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韓劇韓星
金庸武俠传
詩詞文化
民間故事匯
全部
    
俗話說三十而立,但司馬懿年近30才正式出來工作,這背后有啥講究
2023/11/12

有人說,參加工作這種事情,不是越早越好嗎? 這跟看電影買票一樣,越提前就越容易選到好座位。這話正常情況下是絕對沒有毛病的,但是請大家注意,也僅僅是在正常情況下才沒有毛病,非正常情況下卻并一定,比如人家的特價票或者特殊票要到某個點才對外開放呢?你下手早有個屁用!

《老子》第四十章說: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這句話,大家要反復去琢磨,琢磨不透這句話,很多東西大家是根本沒辦法看懂的。 水,因為在高處,自然地往低處流,這就是道;醫,正是因為能發現有病的人并幫助他們治好病,這就是道的作用。這句話的終極思想是告訴我們不要絕對化地去看待問題,要因地制宜地動態辯證,是順其自然的意思,和儒家的中庸之道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國時期的風云人物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年近30才出山工作的。諸葛亮是207年27歲時,司馬懿是208年虛歲30時。他們都沒有像前面所說的要早點參加工作,為什麼?諸葛亮是在等待明主,那司馬懿呢?他是在待價而沽,爭取把自己賣個好價錢。不信,請看:

司馬懿出仕的兩種說法

司馬懿是司馬家那八位達哥中的二達,人稱司馬仲達。

司馬家經過幾代人的經營,已經有了一定的江湖地位和品牌效應,比如司馬懿的爺爺當過潁川太守, 他們家在學術界頗有人脈;司馬懿的爹爹司馬防當過京兆尹,又一直一副忠臣孝子的模樣, 他們家在政界也有一定的人脈。

但是,他們家在當時算得上是頂級的豪門大族嗎?其實根本排不上,比如四世三公的袁家、荀氏八龍的荀家、還有位列潁川四大家族的陳家、鐘家等,都比他們家要牛氣沖天得多。

也正是因為如此,司馬家養成了謹小慎微、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作風。世人皆說諸葛一生唯謹慎,實際上司馬懿那一家子也都是有名的謹慎哥。

漢末天下大亂的時候,有想法的諸侯紛紛割據,明目張膽地宣告要進行一場不死不休的爭霸賽。當時的種子選手包括袁紹兩兄弟、曹操這樣的后起之秀、孫堅父子那樣的地方軍閥、以及漢獻帝、劉表、劉璋以及努力包裝自己的劉備等忠漢人士。

司馬家最開始的策略是以不變應萬變,反正就跟著漢獻帝走,這麼做至少不會出什麼大錯吧。難道我選擇要一個忠臣還有錯?關鍵是我這個忠臣又沒幫著老闆來壞你們什麼事,我只是按部就班、打卡上班。

但到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一是天下大勢逐漸明朗,日后的天下霸主大抵就會在袁紹和曹操這兩人之間產生,這對絕代雙驕也需要那些還在民間觀望的士族及時表態。 搞斗爭嘛,其實也就是爭取資源嘛。所以,曹操就在第一時間給司馬家遞出了入職邀請。

剛剛從關中回到老家的司馬防便以自己年紀大了、想法已經很少了為由,把自己的大兒子司馬朗送到曹操那里頂班。

司馬朗在曹操那里上班,表現得非常完美。這就讓一直想做大做強的曹操對司馬家的人才有了更多的想法, 這司馬大達這麼好使,其余那七達應該也差不到哪里去。現在那位二達兄弟應該成熟了,趕緊去叫他過來上班吧。

漢建安六年,郡舉上計掾。魏武帝為司空,聞而辟之。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堅臥不動……——《晉書·宣帝紀》

孰料到,時年22歲的司馬懿卻一點也不給曹老大面子。 他認為漢室國運雖然雄風不再,但你曹老闆名聲不大好,我生是大漢的人,死是大漢的鬼,堅決不會給你這個國賊打工的,于是便以自己得了風痹癥為由,裝病不起,想搪塞過去。然后疑心一向很重的曹操表示不信,又派人去秘密打聽,但都被善于表演的司馬懿給騙了過去。

……及魏武為丞相,又辟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復盤桓,便收之。」帝懼而就職。于是,使與太子游處,遷黃門侍郎,轉議郎、丞相東曹屬,尋轉主簿——《晉書·宣帝紀》

時間到了208年,曹操恢復了從東漢建立就被廢除的丞相崗位,然后自己自立為漢相。然后又突發奇想地想到了當初拒絕來上班的司馬懿,便命人再次去喊他來上班,并發話, 要是他這次敢再不給面子,就直接弄死他。最后,司馬懿慫了,老老實實地到曹操那上班去了。

上述司馬懿出仕的過程都是《晉書》之中的記載,司馬懿出仕還有一種記載就是《三國志.魏書》。在《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中,裴松之引注《魏氏春秋》, 荀彧當時向曹操舉薦人才數十,其中就有司馬懿。也就是說,司馬懿是荀彧推薦出仕的,并不是曹操強迫出仕的。

那麼,這兩種說法到底哪一種說法更加可信呢? 竊以為是第二種說法更靠譜。原因會在后面詳細交代的。這里只告訴大家,《晉書》給司馬家文過飾非的地方太多了,比如之前所聊到的鹵城之戰,明明司馬懿被諸葛亮按在地上摩擦了,卻非要編個段子說司馬懿追擊蜀軍,斬敵萬余,給領導捧臭腳,連最起碼的底線都沒有了。 這也是前四史比《晉書》以后的史書可讀性更強的根本原因。

司馬懿出仕的真實邏輯分析

先來說說《晉書》中的描述一看就是知道是假的呢?

第一次是什麼時候請司馬懿出山?201年! 這個時間點,曹操在干什麼?人家剛剛打敗北方老大哥袁紹,正在忙著布局徹底平定河北,人家哪有那閑工夫來請你名不見經傳的司馬懿出山呢?還特麼在你裝病之后派人反復來刺探情況?要是曹操一天到晚這麼閑著沒事干的話,他一輩子是不可能取得那麼大的成就的。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欲成大事,必須學會把時間和精力投放到大事件、大人物身上去。

司馬懿比諸葛亮大兩歲,但同期的名聲,他好像是一直都不如諸葛亮的。諸葛亮這個時候還在隆中隱居呢,手頭極為緊缺的劉備也沒有去請諸葛亮出山, 你司馬懿何德何能能讓手下人才濟濟的曹操對剛剛成年的你念念不忘?

就算曹操未卜先知地知道你很牛, 人家會不惜耽誤經營河北的大事來請你出山嗎?你真的能又那麼重要嗎?

司馬懿第二次裝病是什麼時候?208年!這一次就更加經不起推敲了,還特麼是曹操下令,如果再不出山就直接弄死,你才迫不得已地出山了,要點臉行不? 你讓大家看看你大兒子司馬師是什麼時候出生的?你都病得動彈不了了,咋就沒耽誤你生兒子呢?你特麼一邊裝病,一邊生兒子,曹操又不是一個傻子,他看不出毛病來?

所以,《晉書》中關于司馬懿的很多說辭都是不可信的。司馬懿出仕的真正邏輯還得根據《三國志》中那句話去仔細推敲——他是被荀彧舉薦上去的。

首先我們要明白荀彧在曹操陣營中的分量,人家既是名義上的二把手,又是實際意義上的投資人、合伙人。有過合伙開公司的朋友應該有經驗,這種股份制公司中,權力的分配是相當有講究的,你曹操掌握了業務權,那麼行政權你就得讓給荀彧,否則大伙沒法相處。所以,大家可以看到, 曹操的文官系統其實基本上是荀彧幫他打造的,用的也基本是荀彧推薦的人,潁川士族居多。

司馬懿雖然也是士族出身,人脈關系也還行,但是他們家畢竟是河內人士, 要真正獲得荀彧他們的首肯還是不容易的。

漢建安六年,郡舉上計掾。

201年,實際上是他們郡舉薦司馬懿為上計掾的,這是東漢以來對地方豪族在人事權方面的一個照顧。這個上計掾是干嘛的呢?就是代表本郡領導到首都匯報工作,東漢是農歷十月到次年九月底為一個財政年,因此上計掾在十月后出發,正月初一前必須到首都,參加正月旦會大典禮,向有司上交「計簿」。 對接的有司就是尚書台三公曹,所謂「典天下歲盡集課事」,而建安年間尚書台的實際負責人正是荀彧。

再結合后面荀彧主動舉薦司馬懿入仕, 應該是司馬懿抓住了這個機會,和荀彧有了接觸,但最終沒有得到一個體面的工作崗位,故而用稱病不出這種花招來替自己掩蓋,或者為自己制造氣氛。

司馬懿為什麼會在208年這個時間點入仕呢? 荀彧的舉薦絕對是重中之重,一根草帶一滴露水,你混職場沒有引路人,那幾乎是寸步難行的。而且,大家可以看看司馬懿後來對荀彧的評價: 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看到沒有,在他心目中,上百年來,就沒有誰的賢才比得上荀彧,他咋就這麼崇拜荀彧呢?

還有一個細節,當時司馬家還有司馬懿的大哥司馬朗在曹操手下辦事,按照司馬家那分頭下注的習慣,怎麼又這麼積極地運作司馬懿去曹操那里上班呢? 因為208年,天下大勢已經基本明朗了,人家曹操才從烏桓那里炫耀國威回來,正是成為了天下霸主,還在緊鑼密鼓地籌備南下荊州,這樣的大腿再不抱就晚了。

總體來說,司馬懿這次出山時機的選擇,大致有這幾點講究: 1、曹操的贏面大了(統一了北方)! 2、自己的起點高了(給曹操當文學掾)! 3、搭上的關系硬了(荀彧背后的潁川集團)! 妥妥的精致利己主義,絕不是《晉書》中所描繪的那樣,他嫌曹操名聲不好,一心想當個漢室忠臣,但曹操不講武德,逼他出山。

那麼,我們再來想一想,《晉書》為什麼非要那麼歪曲事實去寫呢? 因為《晉書》是為司馬家服務的,它不把自己的老祖宗寫得高大上一點,是很難交差的。

我幫大家翻譯一下《晉書》背后的潛台詞哈:世人知道我們司馬家為什麼要把曹魏政權給奪了呢?因為我們司馬家一直都是漢室忠臣,從未改變過。只是因為實力有限,所以沒法主動站住來捍衛漢室正統,只能隱居起來以求內心安寧。但是曹操這個老頭不放過我,我好痛苦。忍辱負重地在曹操那里上班,結果曹操還不信任我,還準備讓他子孫早點處理我, 是曹家人不仁不義、欺人太甚在先,我們司馬家最后才逼不得已把他們家那些不爭氣的子孫給踹到一邊去的。

黑色幽默不?但這就是真實的歷史!包括《晉書》中后面還臭不要臉地說曹操根本不信任司馬懿,對曹丕說司馬懿鷹顧狼視,還有什麼曹操夢見 「三馬食一槽」,種種跡象表明,司馬懿後來會毀了曹家的江山。

我的個天呀!曹操真的這麼不信任司馬懿,會讓司馬懿跟自己的接班人曹丕走得那麼近嗎?他都夢到了「三馬食一槽」,還會讓司馬懿活著嗎?看看楊修、周不疑等人是怎麼死的吧!曹丕就算再二百五,他爹都告訴他司馬懿居心叵測了,他為什麼還要重用司馬懿,上位后就提拔司馬懿為尚書,然后到各個方面軍去鍛煉,這不是在自盡嗎?他對他們老曹家的基業有多不滿?這麼著急要給他的子孫培養一個強敵出來?

總而言之,司馬懿出仕的過程絕對沒有大家看到的那麼高大上,或者神乎其神。 他充其量不過是在待價而沽,極其幸運地搭上了荀彧那根線,然后憑借自己過人的個人能力,最后慢慢脫穎而出。

關于司馬懿出仕的現實思考

在文章開篇,我就奉勸過大家,一定要學會擺脫各種絕對思維。像司馬懿出仕這種事,大家用絕對的思維去理解,根本就理解不透,你說他是絕對對了,還是絕對錯了?

咱們真正要讀,其實是要去讀它背后的合理性的。司馬懿為什麼這麼做?他這麼做合理嗎?如果我也像他這麼樣去做,又合理嗎?

司馬懿為什麼到快30歲才出來上班?這還要問? 一定是機會是不合適唄!什麼覺得曹操有道德污點,不想跟曹操同流合污,他司馬懿真把自己當成流芳百世的諸葛丞相了?講白了,就是人家曹老闆沒機會識別你,跟你開出的待遇讓你不滿意,然后你自個給自個臉上貼金,說自己看不上人家。 很多人臉不要太紅,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人基本上都有司馬懿的影子。

但我們同時也要思考,司馬懿為什麼能夠不慌不忙地等到快30歲才出山?兩個原因: 一是他大哥司馬朗已經在曹操那里試水了,這個老闆行不行啦,待遇好不好啦,公司有沒有前途啦,多觀察一段時間沒啥壞處; 一是他們家的家底子還行,也不差他這個賺錢的,所以可以心安理得地靜待時機,把自己的價值最大化。咱里里外外都是才華,家里還不缺吃不缺穿,是沒有多大必要去給別人擰螺絲,咱就等伯樂,等到了伯樂,一飛沖天,等不到伯樂,咱笑看風云。

那麼,我們普通人要不要去學司馬懿這種操作呢? 奉勸大家還是不要去學。因為我們普通人還真沒有司馬懿那麼有才,職場中,什麼樣的人才可以適當地傲嬌一點呢?不可替代的人才!比如,劉備遇到發展瓶頸時亟需諸葛亮那樣的戰略大師,諸葛亮就可以傲嬌一點,你得三顧茅廬來請我,給足我面子,我才會來幫你;比如,劉邦和項羽對峙的關鍵時期,韓信的歸屬決定兩者的成敗和生死,他就可以傲嬌一點,你劉邦不封我為齊王我就不出兵,劉邦即便心里氣得直跺腳,還得老實滿足韓信的要求。 但是,過于傲嬌的下屬如果做不到丞相那麼鞠躬盡瘁、無所不能,基本上是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

即便我們也真的很有才華,還得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去決定, 你們家節衣縮食幾十年年把你培養出來,難道不希望你早點開花結果,不希望他們的付出能早點變現?結果你在那學什麼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你不是對你家人太不厚道了?

就算你的家人暫時不需要你的反哺,也還得根據市場環境和現實規律來,你想選一個好點的公司和平台,所以你不愿意將就,這沒錯。 但反過來,人家公司一路跌跌撞撞走到快要上市了,人家憑什麼把你當成核心成員請過來?

選擇,很多時候都是雙向的、動態的,大家不要死盯著自己你一點微末的光彩去無限遐想。很多年輕人動不動就喜歡問,憑我這條件,應該找一個啥條件的對象?真有意思!你要是真能想找啥樣的對象就能心想事成,你還需要擱這問大家?

有時候,真的會覺得生活就跟解數學題一樣,你會做某一道題或者某一些題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掌握某些解題方法, 不管那些已知條件怎麼變化,你都能正確地解答出來。

歷史的外衣總在不停地變,但歷史的邏輯卻從來沒有變。司馬懿這個人是很厲害,但是不管《晉書》怎麼給他歌功頌德,不管現在某些自媒體成功學者怎麼給他吹捧……他的歷史高度就是永遠上不去,因為他這一輩子很多黑料是沒法掩蓋的。比如他后面為殺曹爽,對著洛水宣誓,然后出爾反爾……

司馬懿同志,暫不會故意黑你,但是會盡量把你的一生客觀地還原給大家看。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