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 以和為尚的修行者。
提到和尚很多人腦子里第一反應都是禁欲苦行的僧人一類, 或者是武俠小說里嵩山少林寺、武當派,武功深藏不露的大師。
但其實和尚在歷史上 并沒有如此高深莫測的身份。
在幾千年前,寺廟曾用做儲藏書本,不只是經書,有些古籍藏書也收納在寺廟的藏經閣, 是中國古代藏書體系重要分支之一。
特別是明清時期,佛教盛行, 曾經官刻過許多漢文大藏經,極大地豐富了寺廟的文化底蘊。
也足以說明寺廟在古代一度受到各大皇帝的重視。
既然寺廟地位如此高,管理自然應該嚴苛。 那為什麼還會出現這麼多的胖和尚呢?
最經典的就是布袋和尚,也就是彌勒佛,是最深入人心的胖和尚形象。
我們都知道「民以食為天」,這其中肉更是重要。從前每逢過年,就算非常貧窮的人家也會攢錢買上一塊肉吃。
可見肉在中國人生活中的地位之高。 不同的肉有不同的營養價值,有許多營養物質只有肉類含有,比如脂肪、肉類蛋白等。
那麼和尚不允許吃肉,他們怎麼補充這些元素呢? 又為什麼不能吃肉,沒有肉類脂肪攝入他們還會變胖呢?
其實在一千多年前和尚是被允許吃葷的。 但是從梁武帝時期開始,出家人被限制不能吃酒食,包括「自死」的肉類,全部禁止。
若有違反,則按法律嚴懲不貸。 從此,這個規定便延續了下來。
即使有些地方的僧侶是可以吃葷的, 中國大部分地區還是沿襲了這個傳統,忌腥葷。
和尚雖然吃素,但是做菜時不能避免放油。 眾所周知油的脂肪含量是很高的,過量攝入會引起肥胖。
再加上和尚大部分時間都在念經誦佛,讀書寫字,每天久坐不動,時間長了, 不適量運動也容易引起肥胖。
再者,長期吃素也會導致缺乏某些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身體會出現水腫的現象,導致看起來很胖。
古時候和尚們會出去化緣,就是像《西游記》中的唐僧一樣, 拿著缽向百姓家請求給予一點飯食果腹。
并且有個規定,不管化緣來什麼事物,化緣的人都必須吃下。據說釋迦佛祖最后死去就是因為化緣到不軌之人的毒飯菜,被毒死了。
化緣是憑運氣的,要是碰上揭不開鍋的人家也只能一起挨餓。
不過大多數家庭面對化緣的和尚,只要有能力是會給予飯食的。 一來是幫助和尚吃飽飯,二來也算行善積德,做善事。
在香火旺的寺廟,香火不斷,香火錢也許多,和尚的飯也會多些菜品。
其實有些寺廟的飯菜是非常可口的, 被局限于素菜的范圍,想要吃得飽只能在調料方面下手。
于是食用油和調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佐料, 但是大量的油和鹽糖的攝入,可能會造成肥胖。
因為不能吃肉,所以只能從豆制品、奶制品、粗糧攝取所需的營養物質,比如植物蛋白,用來代替肉類蛋白。
所以 青菜、豆漿、豆腐、土豆等等就是和尚飯菜的常客。
水煮青菜、青菜豆腐、水煮土豆、燜芋頭、水煮山藥、煮玉米、竹筍燉豆腐、涼拌黃瓜、糖霜西紅柿、清炒西蘭花、水煮千張......
菜色還是比較豐富的。有些寺廟的廚師經驗豐富, 會用特別的調味將素食烹飪出肉的口感。
現在有些地方的寺廟面對人們開放,比如嵩山少林寺, 游客可以進去品嘗寺廟飯食。
許多人吃完都說美味,不遜色于外面的餐館。可見把素食做的好吃也是一種本事。
導致和尚發胖的原因不是單一的,恰恰相反,這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過量調料、久坐不動、缺乏營養導致水腫等。
缺乏肉類蛋白、必須的營養物質、肉類維生素等重要元素的攝入,和尚的飯食只能靠食用油和調味品點綴。
這就導致營養不均衡,容易發生水腫。并且, 和尚長期坐著,運動量很小,能量得不到消耗,也會導致肥胖。
現在素食主義盛行, 但是缺乏一些微量元素和營養物質的補充,即使每天鍛煉,也有可能出現水腫的情況,導致前功盡棄。
所以, 保持合理膳食,葷素搭配,保證每天攝入足量的各種元素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