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冬天,蔡元培剛從法國回國,被聘為北大校長。因為蔡元培不了解北大的情況,開始的時候,不敢貿然接下這項工作。
他前去拜訪北大教授沈尹默等人,對學校的情況了解之后,才應聘做了北大校長。
做了校長后,蔡元培想要招賢納士,他請沈尹默幫忙,推薦北大文科學長,沈尹默對這件事頗為重視,開始留意。
有天,沈尹默外出辦事,經過琉璃廠時,見到正是大雪天,游人還不少,挺熱鬧的,于是他也過去游玩。
走著走著,迎面走來一人,很眼熟,互相打了個照面,只見對方濃眉大眼,這不是陳獨秀嗎?
沈尹默主動招呼道:「仲甫兄,怎麼是你?」陳獨秀似乎感到意外,愕然一笑,走近跟他握手,說了同樣的話:「君墨兄,怎麼是你?」
一番寒暄后,沈尹默問陳獨秀是什麼時候來北京的。陳獨秀回答:「我在上海辦《新青年》雜志,想組建一家大一點的書局,專程到北京募款來了。」
原來,在1915年,從日本回來的陳獨秀,讓安徽同鄉,上海亞東圖書館的老闆汪孟鄒幫忙,找了兩位書局老闆拉贊助,創辦《青年雜志》,後來改名《新青年》。
開是,雜志銷路不好,出資的幾個老闆不想再繼續了,其中一個直接退出了。
陳獨秀不甘心就此放棄,說自己可以去北京募股十萬元,另外兩個老闆就表示可以放棄停刊的想法。
交談過后,沈尹默得知陳獨秀目前的境況不太好,在上海遇到困難,就想勸他留在北京發展,也許適合做蔡元培正在尋求的文科學長。
于是,沈尹默打聽了陳獨秀下榻的地址,說:「我明日一定登門拜訪。仲甫兄請暫時不要回上海,我找你有事。」
分別之后,沈尹默就當即回到北大,把剛才見到陳獨秀的事告訴蔡元培。
沒想到蔡元培反應很大:「什麼?仲甫兄來北京了?他住哪里,住多久?我現在去見他!我找他有重要事商談。」
沈尹默說:「今天有些晚了,我們明早去吧。孑民兄,您是準備聘仲甫兄嗎?我也有這個想法。有仲甫兄主持北大文科,誰還敢不服!」
蔡元培如此著急,是因為當下北大文科的教授們,多是清朝舊學先生,與北大提倡的新學處處對著干。
新學在北大的處境并不好。所以,蔡元培急于聘一位新學大師到北大做文科學長。
聽了沈尹默的話,蔡元培看看外面,天色已暗,但是明天他要開會,于是就請沈尹默代自己去找陳獨秀,務必留住這位人才。
第二天,沈尹默就去找陳獨秀,表達了蔡元培的意思,請他留在北大做事,別回上海了。
沒想到陳獨秀一口回絕,他說:「我這次來北京是募股,共組新書局,把《新青年》辦得更好。」
「我不會留在北京的。謝謝您和孑民兄的美意。」陳獨秀意志堅定。
第三天,沈尹默又來,沒想到無論如何也勸說不動陳獨秀,只好悻悻而去。
到了第四天,蔡元培親自到陳獨秀住的旅館找到他,熱情地邀請他,到北大做文科學長。
另外提出,陳獨秀可以到北大編輯《新青年》,蔡元培答應為他提供辦公場所和辦公費用。
陳獨秀被蔡元培滿滿的誠意感動,況且這下還能解決自己目前的困境,就答應下來,到北大上任,還把《新青年》編輯部也搬到了北大。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