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是梁思成的妻子,但縱觀她的一生,不管主動還是被動,都始終和「徐志摩」這3個字分不開。
當年泰戈爾訪華期間,林徽因和徐志摩的一舉一動,更是成為熱門茶余飯后的絕好談資。
那是1924年4月23日,梁啟超等人以北平講學社的名義,邀請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來華訪問。
期間,徐志摩負責接待翻譯,林徽因也一起隨行擔任翻譯。
在一場歡迎集會上,林徽因穿一身咖啡色連衣裙,攙扶著泰戈爾登上演講台,徐志摩則一身長袍馬褂靜立一旁,擔當泰戈爾的同聲翻譯。
第2天,徐志摩和林徽因一左一右,相伴泰戈爾的大幅照片,幾乎出現在京城所有報刊頭條上。
其中《中央晚報》稱: 「東方詩神偕同金童玉女髮表演講」。
一時間,林徽因和徐志摩被貼上「金童玉女」的標簽,這讓梁思成多多少少有些不自在,畢竟那會他已經是林徽因的男朋友了。
梁思成是謙謙君子,沒有表露出任何不滿,只是沒想到不久后,又發生了一件令他更不自在的事情。
5月8日,為了慶賀泰戈爾64歲生日,文化界在北平協和大禮堂舉行晚會。
晚會的壓軸戲是用英語演出的抒情詩劇《齊德拉》,講述了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劇中,林徽因飾公主齊德拉,徐志摩飾愛神瑪達那,梁思成則擔任舞台布景設計。
舞台上,演員很快就進入角色,尤其是徐志摩,他本來就對林徽因傾心愛慕,簡直是本色出演,演出了無盡的綿綿情意。
林徽因也仿佛夢回康橋,回到她和徐志摩初見時的浪漫場景,不覺陶醉其中。
倆人是如此地默契、和諧、投入,場下觀眾看得無不動容。
就連不懂英文的梁啟超看了都心生不悅,梁思成的心中會泛起怎樣的酸意,自是不用多說。
詩劇《齊德拉》匯演完成后,林徽因和徐志摩這對金童玉女,毫無疑問再次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
大家紛紛猜測:林徽因會選擇和梁思成平淡相守,還是和徐志摩熱烈相戀?
林徽因沒有對流言做出任何回應,反觀徐志摩,卻再也淡定不了了。
這段時間的朝夕相處,讓徐志摩對林徽因的癡戀,再次如泉水般噴涌而出,他不愿意再克制。
5月17日,徐志摩終于鼓起勇氣,私下約見林徽因,將自己的一番深情都說給她聽。
林徽因的態度一如從前,堅定地拒絕,沒有留下任何余地。
正如她所說過的:「人到中年,如果很喜歡一個人,那麼請保持一個朋友的距離,這樣一輩子都不會失去。有些風景,你只能喜歡,卻不能收藏,就像是有些人只適合遇見,卻不適合牽手。」
對林徽因來說,徐志摩就是那個「只適合遇見,卻不適合牽手」的人。
徐志摩很難過,亦無可奈何。愛情從來都是如此不遂人愿。
5月20日,徐志摩陪同泰戈爾回印度。火車站擠滿了前來送別的人,林徽因也在其中。
徐志摩默默看到車窗外的林徽因,突然情難自已,急忙掏出紙筆,想在火車開動前寫一封信給她——
「我真不知道我要說的是什麼話,我已經好幾次提起筆來想寫,但是每次總是不成篇。這兩日我的頭腦總是昏沉沉的,開著眼閉著眼只見大前晚模糊的月色,照著我們不愿意的車輛,
遲遲的向荒野里退縮,離別!怎麼的能叫人相信?我想著了就要發瘋:這麼多的絲,誰能割得斷?我的眼前又黑了……」
然而信還沒寫完,火車已經轟隆隆地開動了。
徐志摩急昏了頭,拽緊信紙就要沖下車去,結果被泰戈爾的秘書攔下。
徐志摩默默看著車窗外的林徽因一點點遠去,知道自己失去了最后表白的機會,竟傷感得落下淚來。
是的,徐志摩哭了!
這段時間,他親眼目睹了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相親相愛,還得知他們即將一起赴美留學雙宿雙飛。
徐志摩知道自己沒有機會了,他心愛的女神將永遠不屬于他。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情深處!此時的徐志摩,心已破碎,豈能不哭?!
對徐志摩來說,沒能和林徽因在一起,是他一輩子的遺憾。
盡管到了後來,徐志摩有了風情妖嬈的陸小曼,林徽因也始終是他心頭的白月光。
無論開心也好,苦悶也罷,他都喜歡找林徽因傾訴。甚至在和陸小曼吵架之后,他也總要到林徽因那里尋求一絲慰藉。
或許在愛情中,最念念不忘的,終究還是得不到的那一個。
金岳霖曾感慨道:
「徐志摩滿腦子林徽因,我覺得他不自量啊。林徽因、梁思成早就認識,他們是兩小無猜,兩小無猜啊!兩家又是世交,連政治上也算世交。兩人父親都是研究系的。
徐志摩總是跟著要鉆進去,鉆也沒用!徐志摩不知趣,我很可惜徐志摩這個朋友。」
徐志摩確實不知趣,在對林徽因的感情中越陷越深,以至于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結婚后,仍不懂避諱,隔三差五前去打擾。
林徽因明白徐志摩對她的感情,但內心從未動搖過半分。
她是真正的人間清醒,明白是非,懂得取舍。
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曾說過一句話,用來形容林徽因和徐志摩的關系,再貼切不過了:
「徐志摩的精神追求,林徽因完全理解。但反過來,林徽因所追求的,徐志摩未必理解。」
End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