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三國演義》歪曲的歷史人物很多,無法全部列舉,以下只舉例六人與各位一同探討。
周瑜【性度恢廓】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被描寫為心胸狹隘、心狠手辣的英雄形象。三氣周瑜的橋段,雖然膾炙人口,但歷史上根本沒有。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長嘆,更是為了凸顯諸葛亮的智慧而進行的文學創造。
歷史上的周瑜為人寬宏,深得人心,唯獨老將程普與他不睦,程普認為自己年長,經常凌辱周瑜。周瑜折節下交,始終不與他計較,後來程普敬佩服他,對別人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如飲醇醪的典故就出自此。
蔣干【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
《三國演義》蔣干盜書的橋段,將他刻畫成了一個被周瑜愚弄的小丑形象。然而歷史卻并非這樣,據《三國志》記載蔣干「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是當時有名的名士。
赤壁之戰前,曹操聽說周瑜年少有才,想勸降周瑜,于是派蔣干過江游說。蔣干布衣葛巾,一副平民打扮,以私人身份來見周瑜。一見面,周瑜就猜出了蔣干的來意,于是開門見山的道:「子翼辛苦了,這麼大老遠來看我,不是曹操的說客吧?」蔣干見周瑜一語道破,于是說到:「我與足下是老鄉,多年不見,聽說您現在飛黃騰達,所以特來敘舊。您卻說我是說客,豈不是在懷疑我?」周瑜認真地說:「我雖然比不上師曠(古代著名音樂家)耳朵靈敏,但弦外之音還是能分辨出來的。
然后周瑜設酒食,與蔣干一同飲宴。三日后,周瑜帶蔣干參觀吳軍軍營,并對蔣干說:「大丈夫處世立身,一旦遇到明主,外讬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聽計從,禍福與共。這樣的關系,即使蘇秦、張儀再生,酈食其復活亦難離間,何況是您?」蔣干聽罷,只是笑笑,終無所言。蔣干回去后對曹操說到「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
徐榮【敗曹操、破孫堅】
在《三國演義》中,徐榮是一個被夏侯惇僅數回,便斬于馬下的三流將領,但歷史中的徐榮,大敗曹操、擊破孫堅,如此戰績可謂是一代猛將。
曹真【受詔輔政,力挫諸葛】
在《三國演義》中曹真的實力被大大弱化,與諸葛亮交戰屢戰屢敗,最后更被諸葛亮的信活活氣死。然而歷史中的曹真確是一員智勇雙全的大將。
年輕時的曹真曾顧射猛虎,因此曹操讓他到虎豹騎中任職,后在討伐黃巾軍時,因功封為靈壽亭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起兵進攻漢中。曹真與曹洪、曹休、張既等擊破劉備別將吳蘭于下辨,被拜為中堅將軍。
220年,曹丕即位魏王,以曹真為鎮西將軍,同年張進挾持太守在酒泉反叛,曹真遣費曜進軍討平張進的叛亂。后回洛陽,升至上軍大將軍。222年,曹丕兵分三路,南征孫權,命曹真領兵,曹真先后擊破孫盛、諸葛瑾,并奪據江陵中洲,徹底包圍江陵城。但因疫疾大起,孫權重新遣使納貢,魏軍撤退。
228年,諸葛亮北伐,曹叡于是親征至長安,令曹真為督諸軍駐于郿,曹真派張郃進軍援救,于街亭之戰中大破馬謖,同時曹真在箕谷擊敗趙云、鄧芝所部兵馬。231年,曹真因病去世,謚為元侯。
曹操【超世之杰】
《三國演義》從頭至尾都將曹操的形象丑化歪曲。然而歷史中的曹操卻并非如此,引用陳壽在《三國志》中對曹操的評價:「漢末,天下大亂,雄豪并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在引用毛主席的評價「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魯肅【多謀善斷、坦蕩豪爽】
《三國演義》將魯肅描寫成一位頭腦簡單、忠厚老實的好人形象,然而歷史中的魯肅確是一位大政治家、外交家、戰略家。他的主要功績有:第一,向孫權提出立足江東、建立帝王之業的戰略規劃,第二,積極促使孫、劉聯盟共同抗曹,(劉備與權并立,共拒中國,皆肅之本謀「)第三,赤壁之戰前,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于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