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對于人類的危害從來沒有停止過。最嚴重的一次毫無疑問是中世紀的黑死病,這場疾病帶走了全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比核武器都要強得多。在現代,由于衛生條件的進步和醫學的作用,老鼠對人類的危害似乎也沒那麼恐怖了。
然而近年來,在英國卻頻頻上演了現代版本的「鼠疫」,早在2021年五月,英國衛報就連連發文,講述老鼠是如何在英國登堂入室,從水管一路爬到居民家的廁所里,甚至咬穿墻壁鉆進企業的辦公室,讓原本授受不親的人鼠關系變得「親密」起來。
而2023年五月份,英國媒體捷運報更是一步到位,直接公布了英國各部分地區的年鼠患呼救次數,數據顯示,英國全國范圍內的鼠患數量一天達到了618起,而倫敦一個地區的鼠患數量則增加了90%。
除此之外,更是有捕鼠人在社交網站上曬出了自己抓到的長達一米二的巨型老鼠。事實上英國的老鼠和中國的老鼠在種族上并無不同,然而,為什麼同樣是老鼠,英國的老鼠看起來就比中國老鼠逍遙自在得多?
這個問題其實并不難回答,為老鼠提供理想生存環境的正是哭天搶地的英國人自己。
英國雖然在互聯網上往往被嘲諷為「美食荒漠」,但這并不意味著英國的食物就真的匱乏,事實上英國不僅是一個食品消耗大國,更是一個食物浪費大國,每年大約有一千多噸的食物被英國人浪費掉。
除了大量的米其林頂級餐館,英國的街頭巷尾更是快餐廳的天堂,這些快餐廳每年產生大量的食物浪費,其中大多數是披薩、薯條、炸雞等脂肪含量極高的食物,這些被人類認為是「不健康」的食品對于老鼠來說卻無異于珍饈,讓他們的肥碩一天勝過一天。
食物的問題解決后,老鼠的「住房問題」也被英國人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解決了。作為法國的鄰居,英國的工人也有深厚的罷工傳統,得益于近兩年清潔工人的數次大規模罷工,英國街道上很多次都由于無人清掃垃圾成堆。這些地方對于老鼠來說正是一套三室一廳的豪宅。
在垃圾堆之外,英國城市中那些吸引游客的古典風格宅邸則更是成為了老鼠的天堂,因為英國為了保護這些房屋的「原汁原味」,并沒有更新全套的配套化現代水管設施,這讓老鼠在房屋的管路系統里暢行無阻。一來二去,老鼠的數量自然多了起來。
英國政府有沒有對此作出反應呢?答案是有的,但是恰恰是英國人的滅鼠方法,讓老鼠更加強大。
我們在學習生物學時不難注意到,有一個理論叫做「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種理論在老鼠這種渺小的物種身上尤其明顯。
財大氣粗的英國政府絲毫不屑于用陷阱或者其他物理方式防治鼠患,而是直接使用化學戰術,將各種抗凝血劑混入老鼠的食物和飲水之中,等待老鼠因為內出血一命嗚呼。
然而,隨著大批老鼠死去,帶有抗凝血劑基因的老鼠數量卻越來越多,根據2020年發表在《分子生態》雜志的研究,英國的老鼠目前已經有60%帶有抗凝血基因,這讓老鼠越來越難以消滅。
當然,前三個問題都是英國人長期的積習,不應導致這兩年來老鼠的爆炸式增長,那麼這兩年有什麼是全球性的突發事件,導致老鼠忽然獲得了種族繁衍的絕佳風口呢?那當然是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期間,英國雖然表面上強硬,實施「群體免疫」策略,但由于這一策略的最終破產,讓英國還是不得不實施了長達數月的長期封鎖,這種封鎖打破了長期以來老鼠數量增長和政府有組織圍剿之間的平衡,畢竟連人的安危都快顧不過來了,誰還會去管老鼠的事呢?
于是在長達兩年的英國政府的間歇性缺位之中,英國的老鼠集團就像抓住了上升風口的企業一樣,一夜之間就成為了倫敦野生動物的「頂流」。當英國人終于從新冠疫情的影響中回過神來,曾經的渺小對手已經長成了不可忽視的巨大隱患。
除了在人類的住處亂竄以外,老鼠給人類帶來的威脅相較于其千百年前的祖先絲毫沒有減少,直到今日鼠疫也依然是肆虐于全球各地的可怕傳染病。
且不說死亡率高達30%~60%的腺鼠疫以及引發全身大出血的敗血性鼠疫,光是可以通過跳蚤和空氣傳播的肺鼠疫就已經可以讓英國重溫新冠病毒時期的不快時光,而即便患者僥幸撿回一條命,這種病毒也會對其造成不可逆轉的嚴重后遺癥,例如肢體壞死和器官衰竭。
雖然現代醫學已經有了針對鼠疫的完全對策,但如果傳染源無處不在,對人類帶來的威脅也難以估量,更何況老鼠能夠傳播的疾病遠非三種鼠疫,而是三十多種感染方式和致病機理各不相同的疾病病毒。
除了身上藏污納垢,成群的老鼠對于英國本地的其他物種更是噩夢。在中國的鼠患嚴重時期,連嬰兒都難以逃脫老鼠的魔爪,面對成群的老鼠,英國本土動物的幼崽更是回天乏術。
搜索互聯網,不難尋找到各種駭人的圖片,描述英國本土鳥類的幼崽如何被老鼠分食。事實上,早在2019年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就已經通過調查得知了每年至少有六千萬只鳥類的幼崽或者蛋被老鼠吃掉,對于英國本土的物種多樣性無疑是巨大打擊。
除此之外,老鼠也是全球有名的建筑物毀滅者。「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不只是一句俗語,更是對老鼠習性和破壞性的絕佳寫照。
就像內心的欲望一樣,老鼠的牙齒生長極快,由于牙齒的不斷生長,老鼠喜歡啃咬各種物品的動物。它們不僅會破壞人類的食物儲存和包裝,還會咬壞電線、水管、木材、塑料等建筑材料,造成火災、漏水、倒塌等危險情況。據估計,英國每年因為老鼠造成的財產損失高達2億英鎊。
不僅是本地人不喜歡老鼠,來英國旅游的外國人也不喜歡。老鼠作為一種不受歡迎的客人,自然會影響英國的旅游業發展,畢竟作為一個「紳士的國度」,英國的游客怎麼能容忍老鼠在街上亂跑呢?
許多游客在英國旅行時,都曾經遇到過老鼠出沒的情況,例如在捷運站、公園、博物館等地方。
這給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也影響了英國的國際形象和聲譽。據調查,英國是歐洲老鼠最多的國家之一,有超過一半的人認為英國的老鼠問題嚴重。這對于英國這個依賴旅游業的國家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面對日益增長的鼠患,英國政府顯得相當破防,他們嘗試了很多方法來對抗這些成群結隊的不速之客,但是效果寥寥。
英國曾經嘗試過用貓咪來捉老鼠,這是他們文化的一種延續。比方說在唐寧街十號和英國博物館,都有專門的貓咪擔任「捕鼠官」,負責攻克鼠患,然而將這種手段擴展到全國顯然是不現實的。
作為公認的好奇心強和恣意妄為的動物,貓捕捉老鼠的效率并不高,因為他們注意力不集中,而且會玩弄獵物,不能像犬類那樣忠誠地執行任務,而且貓咪更是鳥類的天敵,如果說英國鳥類在鼠患的影響下只是數量減少,那如果再加上一大群貓咪,英國的鳥類恐怕要瀕臨滅絕了。
在排除了貓咪的可行性之后,英國人將目光轉向了物理陷阱捕捉,比方說夾子陷阱、粘板陷阱、電擊陷阱等,種類多樣,功能各異。使用陷阱的確有一定優勢,比如消滅鼠患的效果直接迅速,成本低廉易操作。
然而這種方法最后也被證明是不現實的,因為老鼠不是傻子,有同類喪生在陷阱上之后,這種陷阱就會迅速失去作用,而死老鼠經常需要專人去收尸,否則會腐爛,造成惡臭和疾病傳播,這無疑會耗費公共資源。
更糟糕的是,相比于人類擺放的小陷阱,老鼠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如果按照一個捕鼠陷阱一美元的均價計算,全球大約制造了6.5億個捕鼠陷阱,然而全球的老鼠數量卻是驚人的兩百億只,算下來一個陷阱起碼要抓30~40只老鼠,這顯然是天方夜譚。
英國政府與其開發各種新型的捕鼠方式,不如從根源著手,管制快餐廳無節制地浪費和全國范圍的奢侈風氣、提高工人待遇,讓環衛工人準時清掃掉街頭巷尾的垃圾,以及廣泛地對房屋的管道系統進行現代化改裝,根本上杜絕老鼠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