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韓劇韓星
金庸武俠传
詩詞文化
民間故事匯
全部
    
晚清老照片:男子辮子很長垂到腳跟,婦女髮型精致睡覺都不拆開
2023/11/06

1870年,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遜拍攝了一批人物照片,展現了各個階層人士的形象,我們一起來看看。

老農與孩子。

湯姆遜發現,中國的農民細心又勤勞,認真總結了谷物、棉花、桑樹等作物的種植技術,并且善于使用新的工具來節省體力。就像照片中老農手中的巨大鐮刀,源自歐洲,在收割莊稼的時候提高了效率。

挑夫。

這名漢子穿著破爛的衣裳,扛著扁擔和繩索,將人們所需要的貨物(尤其多易碎品)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他干著很苦很累的活,因身處貧窮階層而備受歧視,但是生活中少了這樣一批人,人們的生活必將面臨諸多不便。

清軍士兵。

湯姆遜標注此人為Chinese soldier,事實上他可能只是地方官招募的練勇,不屬于正規軍。

戴枷示眾的青年。

這名青年因犯罪被官府判處戴枷示眾,脖子上套著厚厚的枷板,辮子也系在門柱上,不能隨意移動。根據《大清律例·名例律》的規定,枷板的型號有兩種:「尋常枷號重二十五斤,重枷重三十五斤。」清朝「二十五斤」約等于現如今的30斤,「三十五斤」約等于現如今的42斤。數十斤重的木板套在頸部,那種痛苦可想而知。

端托盤的青年男子。

長長的大辮子垂到腳后跟,可能出生以后就沒剪過頭髮。他端著托盤,上面放著洋酒和高腳杯,可能是為洋人服務的侍者。

出售笤帚的小商販。

我分辨不出照片中小商販的性別,湯姆遜說這是一位婦女。此人隨身攜帶了十幾把笤帚(很可能是其本人制作的),沿街叫賣,無疑屬于小本生意。

手持雨傘的婦女。

這位女子的髮型是廣東、福建沿海一帶獨具特色的帆船髻,額前梳成鬅頭,腦后挽成船帆形狀的發髻,整體看起來非常精致。梳發過程略顯復雜,費時較多,所以她并不是每天晚上都拆開,而是側躺在枕頭上睡覺,以保持髮型不亂。

三位女子合影。

三位女子頭戴抹額,身穿襖子和馬面裙,腳纏「三寸金蓮」,裝飾比較講究,顯然來自較為富裕的家庭。封建社會里的婦女一般沒有個人財產,為數不多的個人財產就是身上那些金銀首飾。

洗腳的女子。

清朝是歷史上纏足風氣最為嚴重的時期,但并非所有的漢人女子都纏足,這張照片就是證明。照片中的女子正在洗腳,和正常人并無不同,而上圖裹「三寸金蓮」的女子就不一樣了,她們要纏裹腳布,洗一次腳很費時,并不是天天洗腳,所以就有一句歇后語: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上海道台端坐,隨從為他點煙。

湯姆遜沒有記錄這位上海道台的姓名,但根據歷史記載,1870年涂宗瀛擔任這一職位。上海道的正式名稱是「分巡蘇松太兵備道」,轄蘇州府、松江府、太倉州,因駐地位于上海縣城內,簡稱「上海道」。涂宗瀛在任期間支持李鴻章辦洋務,負責江南制造局的管理,頗有一番作為。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