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金庸武俠传
韓劇韓星
詩詞文化
全部
    
張飛被劉備「閑置」閬中7年,主要做了2件事,至今被當地人懷念
2023/11/08

前言

伏羲六月的一個暑熱午后,巴蜀大地上隱隱飄蕩著一股悲愴與不舍,仿佛在低吟一曲壯烈的挽歌——這是為一代猛將張飛的離世而作。多少百姓在張飛廟前默默祭奠,心中五味雜陳。他們的心頭,除了沉痛,更多的是對這位恩公的追思與緬懷。

張飛,一個看似粗獷豪放的猛將,其實是一個多麼仁厚寬和的人啊!

不知張飛最后的心愿,是否就是希望百姓們過上好日子?

他在閬中默默耕耘,種樹挖井,造福一方百姓,難道不正是他那顆為民的赤子之心最真摯的寫照嗎?

如今張飛已經仙逝多年,但他的恩德卻世代傳頌。看那翠云廊上參天的古柏,聽那田野里歡歌的農夫,張飛的心,已融入這片熱土!

張飛待在閬中7年,到底做了什麼?

張飛助劉備奪取荊州,力戰武陵蠻,可謂立下汗馬功勞。漢中之戰后,劉備順利占領巴蜀,張飛也功成名就,被封為右將軍,地位僅次于諸葛亮。原以為張飛必將乘勝追擊,立更大功勛。哪知劉備卻突然將他調離前線,鎮守偏遠的閬中。

這一安排,讓張飛頗感詫異。閬中地處蜀中偏僻,遠離政治風浪。將軍負責鎮守,未免有點委屈了英雄!張飛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和不平,他向來直爽豪邁,最喜歡與敵人拼殺廝擊,立下赫赫戰功。如今被調到清閑的小地方,實在大材小用。

然而張飛并未因此有所怨言,只是自嘆:「吾弟今日方知兄長之量,然吾等助兄平河北,未嘗一日忘記’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大志。吾弟不才,安能辜負兄長厚望!」他明白劉備有自己的苦衷,便欣然前往閬中履新。

劉備派人送張飛離開成都時,還叮囑道:「閬中乃我們后方要地,爾當以民為本,修水利興農桑,造福百姓!」張飛聽明白劉備的囑托,當即向劉備磕頭示謝。

于是,張飛來到閬中,開始了他頗為特別的「鎮守生涯」。對于一個戰場上馳騁的猛將來說,如何轉變思路,扎根邊陲小鎮,以民生為重?這對張飛來說,無疑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和挑戰。

張飛在閬中種樹興修水利,造福一方

閬中地處山地峽谷,水源豐沛,氣候溫潤。只是百姓生活艱苦,農田面積不廣,經常靠天吃飯。張飛見狀,決定要發展種植業,興建水利。

在張飛的組織下,軍民們開墾荒地,種植棗樹、桑樹等經濟作物。他還創建農田水利系,引山泉開渠,使更多土地得以灌溉。為確保水利工程質量,張飛還從成都請來了富經驗的技師指導水渠的設計。

張飛身先士卒,親自帶頭種樹挖井。百姓們也積極投入勞動,閬中的林木覆蓋和耕地面積很快增加了一倍有余。村民王二還開玩笑說:「咱村都要被樹包圍了,出門都找不著路啦!」

3年后,閬中的桑樹已初具規模,許多農家開始養蠶制絲。張飛見事業漸上軌道,不禁興奮地說:「等絲綢產業興旺,百姓就富起來了!到時我再引水筑台,讓大家踏青賞景。」

「多虧了張將軍替我們修水渠,這些年收成好多了!」 「將軍還教我們種桑養蠶,現在咱家都有絲綢穿了!」

農民們感恩張飛的功績,生活日漸寬裕。而種植的松柏至今百余年依舊凌云直聳,永志張飛當年墾荒興修的功績。

張飛開辟翠云廊道路,成為蜀地交通要道

交通是富國強兵的命脈。張飛看中閬中至成都間的交通價值,決心開鑿一條官道,連接蜀中各地。

張飛選擇在高山峽谷中開辟道路,工程艱巨,幾經周折。道路必須繞過險峰峻嶺,還要躲避山洪暴發。工人們在半山腰緩緩開鑿,進展緩慢。張飛見狀,親自加入斧鑿行列,與百姓一道賣力。

為確保方向,他讓工匠在道旁種植松柏樹,標注道路走向。張飛還經常騎馬巡視工地,了解施工進度。

7年后,這條蜿蜒在綠林間的翠云廊官道終于建成。像一條輕盈的綢帶,連接起了巴蜀大地。村民馬大爺看到修成的官道,不禁贊嘆:「張將軍修出這條仙路來!真是功德無量啊!」

如今,1700多年過去了,道旁的古柏仍然挺拔,成為這條官道的標志。這條官道極大促進了巴蜀地區的交通發展。成都至漢中僅需7天行程,而過去要花費一個多月。

如今每逢元宵佳節,巴蜀各地的人們都會云集翠云廊,踏青祈福。翠云廊也因此成為蜀中一大景觀。

「多虧張將軍開這個路,咱可以去漢中拜祖墳了!」 「翠云廊可真美,張飛當年辛苦沒白費啊!」

百姓們贊嘆道,張飛的巧思和勞動,讓后人受益無窮。

張飛遇害,百姓痛失良牧

張飛在閬中勞心勞力7年,造福一方百姓。217年冬,關羽在麥城遭到孫權伏擊而亡。張飛一聽這個噩耗,悲痛欲絕,立即興兵東下,誓為關羽報仇雪恨。

然而,張飛的部將范疆等人擔心張飛意氣用事,私下同孫權勾結,在半路殺害了張飛。時年55歲的張飛,就這樣以悲劇收場。

百姓們得知張飛被殺的噩耗,無不傷痛欲絕、痛哭失聲。村民們開始聚集在張飛廟里吊唁,一位老人號啕大哭:「我們的父母官啊,你怎能離我們而去呢!」 還有婦女抱著孩子痛哭,「張將軍,你走了,我們的日子要怎麼過啊!」

對百姓們來說,張飛不僅是一個恩人,更是他們心中敬畏和依靠的長者。現在長者離去,他們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和無助。

村民們痛失良牧,淚水悲痛。他們扶葬了張飛遺體,每年祭祀追思,以報答張飛的恩情。百姓王大爺甚至對親友說:「我余生每日朝夕要掛念張將軍,時時刻刻不忘將軍的教誨和情誼!」

張飛精神永留閬中 百姓世代緬懷

張飛在閬中僅僅7年時間,卻給這片土地帶來莫大福祉。

如今,每逢祭祖節日,閬中的百姓都會云集到張飛廟,虔誠祭拜,以示對恩人的追思之情。

村民們會提前一個月開始準備祭祀活動。廟宇會重新粉刷,村里的會煮制張飛最愛吃的食物,以示哀悼。祭祀前一天,村民們還會演出話劇,重現張飛當年墾荒興修的場景。

良牧街更成為了閬中的代表街道,所有父母官必須來這里巡視民情。每位到此的官員也會瞻仰張飛雕像,感念這位先人的功績。

結語

翠云廊每年也要舉辦張飛祭祀活動,給游人發放張飛畫像,以感恩張飛當年開這條捷徑之功。參加活動的村民可以免費使用翠云廊,感受張飛留下的遺產。

張飛用他短暫的人生,在閬中留下如此豐厚的遺產。他那份仁厚和為民的赤子之心,至今仍感動和激勵著千萬人心。

讓我們緬懷張飛,傳承他的遺志,也為家國盡一份屬于自己的力量吧!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