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后期,正值清朝晚期,西方列強虎視眈眈,對華企圖不斷加重。與此同時,國內動蕩也此起彼伏。太平天國運動和陜甘回變令統治受到沖擊,各地豪強也紛起反叛,局勢混亂。新疆地區被俄國及浩罕汗國占領,西北國土不保。
此時,左宗棠已步入71歲高齡。他本是湖南長沙人,幼時聰慧好學,拜名儒為師,讀書達理。考中進士后,左宗棠被派往新疆任職,對當地風土人情了如指掌。他深知新疆之重要,主張必須決戰收復,才能保家衛國。
然而收復新疆,需要足夠軍費作為后盾。當時各省軍費拖欠已達兩千萬兩白銀,朝廷又無力支援,左宗棠只得四處籌措。他向外國銀行多次舉債,向商人借銀,才勉強湊足軍費。有人認為他冒險,但左宗棠毅然決然,他說:「我為國家大計,不惜冒險。新疆是祖國領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收回來。」
1876年冬,左宗棠親率大軍沿天山南北兩路出發。途經的村民見識了他們的氣勢,紛紛為之側目。「老左宗棠縱然年事已高,還這般鼓舞士氣,神采奕奕,令人肅然起敬。我等小人,見了都自慚形穢啊。」一位目睹出征大軍的村民感慨道。
左宗棠深知,要收復新疆,就必須先驅逐俄國軍隊。俄軍雖然裝備精良,但左宗棠早已布好疑兵,設下埋伏。在伊犁渡河之際,左宗棠軍隊驟然出擊,俄軍大敗,不得不退出伊犁地區。左宗棠將軍不僅軍事才能超群,而且深諳人心,善于用計。有詩稱贊他「豪杰三國志,手書兵法精」。
此后,左宗棠又接連攻下城池,終于在1877年將新疆全境收復。一位參戰士兵回憶當時景象:「我們士氣高昂,在左先生指揮下,所向披靡。敵人驚慌失措,最后只得投降。看到蒙古、哈薩克族人歡迎我們入城,情景感人肺腑。祖國失地重新光復,我們奪回了屬于民族的尊嚴。」
祖國失地重新光復,西北塞防重現,人們自此對「左先生」推崇備至。左宗棠將軍不僅收復了國土,也捍衛了民族尊嚴。他的勝利為清朝晚期的中國贏得了一個大快人心的勝仗。
收復新疆的捷報傳來,朝廷大喜。慈禧太后欣慰左宗棠的功勛,想給他些實質性獎賞。她的貼身宦官李蓮英看準機會,建議賞賜一名年僅17歲的宮女章怡給左宗棠為妾。
章怡原是山西知府的女兒,自小便被送入宮中侍奉太后,深得寵愛。李蓮英心生妒忌,想將章怡打發出宮。太后聽從他的建議,將章怡賜給左宗棠作為妾室。
左宗棠對此感到為難。章怡還只是個孩子,他已年過古稀,實在過意不去。再者,他性情中正,不喜好女色,更不愿脅迫章怡。于是左宗棠決定婉拒太后的好意:「萬分感謝皇上厚愛,章怡確是賢淑聰慧。只是愚老身已七旬,恐怕難以照料好。還請皇上恕罪,讓在下以他法報效吧。」
太后雖一時難以接受左宗棠的婉拒,但也明白一個老年人再娶小妾的不妥。況且,左宗棠向來正直,選擇婉拒也就無可非議。李蓮英則很不痛快,他本以為這樣就可以打發走自己討厭的章怡,怎奈左宗棠退讓得體,太后也不好強迫。這下李蓮英的計謀落空了,只得暗自記恨。而章怡也松了口氣,幸免于難。
李蓮英見賞賜妾室不成,又在太后面前稱贊左宗棠功勛卓著,應當予以額外褒獎。太后這才改封左宗棠為一等伯爵,并再次將章怡賜給他為妾。
左宗棠不敢再拒絕太后的旨意,只得將章怡納為妾室。兩人舉行了隆重的婚禮,一時間禮樂團團,熱鬧非凡。然而新人彼此都難以高興起來。
那天夜里,左宗棠獨自走進新房,章怡正在里間待命。她心如死灰,對人生已絕望。沒想到,左宗棠表情嚴肅而慈祥地對她說:「章怡,你我皆是不得已。今后在外人面前,你做我左宗棠的妾;但在家中,你就是我的孫女。我不會強迫你,你還年輕,人生尚長,好自為之。」
章怡聽后激動得淚水奪眶,她萬萬想不到,左宗棠竟如此寬厚仁慈。新婚之夜,他放自己于自由,讓她重拾希望。「原來左宗棠將軍不僅是位偉大的統帥,更是一位可敬的長者。他沒有打算囚禁我的余生,而是將我視如家人。我活下去,一定要好好報答他的恩情。」章怡內心這樣想到。
此舉一時感動了章怡,她對左宗棠尊敬和感激備至。從此以后,左宗棠兌現承諾,待章怡如親孫女。全家上下也都將她視為自己人。
時光荏苒,三年后,左宗棠病重在床。他一生熱愛國家民族,將全部心血都獻給了祖國。臨終之時,他再次想起章怡,交代家人要妥善安排她的歸宿。
「章怡這些年侍奉我左宗棠,也算苦了她。我去世后,你們準備好豐厚嫁妝,將她送回娘家,另尋一位符合她心意的夫婿。」左宗棠說。
左宗棠的兒子們聽后都很感動,父親在命將盡之際,還特別囑咐照顧章怡,確實是一個仁義之舉。左宗棠一生剛正不阿,但是對于弱者和婦女,卻總是充滿憐憫之心。章怡也因為遇到他,才沒有被迫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果然,左宗棠很快便病逝。家人遵其遺囑,將章怡送回父母身邊。章怡後來重新嫁給一位好男子,過上了平靜的生活。她永遠感激老夫君那一夜的善舉,充分體現了他高尚品格。
左宗棠一生可謂國家民族的棟梁之才。晚年之舉再次彰顯其仁義氣節。他沒有辜負太后和章怡的期望,以最大善意化解難題,令后人欽佩。一代名將,一生坦蕩。無愧于「為國盡忠」八個字。其高潔形象永載史冊,世人共仰!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