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天文學家說可觀測宇宙至少有2萬億個星系,但其實就在短短一個世紀前, 他們還認為銀河系就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系。
人類天文學的所有重大突破和進展,其實就是在短短幾十年內發生的,也就是說人類真正認識宇宙的歷史其實只有幾十年,在那之前的幾千年里,天文學的研究范圍都沒離開過銀河系甚至是太陽系。
在這種情況下,韋伯望遠鏡作為目前最強大的天空望遠鏡,它的任何觀測成果自然就成了天文學界的新發現,比如最近它就又刷新了哈勃望遠鏡的記錄,找到了一個距離地球更遠的星系, 134億光年外的Macy‘s星系。
這個星系是韋伯望遠鏡從一個遠古星系團中發現的,它位于遠古被稱為 「擴展生長帶」的區域,這個區域將觀察者帶回到大爆炸之后不久的時期,里面大概有10萬個宇宙早期星系,這次發現的最遠星系就位于其中一個具有5000個星系的星系團中。
此次發現的Macy‘s星系距離地球134億光年,意味著我們看到的其實是它134億年前的樣子,它現在可能早就因為宇宙膨脹而不復存在了,或者是在漫長的擴張過程中和其他星系碰撞融合成新的星系了,就像我們的銀河系在誕生之后就跟其他星系碰撞一樣。
然而當天文學家深入分析這個星系后,卻發現它其實并不簡單,因為這個它似乎沿著一個絲狀結構綿延了300萬光年, 而這種絲狀結構又是獨立于星系之外的,新發現的宇宙早期結構,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宇宙長城。
這個發現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那些看不見的線索是如何將宇宙連在一起的,因為在發現這種絲狀結構之前,天文學家只知道宇宙中的星系都依附在宇宙長城上,而宇宙長城的交匯點就是超星系團和類星體,此次韋伯望遠鏡發現的最遠星系和絲狀結構,意味著宇宙長城是在宇宙第一批星系誕生后就開始逐漸成型的,幾乎和宇宙本身一樣古老。
同時韋伯望遠鏡還發現了迄今為止最遠的活躍的超大品質黑洞,其品質約為900萬個太陽,它的宿主星系是在大爆炸5.5億年后誕生的, 因此留給這顆超大品質黑洞吞噬物質的時間并不多,不過考慮到它和地球的光速延遲,天文學家相信經過上百億年的發育后,這顆原本900萬個太陽的黑洞現在肯定已經達到數十億甚至上百億個太陽品質了。
現在看來韋伯望遠鏡雖然才升空幾年時間,但它揭示的這些數據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我們對早期宇宙的看法,不論是大爆炸后4億年就形成的星系,還是早期的超大品質黑洞, 都是此前的哈勃望遠鏡沒有發現的,因此我們可以根據韋伯望遠鏡揭示的信息調整現有的宇宙學模型,讓它更加寫實。
盡管此次發現的Macy‘s星系是迄今為止最年輕的星系,但不排除未來發現更遠星系的可能性,因為韋伯望遠鏡的觀測極限還遠遠沒有達到,也許未來它真的能帶我們看到138.2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