。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