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至1864年,洪秀全領導的農民起義在中國大地上蔓延開來。
這次起義又被稱為太平天國起義,其武裝力量攻占了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河南、山西、直隸、山東、福建、浙江、貴州、四川、云南、陜西、甘肅、廣東等多個省份,并占領了超過600座城市。
在這些被太平天國軍隊占領的城市中,幾乎都有八旗軍駐扎。然而,面對太平天國的軍隊,八旗軍似乎無法抵擋。
因為八旗軍的無能,最后清朝只能依靠曾國藩領導的湘軍來應對。
那麼,曾經威風凜凜的八旗軍為何在太平天國起義期間表現如此糟糕?
八旗軍是在明朝末年,由關外的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落后,建立的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
努爾哈赤將他的軍隊分為八個旗,每個旗以一種顏色來代表。
八旗軍在創立之初,由于常年生活在馬背上,戰斗力極強。
然而,當八旗軍入關后,他們獲得了大量的財富,而其子孫也能永久世襲職位。這使得八旗軍逐漸成為了清朝的特權階級。
雖然打天下相對容易,但守天下卻極其困難。八旗軍的子孫過上了貴族生活后,他們不再像以前在關外那樣生活在馬背上,也不再需要辛勤勞動來獲得財富。
在這種情況下,八旗軍的生活逐漸墮落,從清朝初年的精銳變得成為了清朝的財政負擔。
除了八旗軍的墮落之外,實際上八旗軍在入關時并沒有傳聞中的那樣強大。
清朝之所以能夠取代明朝,主要是因為明朝末年天災頻發,在關外清軍的攻擊和關內農民起義的雙重壓力下,才最終滅亡。
事實上,滅亡明朝的主力并不是八旗軍,八旗軍入關時只有20萬人,而明朝的人口已經超過了1億。
在滿清入關之前,八旗軍在關外主要進行平原作戰,尚能與明軍抗衡。而在滿清入關后,擅長于野戰的滿洲八旗軍開始不如蒙古八旗軍和漢軍八旗軍。
實際上,在清軍入關之初,幫助滿人打天下的主要是漢軍八旗軍和原明朝投降的軍隊。
也就是說,滿洲八旗軍從入關的那一刻起,其實戰斗力就已經開始衰退。
清朝在入關前依靠滿洲八旗軍打天下,在入關后,主要依靠的是攻城戰和在南方地區作戰更出色的漢軍八旗軍。
隨著清朝對全國局勢的穩定,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也開始逐漸腐化墮落。
到了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亂時,綠營兵取代漢軍八旗成為了清軍中的中堅力量。
到了乾隆和嘉慶皇帝時期,綠營兵的總兵力已經超過了60萬人,是滿洲八旗兵的三倍還要多。
從乾隆中期開始,以皇帝為首的統治階級腐敗加劇,進一步加劇了八旗軍的墮落。
到了清朝末年,許多八旗子弟甚至開始從事販賣人口、買賣軍中器械等不法勾當,有的八旗子弟甚至淪為地痞無賴。
例如,在1799年鎮壓白蓮教大起義時,清軍八旗中最精銳的健銳營和火器營在前線表現不佳,軍紀渙散,士兵不聽指揮,甚至在尚未投入戰斗的情況下就被撤回。
當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爆發時,八旗清軍的戰斗力已經極其低下,他們已經成為了城市中的寄生蟲。
而在清朝平定三藩之亂后,逐漸成為主力的綠營兵也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腐敗墮落,無法在與太平天國軍隊的戰斗中發揮作用。
最后,清政府只能將作戰的主要任務交給湘軍、淮軍等地方團練。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