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后,自稱「始皇帝」,成為古今中外第一位使用「皇帝」稱號的封建王朝君主。他的統一行動,不僅推動了中國進入大一統的時代,也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明代思想家李贄曾贊譽他為「千古一帝」。
然而,秦始皇在統治的后期,開始追求長生不老,斥巨資命令徐福遠渡重洋,尋找長生不老的秘方,但徐福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秦始皇在東巡途中突然駕崩,他的死因成為后世眾多猜想的對象。
史學家郭沫若經過研究提出,秦始皇并非病死,而是被鐵釘[插·入]右耳而亡。這一觀點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和探討。關于秦始皇的死因,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史記》記載,秦始皇在東巡途中到達平原津時病倒,后在沙丘平台駕崩。這一記載明確指出秦始皇是病死的。有學者認為,秦始皇自幼體弱,加上勤政,每日批閱大量文書,身體一直處于疲勞狀態。再加上東巡時遇到七月的高溫,這些因素可能導致他在途中病發身亡。有人認為他可能是因癲癇發作、心腦血管疾病或癌癥等原因死亡。
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常年食用大量丹藥。這些丹藥中含有重金屬成分,長期服用可能導致毒素在體內沉積,對身體造成極大傷害。雖然這一說法缺乏史料證明,但考慮到秦始皇為追求長生不老所付出的努力,他死于丹藥中毒也并不令人意外。
郭沫若提出,秦始皇并非病死,而是被一根3寸長的鐵釘[插·入]右耳致命。這根鐵釘內藏有毒藥,使得秦始皇在短時間內身體迅速惡化,最終駕崩。郭沫若還提出,秦始皇是被兒子胡亥用鐵釘殺死的。這一觀點主要來源于一些野史逸聞,其中有說秦始皇的后腦勺有一個洞,還有說他死前右耳中流出黑血。但學術界對這些說法并不認可,認為討論秦始皇的死因還應依據可靠的史料和證據。
秦始皇的死因至今仍沒有確鑿的答案。如果想要知道真實原因,恐怕只有等秦始皇陵墓被挖開之時才能真相大白。郭沫若曾提議過發掘秦始皇陵,但被否決了。考古專家表示,一般情況下,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除非是搶救性發掘。而且我們對秦始皇陵的局部認識不足,保護技術還不成熟,盲目發掘只會導致文物的破壞。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