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千百年來,正義與邪惡的斗爭從未止息。面對黑暗中的磨難,總有人挺身而出,選擇守正不阿;面對蒼生的疾苦,總有人甘為民旗,舍生忘死。這就是范仲淹,一位北宋官場中率真堅守的正人君子。
他以巍峨的志向和無私的情懷,一次次化解國家民生的危機。尤其是在杭州遇到千年一遇的大災荒時,范仲淹制定和執行了一個令所有人跌破眼鏡的決策——再漲價。
最終,他用這一穩妥英明的手段,化解了災荒,解救了上百萬民眾。
范仲淹的故事,讓人看到理想信念的力量;讓人看到一個官員對百姓責任的模范;更讓人看到正義雖千萬次被踐踏,終會在蒼生的呼喚里屹立不倒。
一、風華正茂 大志在胸
范仲淹生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時值北宋仁宗皇帝在位,朝氣正盛。而范仲淹也正是在這熠熠生輝的朝代里嶄露頭角,後來更成為引領時代變革的思想家與政治家。
范仲淹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長子,生而承襲正統儒學的衣缽。他的先世自Tang朝起就是著名儒學大家,其高祖范履冰還曾擔任過唐朝宰相,可謂家世顯赫。然而好景不長,到范仲淹父親這代,因戰亂頻仍,范氏家道已日趨中落。
范仲淹一歲時,父親就因戰亂去世,他的母親無依無靠,只得抱著襁褓中的他改嫁他人。少年范仲淹對先人的盛世遺事耳濡目染,自幼便立志要光大家門,為國分憂。他離開了母親,只身外出求學,跟隨名師學習經史百家。
多年寒窗苦讀,范仲淹的學識已淵博過人,大中祥符十八年(1015年),21歲的他參加科舉,高中進士,.他的政治生涯,就此展開。
年少的范仲淹已樹立了救國救民的遠大理想。當時的他,身姿挺拔,兩鬢微霜,目光炯炯有神,凜然不群。他常穿一身樸素長衫,腰懸佩劍,整日或讀書學習,或思索國家大事。他雖才華橫溢,卻從不夸耀自己的學問,常以謙遜禮讓待人接物
。
二、目睹弊政 出諫朝廷
范仲淹入仕后目睹朝政日益腐敗,極為痛心。他性情篤實,為國為民,有強烈的責任擔當。
那時,章獻太后把持朝政大權,年僅19歲的仁宗不過是太后手中的傀儡。太后專政使朝政腐敗,民不聊生。范仲淹看到這亂象,義憤填膺。
一日清晨,范仲淹來到朝堂,只見滿朝文武戰戰兢兢,生怕得罪太后惹來殺身之禍。太后高高在上,面帶喜色,只有仁宗皇帝面帶憂色。范仲淹心中悲憤,當即上前對太后下跪請愿:「陛下才華出眾,應當親政理朝,這是臣子對陛下的期望。望陛下收回政權,讓陛下光耀大宋江山!」
面對范仲淹的直言,太后沉臉道:「好個臣子,想讓本宮退位?」氣得太后命左右將范仲淹推出。范仲淹惋惜地離開,心中更增憂國憂民之情。
三、主政改革 新法出台
面對西夏崛起和遼國來犯的雙重壓力,為爭取喘息之機,宋朝不得不向遼國進更多歲幣。眼見國家存亡堪憂,范仲淹等改革派屢次進言皇帝,力主改革。
一日,范仲淹手持《時務策》再次進宮覲見。他雙手恭敬地捧著策書,朗聲陳說國家民生凋敝,懇請皇帝退位讓賢,實行改革以自強。
仁宗怔怔聽完,久久出神,良久,終點頭同意。
慶歷三年(1043年),范仲淹被任命為參知政事,正式主持朝政和改革。他首先著手澄清吏治,嚴明升遷,恢復科舉,提高官員效率,清除冗官。其次鼓勵農桑,減輕賦稅,發展農業,以農為本。最后,厲行法治,簡化繁文縟節,強調政令實效。
在范仲淹的推動下,宋朝迅速強盛起來,人民安居樂業,熙熙攘攘,一派欣欣向榮之象。范仲淹也被百姓們親切地稱為「范父母」。
四、遭讒貶官 卻展新作為
范仲淹的改革觸動了權貴的利益,他們多次在仁宗面前進讒言,終讓皇帝對范仲淹起疑,先是免去他的職務,后又將他貶謫到杭州任知州,新政也就此中斷。
然而范仲淹并未被打擊。他懷著為國為民的赤子之心來到杭州,堅持履行好州官的職責。任內,杭州發生百年不遇的大災荒,當地民眾餓殍遍野,拋妻棄子也常有發生。
范仲淹為救災民眾疲于奔命,他白天巡視災區,看到許多干裂的田地和灰黃的花草;到了晚上,災民的哭喊聲和饑餓的[呻·吟]聲更是令他揪心。他上書請求賑災無果,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五、妙計化解 千古佳話
災后糧價飛漲,奸商囤積居奇,哄抬糧價,雪上加霜。范仲淹絞盡腦汁,終于想出一個大膽的對策——再漲價!
此舉一出,朝野嘩然。有人痛罵范仲淹昏庸,有人謠傳他收商人賄賂。然而范仲淹信心十足,堅持執行,果然奏效!高價大米激起商人運糧熱潮,結果市場供過于求,糧價大跌。范仲淹再救濟調糧,終于解決了災荒。
范仲淹的妙計讓百姓再次體會到他的英明,也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終于熬過荒年的百姓們歡呼雀躍,稱頌范父母官是真龍天子下賜給他們的圣人。范仲淹也憑借化解千年災荒的事跡,在民間流傳千古美談。
六、正氣所向 化民心憂
范仲淹一生秉持救國救民的宗旨,他的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至今依然激勵和鼓舞著千百萬人。
在最困難的時刻,范仲淹沒有退縮和逃避,而是迎難而上,他的胸懷與氣度,讓人敬佩。他用果決的手段化解了千年一遇的大災荒,他的決斷力與執行力,更讓后人驚嘆。
范仲淹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什麼才是真正為國為民,什麼才是大丈夫的胸襟與境界。他濟世救人的精神,將永遠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
結語:
歷史我們每個人的選擇。千百年前的范仲淹,做出了正義的選擇;千百年后的今天,我們依然面臨著同樣的抉擇。
面對眼前的黑暗,我們選擇義無反顧;面對蒼生的苦難,我們選擇舍生忘死。這才是偉大的正義之光,這才是高尚的人性精神。讓我們在新的時代背水一戰,以理想照亮前程,以正氣鑄就豐碑。
范仲淹的歷史,還在繼續。讓我們共同書寫光輝燦爛的新篇章。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