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一,飽經戰亂折磨的后周臣民得以享受到片刻安寧,只是暗潮涌動之下,祥和隨時會被打破。
時任后周宰相的范質本打算趁著節假日美美地吃上一頓餃子,可餃子還沒入口,便收到了一封緊急軍情:契丹和北漢聯和南下,入侵后周。
此時他們的皇帝柴榮剛剛去世,而繼位的柴宗訓只有7歲,身為宰相的范質,自然明白朝政的重擔需要他一力承擔,畢竟這是忠君愛國之道。
可偏偏他不懂軍事,更不會帶兵打仗。
萬不得已之下,他只好匆忙派趙匡胤率領大軍北上,可是他沒有想到, 趙匡胤率兵出了都城之后沒多遠便黃袍加身,搖身一變成了皇帝。
范質這時候才看清趙匡胤的真面目,只是為時已晚,柴宗訓無奈讓位,畢竟趙匡胤手中大權在握,他不讓可只有死路一條。
趙匡胤確實是個有能力的帝王,在他的帶領下,先后滅掉了荊南、后蜀、南漢、南唐等數個政權,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爭。
可偏偏這麼一位有能力的帝王,只活到了50歲。
公元976年11月14日,趙匡胤毫無預兆地突然崩逝,而正史中對于他去世的原因根本沒有明確記載,在《宋史》中只有簡簡單單的兩句話:
帝崩于萬歲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傳位太宗。
正是由于這般簡陋的記載,讓趙匡胤的死因成為了北宋的一大謎團,至今沒有確切的答案,不過趙匡胤在去世的這一年里,曾遇到過一個老道士,本不信天命的他,還向道士詢問自己的壽命幾何。
道士算過之后,卻撲通跪地,直言陛下活不過當年。
這事說來倒也稀奇,其中又有什麼隱情?此事還得從趙匡胤祭祖說起。
公元976年,大宋王朝在趙匡胤的治理下,呈現出了無比繁華的盛況,而此時正值壯年的趙匡胤意氣風發,還想著再活五百年。
這一年的春天, 趙匡胤按照慣例和每年一樣前往洛陽祭祖,以求祖先能保佑他夢想成真。
而在路途之中,趙匡胤偶然遇到了自己的一位故人,此人道號真無,是一位資深的老道士,在趙匡胤早年的時候,曾見過這位道士一面。
當時趙匡胤還是一位言不見經傳的小將領,真無卻十分尊重他,趙匡胤很好奇便詢問他緣由,真無卻說,將軍日后定成真龍。
趙匡胤聽后只是呵呵一笑,畢竟將來之事虛無縹緲,誰能看透未來的人生?
兩人一別之后,數十年未曾謀面,而趙匡胤在這期間還真黃袍加身成了真龍天子。
趙匡胤也沒有想到這次祭祖途中,竟然還能偶然遇到這位老道士,故人相見自然免不了一陣寒暄。
此時趙匡胤自然想到了真無道士曾經的預言 ,嘖嘖稱奇之下,便詢問真無自己的人生還有多長的壽命。
真無道士看著眼前已經的皇帝,生怕惹到了他,便開始動用平生所學,認認真真為趙匡胤看了一次相,可緊接著他卻眉頭緊鎖,之后更是直接撲通跪地。
趙匡胤急忙讓其起身并詢問這是何故?
真無道士顫顫巍巍地說:
根據草民的推算,陛下恐怕活不過今年。
趙匡胤聞言臉色一變,心中涌起了一陣擔憂,不過 當他重新審查一遍自己的身體,根本沒有發現任何異樣,賞賜了真無道士之后,便將此事拋擲腦后,避而不談。
只是他沒有想到,死神已經在向他招手了。
公元976年10月19日,此時距離與真無道士分別已經過去了半年有余,趙匡胤的身體狀況一直倍棒,別說說不過今年,趙匡胤還想著再活個幾十年,畢竟他還不到50歲。
那天夜里天氣微涼,閑來無事的趙匡胤便召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喝酒,本來吧,這事并不是什麼機要大事,可偏偏喝酒途中不知何故,本該伺候他們的宮女、宦官,都被趕了出來。
夜色降臨之后,兩人還在喝酒,在蠟燭的照耀下,宮女們看到趙光義的影子時而離席,時而躲避,好似不勝酒力。
兩人喝完酒之后,已是深夜,趙匡胤看到殿前的積雪很厚,便用玉斧刺雪,發出陣陣響聲,并且時不時地對趙光義說:
好做,好做。
當天晚上,趙光義并沒有離開,反而留宿于禁宮之中,這明顯違反了禁宮的律令,而就在第二天天剛亮的時候,便傳出了趙匡胤駕崩的消息。
平地而起一聲炸雷,這一消息迅速席卷北宋朝堂,而在群臣還在質疑消息的準確性時,趙光義已經扶靈即位,是為宋太宗。
要知道趙匡胤去世的時候,他的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年,按照帝王之家的傳位次序,怎麼輪也輪不到趙光義繼位,可偏偏趙光義當了皇帝,美其名曰受了遺詔。
這件事也是北宋初年歷史上的懸案,看似很正常,但根本不合情理的「燭影斧聲」。
趙匡胤暴斃而亡,一切皆如真無道士而言,他沒能活過當年,想必此時很多人都對真無道士的預言感到驚詫,感嘆他怎麼就算那麼準?
其實當我們仔細審視這段歷史的時候, 便能發現這事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可能性并不高,至于說有沒有真無這位道士都是未知數。
那麼這段故事又是如何流傳下來的?
在趙匡胤暴斃的這件事情上,趙光義的嫌疑非常大,畢竟他是最終的得利者,按照封建常理而言,父死子繼是一條鐵律,很少會出現兄終弟及的現象。
即便是那些沒有生出兒子的皇帝,他們也會在支脈小輩中過繼一個兒子過來以繼承大統,像趙匡胤這樣不僅有兒子而且他們都已經成年具備了執政能力而無法繼位的現象著實少見。
難道趙匡胤的兒子不想當皇帝嗎?
這自然不見得,但 有趙光義在,他們根本沒有機會,而趙匡胤的暴斃,極有可能是趙光義下的黑手,他完全有理由這樣做,而他當上皇帝之后,趙匡胤的兒子又莫名其妙地去世亦能說明些問題。
古代帝王得位不正實乃大忌,趙光義自然也明白這點,所以繼位之后做了很多事情來為自己正名,而道士為趙匡胤算命之事,應該也是這些事情中的一件。
古人都比較迷信,他們對道士并不排斥,以道士之口來預言趙匡胤天命所終似乎更能令人信服。
只要自己不背上弒兄的罪名,那麼趙匡胤的兒子就無法凝聚力量來對付自己,這樣他才能高枕無憂。
所以, 真無算命這事背后的隱情,應該與趙匡胤暴斃相關聯,并不能看成是一件預測未來的神奇之事。
參考文獻:《宋史》等。
(圖網,侵刪)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