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歷代帝王中較為特殊的一位,他出生于窮苦人家,卻能夠在亂世中成為人人擁戴的領袖,最后問鼎天子之位。
這也恰恰說明朱元璋的身上有著令人信服的品質,才能 引得能人異士追隨。
朱元璋自己才學不深,但他非常喜歡那些有才華的人, 女子也不例外。
朱元璋曾問一位少女: 啥東西最大?女子不卑不亢的回答了一句話,令她成為了朱元璋的兒媳。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 歷史上的一個傳奇,他幼年時身處亂世,過著食不果腹、顛沛流離的日子。
為了有口飯吃,他給地主家放過牛;後來又 被父母送去寺廟當和尚,就是因為在那里至少能有一口吃的。
然而寺廟最終也沒能避開戰火,朱元璋不得不再次離開, 一路艱難乞討。
這并沒有磨滅他心中的熱血,反而鍛煉出了他堅韌的性格,一心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這段時間,朱元璋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并參加了起義隊伍。
或許是命運使然,也或許是 時勢造英雄,朱元璋很快就在起義軍中站穩了腳跟。
不過真正讓大家信服的卻是他 過人的謀略和帶兵打仗的驍勇,正是憑著一次次色的表現,朱元璋慢慢爬上了領袖的位置。
對于年少時吃過太多苦的朱元璋來說,讓百姓都能過上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日子,始終是 他的夙愿。
為此他 廣納賢才、四處征戰,最后占應天、破陳漢,平定了亂世,開創了新的朝代。
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他很想為自己的子孫留下一個 安居樂業的繁華盛世,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國家要強大。
一個國家要想富強,第一步就是要有 廣闊的疆域,因此歷代帝王都不惜一切代價想要擴大自己的領土,完成霸業。
但是家國之爭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實現這一夙愿就 免不了會挑起戰火,使得很多人遭受生離死別之苦。
朱元璋也深深的明白這一點,在他看來能招降就不要出兵!
大明朝創立之初根基不穩,這時候前朝的蒙古人對朱元璋來說具有極大的威脅,也是他首要對付的敵人。
朱元璋一直都很痛恨蒙古人,但是有一個 蒙古人卻很得他的青睞,一心想要將他招安。
元朝雖然最后覆滅了,但也 留下了很多出色的將領,其中王保保就是朱元璋惺惺相惜的一位。
王保保的蒙古名字叫做 擴廓帖木兒, 他出生于元朝的官宦之家,家境十分優渥。
後來他的父親去世了,他 被舅舅收養。這之后天下越來越亂,王保保和舅舅組織了隊伍對抗起義的農民軍。
元朝當時政黨之間的斗得你死我活, 王保保的舅舅也被敵人殺死了。
隨后王保保便 接替了舅舅成為新的將領,他一邊和元朝朝廷周旋,一邊密切關注著朱元璋的動態。
後來,他多次率領隊伍鎮壓朱元璋的武裝力量,打的他們措手不及。
一次次交鋒朱元璋對這位奇才十分欣賞,稱他是 「天下奇男子」。元朝的昭宗皇帝更是對他贊不絕口,還時常說正是因為他的緣故元朝幾乎都能達到中興的地步。
然而一個將領仗打的再漂亮也不能改變朝廷的命運,更不可能 扭轉其頹敗的勢態。
明朝的政權建立之后,王保保見中原大勢已去,便帶著元朝皇室的幸存者逃去了北方。
他們在漠北地區建立了北元,一面和明朝政權相抗衡,一面隨時 準備復興元朝。
在王保保的帶領下, 北元逐漸強大起來了,也成為了朱元璋的一大威脅。為了遏制北元繼續發展,明朝派去了不少軍隊想要消滅北元。
然而這些軍隊 無一例外都敗了:就算有名將徐達和湯和等人親自北伐,依舊不能從王保保手中占到一絲便宜。
這讓朱元璋對王保保更加惺惺相惜,他決定派人談判,企圖說服王保保歸降大明。
只不過朱元璋硬的軟的都沒有起到作用,王保保毫不猶豫的拒絕了明朝伸出來的橄欖枝,甚至派去的使者有的 還沒能開口就被斬殺了。
幾次和談都不成功,這讓朱元璋無計可施,只能 繼續派兵攻打。
洪武三年,驍勇善戰的王保保最終 敗在了明朝將領徐達的手中,不過這次明軍還是沒有能抓到王保保。
王保保帶了一部分人逃走了,剩下的人都被俘虜了,這其中就 包括他的妹妹觀音奴。
朱元璋抓到了王保保的妹妹十分高興,他想要以此來換取兩國之間停戰,于是派人給王保保送了信。
朱元璋以為收服北元這件事快要成功的時候, 王保保的做法再次出人意料。
他回信說自己不可能投降,而且也 相信妹妹會理解他做法,就這樣王保保的妹妹觀音奴被迫生活在了大明朝的皇宮之中。
朱元璋依舊想要招降他,便對他的妹妹觀音奴禮遇有加。
與此同時朱元璋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或許能迫使王保保投降明朝,那就是將觀音奴許配給自己的 兒子秦王朱樉。
他認為只要兩家結成秦晉之好, 王保保就能放心戒心,最后加入到大明朝的陣營中來,而這場聯姻也是他對王保保表示出的最大誠意。
朱元璋賜婚之事觀音奴第一個不同意,當時她的祖父剛剛去世,她 堅持要為祖父守孝。
與此同時她也明白這場聯姻將會影響自己哥哥的前程,甚至會讓哥哥背上背叛元朝的罪名。
為了說服觀音奴,朱元璋特地召見了她,問她 「天下什麼東西是最大的?」觀音奴知道明朝皇帝的意思,但是她也有自己的堅持,她想了想后回答道 「忠孝為大。」
這個回答不僅沒有任何不妥,還顯得此女子非常有智慧。
她用「忠孝」二字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忠心」忠于的是自己的國家,也就是已經被推翻的元朝;而「孝心」則是要孝順長輩,祖父去世,她作為子孫后代又怎麼能不顧孝道成親呢?
這個理由聽起來不容拒絕,朱元璋也很贊賞她的勇氣,只不過她此時怎麼說都是階下之囚,又如何能反抗過一群勝利者呢?
朱元璋告訴他主宰天下的是大明朝,所以 觀音奴奉旨成婚就是對天下的「忠心」。
身不由己的觀音奴最終還是成為了朱元璋的兒媳,只不過她的犧牲并沒有讓朱元璋如愿, 三年之后王保保就去世了。
失去這樣一位對手讓朱元璋十分遺憾;與此同時觀音奴在明朝的地位更加可悲。
原本她和秦王就互不喜歡,成婚后更是互相生厭。 秦王殘暴荒淫,寵妾滅妻,將觀音奴幽禁在簡陋的別院,受了很多苦。
作為皇帝,朱元璋自然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兒子家宅不寧,于是 處死了秦王的寵妃,妄圖讓二人關系能有所升溫。
沒想到秦王將這件事 又記在了觀音奴的頭上,對她更是變本加厲的磋磨,這讓觀音奴這個堅韌的女子非常痛苦。
秦王被人下毒殺死,作為王妃的她被朱元璋下令殉葬 ,結束了悲慘的一生。也有人說是觀音奴主動要求殉葬。
因為她哥哥去世之后,后半生過的十分悲慘;而且她沒有子嗣傍身,了無牽掛,早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動力。
觀音奴是封建時期政治聯姻的受害者,也是 古代很多女子命運的縮影。
從觀音奴身上我們看到了古代女子的悲慘命運,她們無論高貴還是低賤,命運偶讀掌握在別人的手中。
我們也應該 慶幸自己生活在民主富強的現代,雖然會有很多坎坷,但是總好過一輩子都被人利用、操控,過著失去自我的生活!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