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韓劇韓星
民間故事匯
金庸武俠传
詩詞文化
全部
    
李善長被殺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仔細看上面的5個字
2023/11/11

在許多古裝劇中,總是會出現一個叫做免死金牌。雖說是「金牌」,在真實的歷史上其實叫做「丹書鐵券」的憑證,發源于劉邦,具備的功能與影視劇中的免死金牌倒是相似,通常被皇帝用來賞賜給一些極其欣賞的重臣。

而明太祖朱元璋就曾經賞賜過好些人免死金牌,這跟他的發跡史是很有關系的。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可以說是整個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了,他早年生活就十分貧苦,母親死了都沒有條件給她安葬。

為了謀生,朱元璋只能沿街乞討,後來又剃了頭進了寺廟當了和尚,為的僅僅是能夠多吃幾頓飽飯,而他的發跡,一是自己本身的本事,二是郭子興的提攜和器重,三就是跟著自己打江山的兄弟們了。

而李善長就是當年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開國功臣之一。李善長出生于1314年,從小就遍讀詩書,又以對法家的研究最有深度,為人深謀遠慮學富五車,在滁州拜見朱元璋之后,就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成為了朱元璋最器重的謀臣之一,專門管理軍隊物資的供需。

在戰爭中都有個講究,叫做「兵馬未到,糧草先行」,能夠掌管物資供應,相當于直接掌握了軍隊的生死存亡,可見朱元璋對他的器重了。而李善長的工作也完成得十分出色,為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雖然不似常遇春等等大將征戰前線,但穩固后方也是功不可沒。

因此朱元璋稱帝之后,還專門將李善長比作當年劉邦身邊的蕭何,對他大加賞賜,其中就包括賜給李善長以及他的兒子各一道免死金牌,李善長的免死金牌可免兩死,而他兒子也可以免除一死。

不料李善長卻居功自傲,心胸愈發狹隘。參議李飲冰、楊希圣本身的職責就是論政議政,為國為君,臣子之間難免有意見相左的時候。但李善長就因為跟二人鬧了一點小小的、正常不過的不愉快,立馬就仗著朱元璋對自己的寵信,在朱元璋面前告了狀,致使二人被罷黜,之后又排擠走了劉基等臣子,加上胡惟庸、張昶等人都獲罪,而唯獨李善長一人依然無恙,致使其變得更加傲慢了。

1376年,朱元璋生了場大病十幾日不能上朝,當其他的臣子都來問候時,卻唯獨李善長不曾踏足朱元璋寢宮,讓朱元璋感到十分失望。後來胡惟庸案牽連到了李存義,李存義是李善長的弟弟,朱元璋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免去了李存義父子的死刑,但李善長卻沒有拜謝皇恩,這讓朱元璋心中更生憤怒。

如此,朝中的風向也就發生了變化,這些年里李善長得罪的人實在不少,到了1390年的時候,就有人告發再度告發李存義不僅與胡惟庸私下互通款曲,因此李存義被抓去了大牢,在審訊過程中,李存義的供詞中就說出李善長曾經與胡惟庸互相賄贈的事,將李善長與胡惟庸謀反大案聯系了起來。

加上當時有星象占卜說朝臣里有人會引起大災禍,朱元璋就難免聯想起李善長,由此,朱元璋就將李善長抓了起來,并且下令處死。李善長卻掏出當年朱元璋賜給自己的免死金牌,讓朱元璋免自己一死。

朱元璋看到這塊免死金牌,卻更加憤怒了,想到自己當年曾經如此重用這李善長,如今他卻干出謀逆的勾當,于是便冷冷地讓李善長把免死金牌上最后面的5個小注字念出來,李善長一看,這五個字居然是——除謀反大逆。

而李善長本身犯的案就是謀逆,自然免死金牌也就不作數了。如此,李善長全家70余口全部被朱元璋處死。朱元璋此舉雖然確實殘酷,但其中也不乏李善長自己的「努力」,正所謂「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到底李善長還是死在自己手上了。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注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并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并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