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興衰成敗皆由內定,一個朝代的覆滅,往往不是來自外患,而是源于朝政腐朽和宮廷紛爭。那麼,大明河山的北魏為何也難逃此劫,竟在鼎盛時期突然覆滅?一場宮廷風波,竟成了壓倒北魏帝國的最后一根稻草,皇帝被氣得活活去世,皇后被迫自盡,霎時間朝堂大亂,北魏帝國從此一蹶不振。究其原因,還得從當時的皇帝拓跋宏說起。
386年,鮮卑族的拓跋珪在牛川自稱王,建立代國,不久后改國號為北魏,都城設在內蒙古和林格爾。拓跋珪繼承先人衣缽,以鮮卑族之力,完成統一北方的夢想。他選擇在牛川建國,也有其獨特考量,牛川位于河套地區,地勢開闊,易守難攻,拓跋珪可以依托這里牢固的防線,徐徐擴張自己的勢力范圍。
拓跋珪之后,北魏出現了兩位英明的君主——太武帝拓跋燾和孝文帝拓跋宏。太武帝拓跋燾勇猛果決,他帶領北魏軍隊深入中原作戰,擊敗各路諸侯,終于統一了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太武帝功績卓著,奠定了北魏在北方的霸主地位。而孝文帝拓跋宏則致力于鞏固北魏的基業,他統治,百廢待舉,意欲繼承太武帝的衣缽,把北魏建設成鼎盛帝國。
孝文帝拓跋宏十分聰明強干,繼位后他下定決心要將北魏建成一個多民族共榮的大一統帝國。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推行漢化改革——廢除鮮卑舊俗,學習漢族的語言、著裝等,并遷都洛陽,意在加強各民族的融合。
這些改革自然遭到部分貴族的強烈反對,因為推行漢化等于放棄了鮮卑族的傳統,這些鮮卑貴族心有不甘。
但是孝文帝拓跋宏十分堅決,他不但頒布法令,規定30歲以下的人必須穿漢服、說漢語,否則將受到嚴懲,甚至連自己的姓氏都改為了「元」,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拓跋宏心系百姓,他深知鮮卑族與漢族長期對立會導致國家動蕩不安,最終民不聊生。所以他有意消除隔閡,打破藩籬,讓不同民族通婚、習俗匯通、語言交融,才能讓北魏長治久安。在他的高壓推動下,漢化改革強力開展,給北魏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就在拓跋宏引以為傲的改革如火如荼之時,一場鬧劇卻在他的宮廷內上演。拓跋宏有兩位皇后,第一位是馮媛,她不愿說漢語,被拓跋宏所廢。第二位皇后馮潤更加肆無忌憚,這位皇后雖然貌美動人,但奢侈放蕩,又驕縱無度。
馮潤性格乖張,又因拓跋宏忙于朝政和征戰,無法時時伴隨左右,她獨守深閨,日復一日的寂寞無聊終于使她走上了歧途。
一名叫高菩薩的官員趁機招惹馮潤,兩人竟背著皇帝私通。高菩薩本就是一介小官,此舉無異于虎踞帝王的后宮,逆賊的行徑必將招來殺身之禍。
有一天,彭城公主發現馮潤與高菩薩的私通,大怒之下,她決定揭發他們,于是偷偷跑去拓跋宏身邊告發此事。彭城公主心高氣傲,向來瞧不起馮潤這個仗勢欺人的皇后,此時趁機向拓跋宏告發馮潤的所作所為,一來泄私憤,二來也是出于維護皇權的考量。
消息傳來,拓跋宏大怒,立即取消了南征計劃,匆匆北返。南征是他力圖完成北魏統一大業的重要一環,然而眼下后宮之事亂了套,他只得先處理家事,然后再圖大事。
拓跋宏命人拿下高菩薩囚禁,準備將他處死,以儆效尤。一個小小官吏居然敢犯上[淫.亂]皇后,罪該萬死。
拓跋宏本想讓高菩薩伏法,為皇權正名,但馮潤死纏爛打地來求情,哭哭啼啼地請求寬恕高菩薩,這副無恥的德行更加激起拓跋宏的怒火。
拓跋宏與高菩薩不過是君臣關系,自己的親信竟然背叛自己,與妻子茍合,這對一個君王的侮辱實在太大。拓跋宏恨不得將高菩薩碎尸萬段,但看在馮太后的面子上,還是沒能下定決心處死高菩薩。只是他對馮潤已是心死,將她冷落在宮中,不再過問。
沒想到,拓跋宏隨后身體愈發虛弱,心勞日積,終于大病一場。連帶著北魏國勢也日漸衰微,軍心渙散,民心不穩。朝中大臣們都明白,皇上被皇后氣病的事跡已人盡皆知,這對拓跋宏的威信打擊太大。
拓跋宏臨終前特意交代,等他駕鶴西游后就殺了馮潤,以儆效尤。他這麼一個聰明的君王,竟被后宮之事牽絆,無力回天,實在令人扼腕。
更使拓跋宏恨透了馮潤,如果不是她亂來,自己定能平定南朝,北魏統一天下的大業指日可待。
不久,拓跋宏就在郁郁寡歡中去世了,年僅33歲。按照他的遺囑,北海王元詳強迫馮潤服毒自盡。馮潤死后,宮廷雞飛狗跳,群臣紛紛拉幫結派,為謀取權力而猜忌爭斗。太武帝時期辛苦經營的局面轟然崩塌,北魏迅速衰落,終于被東魏和西魏所替代。
天下人無不唏噓,一個小小的后宮風波,竟直接導致了這個鼎盛帝國的覆滅。拓跋宏生前用心經營,卻被妻妾所害,可謂枉死了一位明君。當時有見識的朝臣如李沖私下里常常感嘆:「皇上英明神武,功業卓著,奈何遇奸婦害死,北魏江山因此破敗,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村民們更是咒罵馮潤是一個蛇蝎美人,害死一代賢主。馮潤的貪欲和驕奢淫逸,最終把一個鼎盛帝國推向覆滅,實在令人痛心。當然,北魏覆滅,并非完全是馮潤一人之過,拓跋宏在位期間改革太急,也在民族融合上犯了偏頗之失,種下了禍根。
但可以說,馮潤與高菩薩的私通,無疑是壓垮北魏的最后一根稻草。興衰成敗,皆由內定,一個皇帝被氣死,一個皇后被迫自盡,宮廷之爭如此激烈,北魏覆滅也就在所難免了。
朝堂之上,競爭激烈,稍有不慎就可能葬送一個朝代。一個皇帝的仁德才能固然重要,但更需要警惕宮廷內部的紛爭。拓跋宏治國有方,卻在妻妾問題上備受煎熬,終究大勢已去。興衰存亡,皆因內憂。這個悲劇充分說明,皇權神圣不容侵犯,而貪欲淫逸必將招來毀滅。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