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在看《三體》這部小說的時候和我想法一樣的?為什麼三體人不選擇摧毀兩顆恒星呢?他們的行星并不是馬上要被恒星吞噬,而且根據他們後來的科技進步速度,最終發展到足以摧毀恒星應該不難,為什麼他們不摧毀兩顆恒星,讓三體行星擁有穩定的軌道運行呢?
在《三體》中有種武器就是用來摧毀恒星的,這種武器叫光粒,三體行星最后也是毀滅在光粒武器之下的。三體文明的結局是被光粒武器擊中了其中一顆恒星,恒星的超新星爆發吞噬了三體行星。很多人認為這是三體文明不選擇摧毀恒星的原因,因為摧毀恒星的代價是三體行星也一起毀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光粒的目的是摧毀文明,而不是為了幫助三體人摧毀恒星,如果更換一種更為柔和的方式,是否能夠在摧毀恒星的同時也保住三體行星呢?
恒星太大了,大到摧毀恒星這種事,我們只能在科幻世界里去幻想一下。如果只是摧毀一顆行星,在人類的有生之年還是可以嘗試一下,但要毀滅恒星,所需要的資源一定是個天文數字。光粒摧毀恒星的原理是物理撞擊,將光粒加速到接近光速的狀態下,光粒的品質會瞬間變得無窮大,而這樣的品質被打進恒星內部時就會讓恒星擁有短暫的強引力,更強的引力會打破恒星能量與引力的平衡,瞬間塌縮,在塌縮的同時發生超新星爆發,由于增加的品質是短暫的,塌縮之后就會消失,所以恒星的命運也不可逆的成為一顆白矮星或者中子星,如果品質夠大就會成為黑洞。
發射光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考慮光粒的材料,單單只是考慮將一個物體加速到接近光速,這就需要巨量的能量才能做到。光粒并不是一顆微觀粒子,人類早就擁有將微觀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技術,由于微觀粒子的靜品質并不大,所以加速后也沒有什麼威力。但就算是加速微觀粒子,所需要的電量已經非常龐大了,這也是為什麼國外的大型粒子對撞機往往都需要距離發電廠更近的原因,甚至是單獨供電。光粒應該是一件具有明顯品質的物質,將這種東西加速到接近光速,可能需要另一顆恒星作為能源爐供應能量。
拋開光粒這種科幻產物,如果要摧毀一顆類似太陽的大小的恒星,有沒有辦法呢?其實還是有的,并且方法非常簡單,簡單到令人發指。那就是往恒星上開始扔石頭。每一顆恒星都有毀滅開關,恒星的毀滅開關就是中心區域里物質的成分和數量。比如太陽走向毀滅的開關就是中心區域產生的碳,當碳的數量增加到一定狀態,核聚變反應就會很快停止,這時候的引力強度超過了能量向外的張力,太陽就會塌縮成白矮星。所以要摧毀太陽,原理上只需要向太陽扔石頭就行了,由于太陽是氣態星球,重物質會下沉到太陽的中心。所以只要石頭足夠多,太陽的核反應就會停止,而停止的后果就是成為一顆白矮星。
所以,如果你想將太陽摧毀,可以往太陽上扔石頭,雖然這與精衛填海的行為差不多,但好歹也是一個方法。往太陽上扔石頭和向太陽發射一枚光粒的最終效果是一樣的,光粒只是更為迅速和直接而已。發射光粒的難題是上哪找那麼多能量將光粒物質加速到亞光速,更難的上哪去找能夠承受如此巨大能量的材料用于光粒的制造。
當然,這里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你想先聽哪一個?好消息是不需要制造光粒也能摧毀太陽,只需要你堅持不懈的往太陽上扔石頭就行,只要有足夠的品質和時間,你一定能成功摧毀太陽。壞消息是,將太陽系內所有行星,小行星,隕石全都扔到太陽上去也不夠,不僅不夠,連給太陽塞牙縫都做不到。所以才說,摧毀恒星的方法很簡單,但難度卻是逆天的。并且除非將恒星炸成塵埃,否則對于三體人來說,三顆恒星中另外兩顆就算被毀滅,留下的還是白矮星或者中子星,三體運動更加劇烈,這也是毫無意義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