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科普
奇趣大曝光
趣味科學
    
月球出現神秘閃光,原因至今成謎,有人認為是外星飛船進出月球
2023/07/26

從古至今,人類一直都在研究世界的奧秘,在古代的時候,由于人類的科技不夠發達,所以古人認為我們的地球就是唯一的世界,認為月球和太陽都在圍繞地球轉動,在古代關于月球的傳說故事有很多,比如說嫦娥奔月,相傳在遠古時期,天上突然出現了十個太陽,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這時候一個叫做后羿的男子,登上崑崙山頂,拉開神弓,射下了九個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從此之后,后羿受到了百姓的愛戴,過了一段時間,后羿娶到了美麗的妻子嫦娥,兩人的日子過得非常幸福,而且也有不少慕名前來拜師學藝的人,當時一個叫做彭蒙的人也混了進來。

有一天后羿在崑崙山訪友求道,遇到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給了后羿一顆仙丹,告訴他說,只要服下這顆仙丹就能夠離開成仙,後來舍不得自己的妻子,于是將藥悄悄地保管起來,回到家中,后羿將這件事情告訴了嫦娥,卻不小心被彭蒙聽到了,三天后,后羿帶領徒弟外出狩獵,這時候彭蒙裝病留了下來,等后羿走了之后,彭蒙手持寶劍闖入后宅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彭蒙的對手,于是情急之下將仙丹吞下,這時候嫦娥身體飄離地面,飛到了月球上,后人為了紀念嫦娥和后羿的凄美愛情故事,將這一天定為了中秋節。不過神話故事終究沒有證據可言,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人類終于走出了地球看到了宇宙。

當人類走出地球之后,人類才知道,月球其實并不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在月球上面并沒有嫦娥和宮殿,月球其實就是地球的一顆天然衛星,關于月球的起源,在科學界有很多種說法,一共能夠分為四種,分別是潮汐分裂說,同源說,俘獲說和撞擊成因說,100多年過去了,關于月球真正的來歷,到現在科學家也無法解釋清楚,分裂說認為,我們的月球其實是從地球分裂出來的,在地球形成早期,地球處于熔融狀態,由于潮汐共振作用,地球自轉不穩定,加上太陽潮汐作用,地球自轉的速度很快,這時候,地球的一部分被甩了出去,而這部分就變成了月球,同源說認為,月球和地球是同時誕生的,它們都是在太陽誕生之后形成的。

在50億年前,太陽系一片混亂,太陽誕生以后吸收了周圍大量的物質,所以太陽的品質占到了太陽系總品質的百分之99.86,剩下的物質占到了太陽系總品質的百分之0.14,從占比上我們就能夠看出太陽的品質非常大,太陽形成之后,八大行星開始形成,而地球和月球就是在這個時候形成的,俘獲說認為,月球是地球搶過來的,在太陽系早期的時候,月球也圍繞太陽轉動,但是它距離地球很近,所以同樣會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當月球運行到地球附近時,月球和地球的距離大約是10個地球半徑的范圍,月球可能被地球俘獲成為地球的衛星。

撞擊說認為,在太陽系早期的時候,地球和月球之間還存在一顆星球,這顆星球的品質相當于地球品質的十分之九,這個星球和地球發生了碰撞,劇烈的碰撞不僅僅使地球自轉產生了偏斜,而且還使得月球碎裂,幔和殼變熱蒸發,膨脹的氣體「裹挾」著塵埃和少量的幔物質飛離原月球。被「原地球」吸積并變成了地球的一部分。飛離的氣體塵埃物質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呈盤狀分布在洛希限以外的空間,它們通過吸積,先形成一些小天體,然后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吸積增長,最終形成現在的月球。撞擊成因說可以合理地解釋地月系統的基本特征,因此撞擊成因說是當今較為合理、較為成熟的月球起源學說,逐漸獲得了大多數學者的支持。

不過隨著現在人類科技的進步,科學家以現代行星演化的理論為基礎,用計算機計算了在太陽系形成初期,作用于把太陽、地球、月球三者之間的力之后,得出了一種新的月球起源說,這種學說被稱為是新俘獲說,不過目前這些說法也都是科學家的一種猜測,真相到底是什麼?還需要科學家進一步確定,隨著人類對月球的了解越來越多,人類也試圖登陸月球探索月球深處的奧秘,在1969年的時候阿波羅11號成功將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送往月球,其中阿姆斯特朗在這次登月活動中說出了著名的語句: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是人類的一大步。這次登月標志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同時也對月球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在阿波羅11號登月之后,阿波羅16號的宇航員們曾經表示自己親眼在月球上見過一些類似煙花的神秘閃光,後來這種月球閃光現象也被地面上的觀測者發現了,到現在為止,這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有很多人認為,這是小行星撞擊月球之后摩擦產生的,還有的人認為,這是月球內部產生的,是月震導致月球內部氣體泄漏而出現的閃光,但是這些說法也只是猜測,有很多陰謀論者認為,月球上神秘的閃光可能是外星文明飛船進出月球產生的,而整個月球就是一個由高級文明建造的空間站,這個空間站的作用就是觀察地球的情況和人類文明的發展。雖然這個說法看上去非常不靠譜,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在浩瀚的宇宙中,不可能只有地球生命,科學家認為,既然地球這顆行星能夠誕生生命,那麼宇宙中的其它行星也能夠誕生生命,如果一顆行星能夠滿足生命誕生的基本條件,那麼這顆行星誕生生命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在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恒星,400億到1000億顆行星,在如此多的行星和恒星當中,難道只有地球這顆行星誕生了生命?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而且銀河系只是宇宙中的一個小星系,比銀河系大的星系還有很多,銀河系屬于本星系群當中,本星系群的直徑大約是1000萬光年左右,在本星系群中包含了50個和我們一樣大的銀河系以及仙女座類似的星系,這些本星系群的存在,便是組成超星系團的基礎。

這些本星系群又會二級成團,成為本超星系群,銀河系便處于室女座超星系團當中,對于室女座超星系團來說,它不僅僅是可容納銀河系的超大星系團,也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最大的成員之一,室女座超星系團的直徑為1.2億光年,包含有20000個星系,這僅僅是宇宙中大小和星系數量中等富饒的超星系團,曾經科學家認為,室女座超星系團已經是宇宙中最大的結構了,但是後來科學家發現了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里面存在超過10萬個星系,而超星系團本身的直徑能夠達到5.2億光年,不僅如此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本身的品質也是非常驚人的,如果將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和銀河系相比,那麼它的品質將是銀河系的10萬倍,在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內部,存在著超過300到500個星系團以及星系群。

目前人類能夠觀察到的宇宙至今達到了930億光年,而這并不是宇宙的全部范圍,宇宙或許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所以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宇宙中一定存在外星人,而且外星人的數量還非常多,既然宇宙誕生138億年,那麼就說明在宇宙中應該存在比人類文明更加高級的文明,對于這些高級文明來說,它們想要建造一個神秘的空間站,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而且陰謀論者還提供了一些證據,比如說阿波羅16號任務的宇航員曾經在月球表面深約100公里的地方,發現了兩個磁性屏障,每個都超過1000多公里,這個看上去就像是人在月球內部,建造了兩個巨大的支撐梁,到現在科學家也只知道這個磁性屏障是如何形成的。

而且阿波羅14號帶回的巖石樣本中,科學家發現了水分子,這個發現被美國保密了40年,直到我國的嫦娥五號從月球回來之后,才發現了這個秘密,在2020年12月17日,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返回地球。這次嫦娥五號探測器將1731克月球土壤帶回了地球,這是人類時隔44年,又一次將月球土壤帶回了地球。當年美國登月帶回了381.7千克月球土壤,這些月球土壤保存在實驗室中,一部分用于科學研究,還有一部分送給了其它國家,在1978年的時候,美國送給了我國1克月球樣本,而嫦娥五號回來之后,拿回大量的月球土壤,使得我國的科學家能夠放心研究月球的奧秘。

科學家通過對月球土壤的分析發現,月球在20億年前的時候還有火山活動的跡象,除此之外,根據發表于《自然.地球科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我國科學家從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中發現了水資源存在的證據,表明月球表面上面可能儲存著大約2700億噸水,科學家認為,這些水資源是小行星撞擊月球造成的,由于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所以月球表面沒有任何阻力,小行星撞擊到月球表面,能夠形成大大小小的隕石坑,而且還能夠形成撞擊玻璃珠。這次我國嫦娥五號發現的大量撞擊玻璃珠,它們就像是海綿一樣,鎖住了月球表面的水資源,這個消息對于人類未來探索月球來說是一件好事情。

畢竟未來人類登陸月球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在月球上面還存在稀有資源氦-3,這是可控核聚變的主要能源,目前人類正在積極的研究可控核聚變,不過想要實現可控核聚變,就需要大量的氦-3,而地球上的氦-3儲量非常稀少,但是在月球上,氦-3的儲量是非常多的,如果人類能夠將這些氦-3開采出來運回地球,那麼人類離實現可控核聚變就又近了一步,不過以現在人類的科技來說,想要在月球上開采資源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畢竟月球環境和我們地球環境不同,在月球上沒有空氣、晝夜溫差很大,想要在月球上開采資源,需要將大型設備運輸到月球上。

這個問題科學家現在還無法解決,而且人類無法直接登陸月球,必須穿上厚厚的宇航服,在這種條件下,如何能夠在月球上開采資源呢?除非人類能夠對月球進行改造,這樣人類才有機會在月球上面開采能源,目前科學家也正在積極的研究當中,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衛星,它和其它衛星的區別很大,一般來說,行星的衛星,體積和品質要比行星小幾千倍,但是月球只比地球小幾十倍,這讓科學家感到非常疑惑,關于月球的奧秘,現在科學家還在積極的探索和研究當中,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說不定人類真的能夠解開月球誕生的奧秘。

小編認為,人類作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從到那時呢個以后就肩負起了探索世界的奧秘,雖然現在人類的科技還不夠強大,但是人類一直都在不斷的努力當中,只要人類能夠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去,人類實現自己的夢想只是時間問題,到時候我們不僅僅能夠解開月球的奧秘,還能夠飛出太陽系,探索浩瀚的宇宙空間,小編希望人類能夠早日飛出太陽系,能夠移民到其它星球,并且解開宇宙中所有的奧秘,希望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