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韓劇韓星
詩詞文化
金庸武俠传
民間故事匯
全部
    
考古發現宋朝古墓,此墓志銘的出土,頓時讓專家情緒失控
2023/11/04

在中國古時候的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古時候的人們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值得我們后人所去研究的東西,這些東西被稱之為文物,而這些東西大多數都是從古人的陵墓中所發現的,有的是一些歷史典籍以及各種珍貴的文物。這些文物的出土對于我們了解歷史以及判斷朝代的發展和人文的變化,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考古學對于我們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以及作用。眾所周知,杭州市南宋古都城,也正是因為這樣,在杭州常常會發現一些意外的考古,讓一些幾乎淹沒在歷史河流中的歷史故事,重新的出現在了人們的面前。在2013年的時候,杭州市臨安區的幾位村民在山下蓋房子的時候,意外的發現了一個非常大的洞,他們也知道在這里常常會有古墓出土,于是他們便懷疑這里有古墓的存在,于是就立即將這件事情上報給了有關部門。

有關部門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后,便立即派出了考古隊趕到現場進行勘察,經過考古專家對古墓現場的外面進行初步的勘查得知,在這里的這座古墓絕對并不是一般的小型古墓,非常有可能是一座規模非常大的古墓,而且在這座古墓中所埋葬的人也一定有著非常顯貴的身份。因為這座古墓被發現的時候,已經有破壞的痕跡了,所以為了防止這座古墓被第2次盜取,所以經過上級部門的批準,專家便對這座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的挖掘。

但是讓專家感到非常遺憾的是,因為這座古墓已經被盜墓賊盜取過許多次了,所以專家在這座古墓中只找到了十幾枚錢幣,這不禁讓人感到非常的失望。但是在這座古墓中,兩塊墓志銘很快就引起了專家們的關注,當專家進行仔細的研究之后,情緒立即失控了起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根據墓志銘的記載,得知這座古墓的主人是洪起畏,是南宋時期的鎮江知府。而在歷史史書上對于洪起畏的記載并不是特別的多,他曾經立下過這樣的誓言:「北騎若來,有死不走」,但是卻在兵臨城下的時候倉皇的逃走了,因此留下了許多負面的歷史資料,這也就幾乎包括了后人對他的全部印象。

但是,洪起畏的墓志銘出土,讓我們更加的去了解了真實的他。經過專家們的長時間研究,洪起畏墓志銘終于得到了考證。這篇塵封了千年的銘文上所記載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大到南宋末年的動蕩的歷史,小到洪起畏與自己老婆的過往,當然在這銘文中最讓專家們關注的是洪起畏的個人經歷。根據《癸辛雜識》記載得知,他在去鎮江就任的時候,當時正是元軍大舉入侵的時候。為了表示自己抗擊元朝的決心,洪起畏在城中到處張貼榜文,在榜文上面寫著:「家在臨安,職守京口。北騎若來,有死不走!」這幾句話讀起來真的是讓人熱血沸騰啊。

但是在當時元軍南下的步伐,根本就沒有辦法再進行阻擋了,于是在元軍攻打到鎮江的時候,洪起畏便不顧城中的百姓們,直接棄下城自己逃跑了。不僅這樣在之后,他還不斷的為自己逃跑的行為做著辯解。但是在墓志銘中他只是寫了打敗仗這一情況,根本沒有將自己逃跑這件事情給記載下來,因為他解釋是不想讓自己成為俘虜,要留著有用的身軀來報效國家。由此便可以得知,他還是在不斷的為自己的逃跑做著辯解。而且他還說,先逃跑的是賈似道。

其實在歷史資料中,究竟是誰先跑的說法有著很多,但不論是誰先逃跑的,都是成為了逃兵。而且根據有關歷史資料記載的,洪起畏在逃跑之后也沒有什麼作為,在南宋滅亡之后,他便回到老家去養老了,最終活到了1294年才離開人世。他曾經在元軍到來之前所張貼的榜文中寫到了許多不管怎麼樣都不能逃走的句子,但是他的這一舉動讓他這一生都背負上了「不戰而逃」的罵名,最可氣的是他居然都沒有悔過的心態,這也就是為什麼專家在發現了他的墓志銘之后失控的原因。或許對于洪起畏自己來說,他的這個行為或許并不一定就是錯的,但是他的這種保全自己的行為是特別愚蠢的。

參考文獻:《癸辛雜識》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