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生于康熙年間一個顯赫的官僚世家,他的父親年遐齡,曾任兵部主事、刑部郎中、河南道御史等職位,在雍正時期擔任宗人府府丞、內閣學士兼領禮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職。從職位升遷的情況來看,就能夠輕易看出,年家受到兩代帝王的寵信與重視。
年羹堯繼承家學,從小就顯示出驚人的天資。他善于詩書,涉獵廣博,不僅通曉經史子集,對古今典籍了如指掌,還對天文、地理、醫術等都有通透的了解。年羹堯酷愛讀書,一旦看到好書就忘卻睡眠和飲食,常常通宵達旦地沉浸在書海中無法自拔。
有一次他在讀書到凌晨,家人進來催他就寢,他卻情難自已,讓人就地打了褥子,竟直接在書案前睡著了。他的好友們都夸他是「才高八斗」的人物。
康熙帝十分欣賞年羹堯的才學和治學精神,在他僅僅30歲時就任命他擔任四川巡撫,成為當時最年輕的藩鎮官員。年羹堯對皇帝知遇之恩心懷感激,上任后便努力整飭吏治,在任內清正廉明,深得民心。
他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方案,得到朝廷的重視。年羹堯也以身作則,躬行節儉,嚴禁浪費,并規定官吏不得壓榨百姓。他還關心民生疾苦,設法救濟貧困者。這些作為都讓康熙帝對他更加信任,多次公開表揚他是「朕器眼不昧」。
年羹堯不僅是儒學名家,也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將領。任四川巡撫期間,他多次率軍平定地方叛亂,立下赫赫戰功。尤其是平定「拉藏汗之亂」期間,叛軍勢大力強,清軍屢戰屢敗。年羹堯親自督師深入敵后,設伏以逸待勞,終于生擒叛軍主帥拉藏汗,為清廷解了一場心腹大患。
從此,年羹堯逐漸由文臣轉型為重要的武將。康熙帝開始頻繁派遣他處理邊疆軍事事務,并多次提拔他的官職。
年羹堯也在數次戰役中屢建奇功,積少成多為清廷勘定不少失地。每每出征前,年羹堯都會身穿戎裝,向康熙帝請命備戰。每次回朝復命,康熙都會大加褒獎,甚至數次親自設宴款待,以示對年羹堯的嘉獎。
年羹堯不僅學識淵博,待人彬彬有禮,還以仁慈待敵,深得士卒擁戴。軍中將士都親昵地稱他「年爺爺」。每每打勝仗后,年羹堯都會先嘉獎戰功卓著的將士,并從中選拔驍勇善戰者授以官職。他也經常為將士爭取更好的待遇,每每上奏朝廷都力撐士兵補給和賞賜。可以說,年羹堯對軍人言傳身教、恩威并施,是一位稀世的良將。
時光荏苒,康熙駕崩后,諸皇子之間就皇位展開激烈爭奪。太子胤礽及許多皇子都被先后廢黜,局勢混亂誰也說不準。
四阿哥雍正性格溫和謹慎,起初并不積極謀奪大統,只想保全性命。此時年羹堯挺身而出,成為雍正在朝中的重要支持者。年羹堯利用在軍中的威望,組織軍力為雍正拉攏人心,同時以武力威懾其他皇子。
面對混戰,年羹堯臨危受命,以一介武臣之身搏殺政治風浪,終于扶持雍正在九子奪嫡的混戰中脫穎而出,順利登上大寶。
年羹堯立下汗馬功勞,也獲得雍正極大的信任。雍正登基后,提拔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賜予解元鐵帽,實際上是帝國最高的武職。年羹堯也成為扶持新帝的棟梁之臣。朝野上下都以為,雍正必定會厚待這樣一位造就自己帝業的心腹功臣。
年羹堯助雍正登基的功勞,讓他在朝中地位如日中天。他深知雍正需要倚重自己來鞏固政權,于是逐漸驕奢淫逸起來。
年羹堯不把皇帝的教誨放在心上,擅自在全國大量征稅,然后鑄造自用的金銀器皿以及建造豪華宅第。他置辦的清江浦私人園林占地數百畝,規模宏大,幾乎可以媲美皇家御苑。據傳年羹堯還經常從國庫中挪用軍費,用來供養他的酒色財氣。
年羹堯個性傲慢,在處理政事時也十分專橫跋扈,常常凌駕于百官之上。朝中大臣多有微詞,但無人敢與之犯顏。他的妹妹華妃更是橫行后宮,打罵宮女,無人敢招惹。據說華妃甚至還曾在宮中布下機括,陷害同為嬪妃的敬妃。
朝野對年氏兄妹的不滿日益增加,都暗自希望皇上能夠打壓他們。然而,年羹堯卻絲毫不知收斂,仍我行我素。有人勸他要謹言慎行,他還哈哈大笑不以為意。
雍正對年羹堯也逐漸疏遠看淡,但又礙于年家勛舊,一時無計可施。
一日,雍正召來年羹堯,笑語:「你平定西域有功,朕特意為你親筆書寫一幅字,你要好好珍藏。」
年羹堯恭恭敬敬地接過,退下后卻在字畫上怒書「皇帝揮毫不值錢」八個大字,又裝回匣中。他心中早已不滿雍正,這樣釋放了心頭之恨。
這本字帖後來被抄家官員發現,呈給了雍正。雍正看后勃然大怒,當場吐血,這才決心除掉這個心腹大患。他在御前對群臣說:「朕視他如手足,他卻以此相報,朕實在痛徹心扉!」
不久,雍正以年羹堯「貪污腐化」的罪名逮捕了他。年羹堯終于意識到大勢已去,命途多舛。
獄中,他整日面對著陰暗潮濕的墻壁與地面,思緒萬千。他想起少年時光耀眼的文名,想起戎馬生涯的風光,想起自己曾經權傾朝野的輝煌。然一切都已化為泡影,就像秋日窗外飄零的一葉黃花,無處安放。
終日囚禁讓年羹堯身心俱疲。他日漸消瘦,神采奄奄,再無往日英姿。看守他的獄卒都暗自同情,但無人敢聆聽他的辯解。
審問結束后,年羹堯被判處自盡。臨死前,他輕輕嘆息:「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說完,閉目飲下了那杯毒酒。
年羹堯才華橫溢,又立下卓越功勛,本可鴻圖前程。然而驕奢和目中無人最終毀掉了他。
我們應當警醒,永不可將權力視為理所當然。也應珍惜命運給予的一切恩澤,心存謙卑,方得全身而退。
無論多高的權柄都不會長久,我們都應當珍惜當前,兢兢業業,始終不忘初心。唯有如此,方能無愧于心,無憾于世。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