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科普
奇趣大曝光
趣味科學
    
人類首次小行星防御實驗:用人造衛星,命中了一顆170米的小行星
2023/08/03

關于恐龍滅絕,科學界現在認為是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 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導致的,那次撞擊徹底打破了地球的生態平衡。

最終導致了所有非鳥類恐龍的滅絕,剩下的鳥類恐龍則一步步演化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鳥類, 以及吃到嘴里的雞鴨鵝。

所幸人類文明誕生至今并未有大體積小行星來撞擊地球,偶爾被報道的隕石襲擊,也大多是掉在了荒郊野外,從來沒有哪顆隕石掉在過人口密集區域,但科學家們都明白:現在安全不代表永遠安全,只要人類還在地球上生活,那麼類似6500萬年前那樣的小行星早晚會再撞上地球。

基于以上情況,各國都在研究自己的小行星防御系統,希望有朝一日能提前發現來犯的小行星,并主動去摧毀或者偏轉它的軌道。

NASA目前在這方面走的最遠

早在2021年NASA就發射了一顆專門用于撞擊小行星的人造衛星,這顆名叫飛鏢的人造衛星在選中一顆名叫迪迪莫斯的小行星和它的衛星迪莫波斯后,便開始在隨后的一年時間里不斷靠近這顆小行星。

由于這顆小行星距離地球1100萬公里, 且它本身還在以2.3萬公里的時速飛行,所以飛鏢衛星在靠近它時并不容易,經過若干次變軌后才讓自身的軌道與小行星軌道重合了。

于是在2022年10月11日,NASA的飛鏢小行星在飛行1100萬公里后,終于撞上了直徑僅有170米的迪莫波斯小行星,這種隔著上千萬公里實施的精確打擊,代表了人類文明目前宇航控制技術和智能化程度的高峰。

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人類主動發射物體去撞擊小行星并嘗試改變它的軌道,按照之前的計劃, 小行星在被飛鏢人造衛星撞擊后并不會碎裂,而是會拋灑出一些碎片,進而改變這顆小行星原來的軌道,但具體能偏轉多少度,目前NASA還在分析過程中。

從撞擊瞬間傳回的視訊資料來看,迪迪莫斯表面似乎有很多粉塵,這導致人造衛星和小行星接觸瞬間就灰塵漫天,相似的景象在更早之前的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二號撞擊龍宮小行星時也發生過,小行星的亮度也都在遭到撞擊瞬間飆升。

理論上來說,品質只有幾百公斤的人造衛星撞擊小行星無異于以卵擊石,但考慮到NASA并未奢望摧毀小行星,這種撞擊其實還是有效果的,因為在公轉軌道極其穩定的太空中,任何微小的擾動都會影響小行星與地球最終的交匯點, 進而幫人類文明逃過一劫。

但NASA也坦言,依靠這種動能撞擊的方式去影響小行星,充其量只能影響品質較小的,如果真的碰上像6500萬年前那種幾十公里直徑的超級小行星, 再多的人造衛星撞上去也沒用,到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動用核武器。

然而不同于地球上的核爆,太空中由于沒有空氣存在,所以太空核爆是無法產生沖擊波的,核彈的所有能量都將以光和熱的形式釋放,對小行星本體的傷害并不是很高,除非未來人類能在小行星身上鉆孔然后放置核彈。

在小行星身上被埋藏了若干顆核彈的情況下,核彈爆炸瞬間的溫度將直接融化小行星讓它炸開,進而降低對地球的威脅,就算炸出來的碎片依然朝著地球飛來,地球大氣層也能把這些碎片全部攔下來,讓它們成為夜空中一閃即逝的流星。

回到NASA此次的行動上來

雖然NASA確實撞上了小行星,但整個體系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構建小行星防御系統首先得能及時發現小行星才行, 而現在人類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是動能衛星還是核彈防御,都來不及反應就結束了。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