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科普
奇趣大曝光
趣味科學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6億年,那麼地球的壽命究竟還有多長?
2023/08/01

俗話說: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從古至今,人類一直都在尋找長生不老的辦法,古時候由于人類的科技不夠發達,所以古人一直都認為,只要尋得長生不老仙丹,就能夠長生不老,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派人到蓬萊仙丹求取長生不老仙丹,但是最終也沒有成功,唐朝李世民在晚年的時候,也希望自己能夠長生不老,他不僅僅派人尋找仙丹,而且還讓道士煉制長生不老仙丹,但是最終也沒有如愿,難道說人類真的無法長生嗎?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科學家經過研究后發現,人類的死亡其實就是身體的死亡,現在我們知道,每一個人的身體里面都有很多器官,而這些器官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它們能夠有規律的運動,來保證人類正常生活。

器官的衰老就意味著人類生命走到了盡頭,科學家發現影響人類壽命的奧秘可能和端粒有關系,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它能夠控制細胞的分裂,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變短一些,細胞不斷的分裂,端粒就會不斷的變短,當端粒無法再變短時,人類的壽命也就走到了盡頭,如果這麼看的話,那麼只要我們能夠找到不再讓端粒變短的辦法,那麼人類就可能實現長生,不過這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人類的壽命是不是還和其它東西有關系?目前科學家還在積極的研究當中,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會死亡,只不過有的生物壽命很長,有的生物壽命比較短。

除了生物之外,宇宙中的天體也是有壽命的,畢竟它們都是由實實在在的物質所構成的,而生命體也是由非生命物質構成的,對于非生命體來說,我們需要重新思索壽命這個概念,比如說一個桌子,從制造出來到損壞,這便是我們所認為一個桌子的一生,對于天體來說,從誕生到毀滅,就是它的一生,誕生和毀滅,其實就是物質從一種存在的狀態轉化為另一種狀態,這麼看的話,事物的壽命就是在其某一變化階段所經歷的時間,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我們的地球誕生于46億年前,也就是太陽系誕生初期,在大約50億年前,我們的太陽系一片混亂,太陽誕生以后,吸收了周圍大量的物質,所以太陽的品質占到了太陽系總品質的百分之99.86。

剩下的物質和八大行星占到了太陽系總品質的百分之0.14,從占比上我們就能夠看出太陽的品質非常大,我們的地球就是在太陽誕生之后形成的,看到這里,相信很多朋友都會產生一個疑問,就是地球46億年的壽命,人類是如何計算出來的?人類最早計算地球壽命的方法是海水鹽分測年法,當時一位叫做哈雷的科學家認為,海水里面的鹽是因為河水溶解了巖石里的礦物質帶入大海造成的,也就是說,只要知道了海洋的鹽總量,以及年均變化量,就能夠計算出地球的年齡,不過這個辦法顯然不靠譜,畢竟地球誕生的時間要比海洋誕生的時間早,所以最終計算出來的結果誤差很大。

後來科學家又認為,最初的地球是一個處于熔融的巖石球,之后慢慢冷卻了下來,也就是說,只要知道地球的初始溫度,以及降溫的速率就能夠推算出地球的壽命來,不過最終計算出來的結果也沒有讓科學家滿意,在1896年的時候,貝克勒爾發現鈾礦具有放射性,此后居里夫人又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并對原子核的放射性現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放射性就是一種不穩定的原子核通過放射出某種射線而衰變成穩定的原子核的一種現象,原子序數大于或者等于83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此后,科學家們又陸陸續續發現了很多放射性核素,核素就是具有一定質子數和中子數的一類原子,一種元素通常包括好幾種核素,這幾種核素之間互為同位素。

比如說氫元素就包含了三種核素,它們之間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原子的品質也不同,根據科學家的統計得出,在宇宙中存在100多種元素,大約包含2600多種核素,其中有2300種核素都具有放射性,穩定性核素只有280多種,放射線的發現為人類精確測量地球的年齡奠定了基礎,在考古學中,最常見的碳14測年法,主要是用于測量距今5萬年之內的有機物,在地質學中,鈾鉛測年法是最常見的測年方法之一,這種方法所能測量的時間范圍大約是100萬-45億年之間,在1956年的時候,美國地質學家克萊爾.帕特森通過改進后的鈾鉛測年法測量了美國亞利桑那州代亞布羅峽谷隕石中鉛的同位素的含量,得出地球的年齡為45.5億年,大約是46億年。

看到這里,可能很多朋友會說,這個方法就一定準確嗎?從目前人類掌握的技術來看,這個年齡應該是最準確的,但是凡事都不是絕對的,畢竟人類的科技有限,有可能這個數據也是有誤差的,目前我們就以這個數值作為標準,既然地球到現在已經誕生46億年了,那麼地球的壽命還有多長呢?如果光看地球的壽命的話,那麼地球的壽命應該會很長,但是地球的壽命受到了太陽壽命的影響,我們的太陽是一顆恒星,從誕生到現在已經燃燒了50億年之久,科學家經過計算得出,太陽的壽命還有50億年的時間,看到這里,相信很多朋友都會產生一個疑問,就是為什麼太陽能夠燃燒這麼長時間?

其實太陽的燃燒和我們地球上的燃燒是有區別的,我們地球上的燃燒主要依靠的是氧氣,氧氣的助燃性其實是氧化性的一種體現,因為燃燒實際上就是一種發光、放熱的氧化還原反應,因為氧氣具有氧化性,當氧氣遇到可燃物時,如果溫度達到了反應需要的值,就能夠發生化學反應并且燃燒,而太陽的燃燒并不是這樣的,與其說是太陽在燃燒,還不足說是太陽內部核聚變的反應,根據愛因斯坦的品質守恒定律E=mc^2,E(代表的是能量)、m(代表的是物體的品質)、c代表在光速情況下,任何有品質的物體都有相同的,當品質轉化為能量時,太陽當中的核聚變就會反應非常強烈。

太陽內核通過核聚變產生向外的壓力,同時太陽自身的引力向內坍塌,兩者之間形成動態平衡,當核聚變越來越強大的時候,自身的重力削弱向外核聚變的程度,當核聚變被減弱到一定程度時,內部壓力越來越大,核聚變也就變得越來越強,在核聚變過程中,太陽每秒鐘會產生600萬噸氫轉化為氦。這些氫會產生能量釋放出去,具體來說就是4個氫原子核聚變成一個氦原子,其品質會虧損0.0276個單位,相當于一克氫虧損0.0069個單位,這些虧損的品質會轉化為能量釋放出去,然后被其它天體吸收。我們地球接收到的能量大約只有22億分之一,大家不要小看這22億分之一的能量,它相當于地球上100萬噸煤炭燃燒的能量總和。

太陽的總品質大約是2*10^30kg,相當于2000億億億噸,如果按照太陽每秒鐘減少420萬噸能量來計算的話,100億年就減少了1.33*10^24噸,大約是1.33億億億噸,雖然這個數字看上去非常龐大,但是和太陽的品質比起來幾乎能夠忽略不計,所以就算是100億年之后,太陽內部的燃料還是非常充足的,看到這里,相信很多朋友就會說,既然太陽內部的燃燒充足,為什麼太陽的壽命會走到盡頭?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只能夠在核心部分發生聚變反應,這個區域不到太陽半徑的五分之一,如果這個區域內部的氫元素燃燒完,其它區域的燃燒也無法供給。這會導致核聚變反應熄滅。

原來依靠核聚變巨大輻射壓支撐著太陽品質向心力,就沒有了支撐的來源,巨大的向心力收縮壓導致外圍品質向核心急速坍縮,這時候太陽內部突然獲得了大量的氫元素,使得地球內部的核聚變反應突然加速變化,這時候的溫度能夠突然上升到2億度左右,巨大的輻射催動整個太陽膨脹,體積半徑能夠膨脹到原來的200倍左右,這個時期科學家將其稱為是紅巨星時期,當太陽變成紅巨星之后,太陽會吞噬水星、金星、地球的軌道,這時候太陽的引力,已經無法控制紅巨星外圍的物質,這些物質飄在太空中,就形成了新的星云,我們的太陽就是在上一代死亡以后得星云中誕生的。

一般來說,恒星死亡以后得結果有三種,品質小的恒星死亡以后會變成白矮星,品質中等的恒星死亡以后會變成中子星,超大品質的恒星死亡以后會變成黑洞,我們的太陽在恒星當中屬于小品質的恒星,所以太陽死亡以后會變成白矮星,在宇宙中比太陽大的恒星有很多,比如說盾牌座UY,在距離地球9500光年外有一顆非常大的恒星,這顆恒星就是盾牌座UY,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盾牌座UY的半徑達到了太陽半徑的1708倍,體積是太陽的50億倍,是地球的1.5億億倍。如果把這顆恒星放在太陽的位置,那麼距離盾牌座UY最近的行星就不是水星了,而是土星,雖然這顆恒星體積很大,但是它的密度卻非常不穩定。

科學家經過對盾牌座UY的觀測發現,這顆恒星的表面溫度很低,只有3000度左右,亮度大約是太陽亮度的34萬倍,它的視星等只有11-13左右,所以我們用肉眼看不到它,科學家通過計算得出。盾牌座UY的壽命只有5000萬年左右。曾經科學家認為,盾牌座UY是宇宙中最大的恒星,後來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盾牌座UY并不是宇宙中體積最大的恒星,在距離地球2萬光年處有一個名為斯蒂芬森2的銀河星團,這個星團中分布著很多大品質的恒星,其中至少有26顆已經開始膨脹進入紅巨星階段,斯蒂芬森2-18其實就是里面最大的一顆紅特朝巨星。根據科學家的觀測得出,斯蒂芬森2-18的半徑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5億公里,是太陽的2158倍,其體積是太陽體積的100億倍,地球的1.3億億倍。

目前斯蒂芬森2-18已經成為了人類在宇宙中發現的最大的恒星,如果把它放在太陽的位置,那麼距離斯蒂芬森2-18最近的行星是海王星,也許在宇宙中比斯蒂芬森2-18大的恒星還有很多,只不過現在科學家還沒有發現它們而已,相信很多朋友看到這里,應該就已經明白地球的壽命還剩下多少了吧,如果按照太陽的壽命來計算的,那麼地球的壽命應該還剩下50億年左右,當太陽變成紅巨星的時候,地球的壽命也就走到了盡頭,當然了,任何天體都有自己的壽命,包括宇宙也是一樣的,雖然我們的宇宙已經誕生138億年了,但是科學家認為,總有一天,我們的宇宙會停止膨脹。

宇宙膨脹時的速度有多快,它收縮時的速度就會有多快,最終宇宙會收縮成一顆奇點,當奇點再次發生爆炸后,新的宇宙就誕生了,不過宇宙的壽命還剩下多少,目前科學家還在積極的研究當中,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說不定人類真的能夠解開宇宙壽命的奧秘,也有一些朋友認為,如果人類的科技足夠發達,在太陽還沒有變成紅巨星之前,將地球轉移到其它恒星系,那麼地球的壽命就能夠延長,小編希望人類能夠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 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