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科普
奇趣大曝光
趣味科學
    
是誰在控制著宇宙的一切?也許愛因斯坦的猜測是對的
2023/07/28

現代科學認為,我們的地球誕生于46億年前,也就是太陽系誕生初期,太陽誕生以后吸收了周圍大量的物質,所以太陽的品質是最大的,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從太陽系誕生以后,地球就在不斷的圍繞地球轉動,除了地球之外,其它行星也在圍繞太陽轉動,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認為,行星之所以會圍繞太陽轉動,和引力有很大的關系,牛頓的萬有引力告訴我們,萬物之間都是有引力的,引力就像是一根無形的繩子,作用于萬物之間,就好比太陽和地球之間就有一根隱形的繩子,太陽一直拉拽著地球做圓周運動,就像鏈球運動員拉拽著鏈球做圓周運動一樣。牛頓提出萬有引力之后,人類終于明白了萬物的運動規律,知道了一切都是力的作用。

以至于幾百年后的今天,萬有引力定律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人類發射的探測器、衛星等等,都是以萬有引力定律為理論發射的,不過牛頓自己當時也明白,雖然萬有引力非常偉大,但是引力是如何產生的?牛頓自己也不清楚,牛頓認為,引力是一種超距作用的力,它能夠瞬間產生作用,速度無限大,萬有引力定律出現以后,在幾百年內都沒有人質疑,直到愛因斯坦出現以后,才解開了這個謎題,愛因斯坦認為,引力并不是超距作用,它其實是不存在的,品質小的天體之所以會圍繞品質大的天體運動,是因為品質大的天體將宇宙薄膜壓彎了,所以品質小的天體才會圍繞品質大的天體轉動。

按照愛因斯坦的理論來看,宇宙是一張巨大的薄膜,所有的天體都依附在這張巨大的薄膜上,為了證明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科學家們也進行了研究,在1919年的時候,科學家通過日全食證明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而且科學家還解釋了水星進動的原因,在150年前,科學家發現水星的運動軌跡存在問題,首先水星的運動軌跡非常復雜,它的軌道不是正圓,而是橢圓形,在近日點的時候,它距離太陽大約有4600萬公里,但是在遠日點的時候,它距離太陽有7000萬公里。利用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科學家發現水星的運動軌跡存在一定的誤差,不過當時牛頓的影響力非常巨大,所以沒有人質疑牛頓的定律有問題。

當時很多科學家認為,在水星的旁邊,可能還存在一顆神秘的天體,這個未知的天體科學家將其稱為是祝融星,這顆祝融星擾亂了水星運動的軌跡,所以才會導致牛頓的萬有引力公式計算出現誤差,在後來的幾十年內,科學家一直都在尋找祝融號,但始終都沒有找到,之后科學家利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完美的解釋了水星運動軌跡誤差的問題,從此之后,愛因斯坦的名聲大噪,他被稱為是繼牛頓之后,又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偉大不僅僅在于他以一己之力推翻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最重要的是,愛因斯坦預言了很多神秘的天體,在後來都被科學家證實了,比如說黑洞。

黑洞早在100多年前就被科學家提出來了,當時愛因斯坦通過公式計算出了黑洞的存在,但是由于當時人類的科技不夠發達,所以科學家并不相信黑洞存在宇宙中,不過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在2019年的時候,科學家第一次拍到了黑洞的照片,這也證明了愛因斯坦的猜測是對的,黑洞是目前科學家在宇宙中發現的引力最大的天體,它能夠吞噬任何物質,連光都不例外,任何進入黑洞視界范圍內的物質,都會被黑洞的引力吞噬,科學家認為,黑洞是由死亡以后得恒星形成的,一般來說,品質小的恒星死亡以后會變成白矮星,品質中等的恒星死亡以后會變成中子星,超大品質的恒星死亡以后會變成黑洞。

在每一個星系的中心區域,都存在一顆超大品質的黑洞,它的品質是太陽400萬倍,它在本星系群中,在本星系群中,類似于銀河系這麼大的星系有幾十個,其中仙女座星系是最大的,銀河系其次,在仙女座星系中心,也潛伏著一個巨大品質的黑洞,它的品質達到了太陽品質的1億倍,科學家認為,這些黑洞并不是恒星死亡以后形成的,而是宇宙大爆炸之后隨著星系形成的,按照目前科學界的主流說法,宇宙誕生于138億年前的起點大爆炸,奇點是一個品質無限大、能量無限大、熱量無限大、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點,這個點爆炸以后,宇宙快速的向四周膨脹,經過138億年的時間,宇宙才膨脹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宇宙大爆炸之后,環境溫度極其高,宇宙在極短的時間內,空間快速膨脹,溫度開始逐漸下降。其中,內部的高能電磁波相互碰撞,產生正反實物粒子。每十億對正反實物粒子又會發生湮滅成電磁波,只留下一個正物質粒子。宇宙大爆炸之后38萬年,宇宙的溫度降到了3000度左右,這時候原子結構得以形成。早期的宇宙形成了氫原子和氦原子,但并不是說沒有形成其他原子結構,只是因為不夠穩定,又分裂成了氦原子,後來,宇宙大爆炸2億年前后,宇宙的一些地方,星云物質發生了引力坍縮,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漸形成了恒星系。眾多的恒星系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大星系。

站在巨觀的角度來看,整個宇宙都在不停的運動當中,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我們能夠知道,地球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自轉,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在地球自轉的同時也在圍繞太陽公轉,公轉一圈的時間大約是365天,地球的自轉給我們帶來了晝夜交替,公轉給我們帶來了春夏秋冬,科學家通過計算得出,地球圍繞太陽旋轉一年的路程大約是9.42億公里,古人常說:坐地日行八萬里,形容的可能就是地球的公轉,除了地球在轉動之外,太陽系也在圍繞銀河系中心轉動,在距離太陽系2.6萬光年的區域有一個巨大的黑洞,這個黑洞被稱為是人馬座A*,它是銀河系的中心,在它的附近還有很多小品質的黑洞,人馬座A*的引力能夠束縛周圍20萬光年的范圍。

如果按照這個速度來計算的話,我們的太陽系正在以每秒240千米的速度圍繞銀河系中心轉動,大概每2.2億年就會完成對質心的一次公轉,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地球在宇宙中的飛行速度大約是每秒630公里,這個速度非常快,只是我們無法感覺到而已,看到這里,可能有很多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就是地球轉動的速度如此之快,它要帶我們去哪里?在1986年的時候,科學家在本超星系團中發現了一個引力源,這個引力源距離銀河系大約有2.5億光年,它的規模達到了4億光年,科學家經過計算得出,這個引力源的品質大約是太陽品質的5*10^16倍,不過到現在為止,科學家并不知道這個神秘的引力源是什麼物質。

在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種非凡的力量,在控制著宇宙的一切,我們的宇宙在有規律的運動當中,是誰能夠控制整個宇宙運動呢?曾經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認為,我們的宇宙并不是偶然出現的,他認為我們的宇宙是上帝創造的,在萬年的時候,愛因斯坦還寫了一本回憶錄,上面的大概意思是,上帝生活在我們的宇宙中,上帝控制著我們的一切,不過愛因斯坦眼中的上帝可能和我們所認為的上帝是有區別的,愛因斯坦:我信仰斯賓諾莎的那個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諧中顯示出來的上帝,而不信仰那個同人類的命運和行為有牽累的上帝,簡單來說就是,愛因斯坦并不相信神話中的上帝。

神話中的上帝是人形狀的,能夠掌控世間所有的規律、管控所有人命運的神、安排好人生的一切事物,這樣的上帝不可能存在宇宙中,而科學家所信仰的上帝是「規律」,曾經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被問到:你認為這個世界上有上帝嗎?楊振寧回答道:如果你所謂的這個上帝是人形狀的,那我想是沒有的,如果你問我有沒有一個造物主,那我想是有的,因為我們的宇宙并不是偶然出現的,雖然科學家知道宇宙是被刻意設計出來的,但是設計宇宙的「人」是誰?目前科學家也在積極的研究當中,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宇宙之所以能夠有規律的運動,可能是暗物質在背后操控著。

所謂暗物質,就是看不見的額物質,對于暗物質科學家有過很多種猜測,有人說暗物質是彌散在宇宙空間中的氣體,也有人說它是宇宙中的塵埃,還有的人猜測它是已經變暗的死星,甚至可能是黑洞,這些猜測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缺乏有力的證據,未能夠得到學術界的認可,科學家認為,在我們的宇宙中,暗物質才是主宰宇宙的真正物質,它占到了宇宙總品質的百分之90,我們所能夠看到的恒星、行星、彗星、小行星、中子星等等只占到宇宙總品質的百分之10,從占比上我們就能夠看出,暗物質的品質非常大,目前暗物質存在的證據來自于天文觀測到的星系和星系團由于引力效應產生的行為。

一些證明表明,宇宙的大部分物質由于標準模型之間可能有極弱相互作用的不發光成分組成,因此它們可以逃脫人類實驗室的探測,目前人類探測暗物質的方式有三種,分別是直接探測、間接探測、加速探測,暗物質直接探測實驗是通過探測暗物質與普通物質相互碰撞后靶核的反沖能量、方向、數量及其隨時間的變化等參數和特性來研究暗物質粒子的基本性質。間接探測實驗是通過探測暗物質粒子自身衰變或者相互碰撞后湮滅的產物來研究暗物質的基本性質。加速器暗物質實驗則通過探測常規粒子在高能對撞下的產物來研究暗物質。

2010年中國首個極深地下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正式運行,清華大學的盤古計劃(CDEX)高純鍺暗物質實驗和上海交通大學牽頭的貓熊計劃(PandaX)液氙暗物質兩大實驗項目率先入駐,對暗物質進行直接探測。探測暗物質最核心的裝置就是高純鍺探測器。傳統高純鍺探測器及其譜儀雖然被廣泛應用,但要探測暗物質,對鍺的純度要求則更高,課題組需要的鍺,其純度要達到12至13個9。不過目前人類還沒有發現暗物質,這說明暗物質比我們想象的還要神秘,除了暗物質之外,我們的宇宙可能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這麼簡單,宇宙到底有多麼神秘?目前科學家也在積極的研究當中。

還有的科學家認為,我們的宇宙其實就是高級文明設計出來的,高級文明利用超級計算機,將大量的公式、定律、法則等等輸入進去,就能夠創造出一個完整的宇宙來,如果我們能夠找到宇宙中的BUG,那麼人類或許就能夠解開宇宙的奧秘,小編認為,宇宙浩瀚而神秘,以目前人類的科技來看,想要解開宇宙誕生的奧秘,幾乎是不可能的,不過人類作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說不定人類能夠解開宇宙中的奧秘。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