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韓劇韓星
民間故事匯
金庸武俠传
詩詞文化
全部
    
三國一蜀將,生擒孟獲,秒殺魏延,在諸葛亮死后卻突然神秘消失
2023/11/06

三國一蜀將,不僅生擒了孟獲,還秒殺魏延,結果 在諸葛亮死后不久,他卻突然神秘消失了,這是怎麼回事?你知道他是誰嗎?

生擒孟獲的猛將

事實上,這個生擒孟獲的蜀國猛將,便是馬岱!馬岱乃是西涼馬超的堂弟,也是馬超的左膀右臂,戰斗力非常不錯。原本馬岱是跟著馬超在西涼軍混的,結果因為馬超被曹操擊敗了,所以馬岱只能跟著馬超跑路,最終輾轉投靠了劉備。

投靠劉備后的馬岱,很長一段時間內并沒有多少表現,但 諸葛亮掌權后,他就迎來了大放異彩的機會,南征孟獲期間,他甚至直接俘虜了孟獲!

當時諸葛亮和孟獲交手好幾次,大軍疲憊, 恰好馬岱押糧而來,諸葛亮知道馬岱原來是西涼軍中的猛將,所以直接將馬岱留下,讓他去和孟獲交手,看看能不能打贏孟獲。而馬岱一出,戰力確實不同凡響,孟獲的手下都不是其對手, 即便孟獲親自動手,也沒辦法擊敗馬岱,最終還被馬岱生擒,可見馬岱是多麼的厲害!

原文:須臾,馬岱擒孟獲至;趙云擒孟優至;魏延、馬忠、王平、關索擒諸洞酋長至。

秒殺魏延

除了生擒孟獲,馬岱還有另一項傲人的戰績,那便是秒殺魏延!事實上,早在馬岱投靠劉備之前,他就和魏延交過手,而最終的結果乃是魏延戰敗!

當時馬超奉張魯之命進攻葭萌關,劉備親自帶領張飛前去救援,而魏延作為先鋒,率先和馬岱交起了手,兩人大戰了十多回合不分勝負,之后馬岱佯裝敗退,引誘魏延追擊,趁機返身射箭,直接命中魏延!就這樣,久經戰陣的魏延直接敗在了馬岱手中, 要不是張飛出手相助,魏延極有可能提前結束職業生涯!

諸葛亮掌權后,因為馬岱勇猛敢戰,于是直接將馬岱放在了自己身邊任用,讓馬岱做了自己的心腹,當年火燒上方谷,諸葛亮就曾交代過, 讓馬岱封死谷尾,燒死魏延!此等機密之事,諸葛亮竟然敢讓馬岱前去實施,可見他對馬岱是多麼的信任!

之后,諸葛亮又讓馬岱潛伏在魏延身邊,等到魏延反叛之后,馬岱便奉命出手,一回合秒殺魏延,令天下大驚!

總的來說,馬岱的武功還是非常不錯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諸葛亮將其視作心腹,而馬岱也成功得到魏延的欣賞與信任。然而如此厲害的馬岱,在斬殺魏延之后,卻突然消失了,這就令人非常好奇了, 明明諸葛亮臨終之前交代過,馬岱是國之棟梁,要好好重用,為何他最終神秘消失了呢?

馬岱消失的原因

事實上,馬岱之所以消失,和魏延的死有很大的關系!

魏延之死,牽涉了蜀漢三大人物, 其一是諸葛亮,其二是楊儀,其三便是馬岱。而魏延乃是劉備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劉禪對其也非常信任,當年魏延起兵之后,所有朝臣都建議誅殺魏延,但劉禪卻并沒有這麼干,相反,他還讓人去對魏延好言勸撫, 很明顯,劉禪和魏延的關系不一般!也正是因為這層與眾不同的關系,所以諸葛亮、楊儀、馬岱都和劉禪結下了仇!

諸葛亮已死,且他的同僚還有很多,很多人在蜀漢還有巨大影響力,所以劉禪并不能拿諸葛亮怎麼樣,但楊儀和馬岱還活著啊, 這兩人自然成為了劉禪的報復目標!

其中楊儀回成都后,直接被劉禪忽視,他甚至沒有得到任何嘉獎與官職,之后劉禪又數次苛責楊儀,逼迫楊儀自盡,最終把好端端的一個大臣給直接逼死了,令人震驚!

而相比于楊儀,馬岱的結局就好多了,他并沒有遭到劉禪的誅殺,而是直接 被雪藏,不再任用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們才會看到,馬岱這麼厲害的猛將,在斬殺魏延之后,竟然神秘消失了……

結語

馬岱生擒孟獲、秒殺魏延,戰斗力非常強悍,在蜀漢中后期,馬岱幾乎算是蜀漢猛將中的佼佼者了,根本沒有幾個人是他的對手!按照常理來說,他應該受到重用,在蜀漢揚名立萬,但因為他卷入了誅殺魏延之事,遭到了記恨,所以被迫消失于蜀漢朝堂,令人遺憾……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