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說「人類是太陽系最大的奇跡」,這種觀點確實有一定道理,因為人類是太陽系唯一智慧物種,也是宇宙中已知的唯一智慧文明。
不過人類這個「奇跡」誕生的基礎是因為太陽,太陽不僅僅是人類誕生的根本,也是地球和其他行星誕生的根本,更是太陽系穩定運行數十億年的基礎!
毫不夸張地說,太陽才是太陽系最大的奇跡,所謂的「人類是最大的奇跡」只是我們人類自己的定義罷了,也可以說是我們自以為是的「錯覺」。
當然,大自然不會在乎太陽存在與否,但更不會在乎人類是否存在。有人可能會說,人類的存在可以揭示更多的宇宙奧秘,但在宇宙眼里,根本無所謂奧秘,它就是那樣存在著,甚至無所謂奧秘和意義。
太陽是太陽系里最大的天體,占據了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以上,擁有絕對的統治力。太陽正是憑借著超強的統治力,才把當初混亂不堪的太陽系塑造成如今井然有序的太陽系。
理論上,太陽的引力可以延伸到無限遠的地方,不過在某個遙遠的位置,太陽的引力會與其他恒星的引力達到平衡,而那里就是太陽系的邊緣。
科學家們估計,太陽系的直徑大約為2光年,在人類眼里,這是一個非常浩瀚的星際距離,這個距離到底有多遠呢?
先說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大約1.5億公里,這也是一個天文單位。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遠的海王星距離太陽大約為30個天文單位。
而海王星之外的冥王星距離更遠,距離太陽50個天文單位,冥王星已經位于柯伊伯帶的外圍。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冥王星就是太陽系的邊緣,但這其實并不嚴謹,太陽系的范圍要大很多。
冥王星外面,是更為廣闊的空間,那里有極為稀薄的氣體云和塵埃分子,被稱為星際空間,也是奧爾特云。
奧爾特云的范圍非常廣,能一直延伸到距離太陽50000個天文單位的地方,那是一個非常遙遠的距離。
奧爾特云的邊緣也是太陽系的邊緣,邊緣之外就「什麼都沒有了」,那里是真正的星際空間,只有光線在不斷穿梭,需要大約4年時間,才能到達另一顆恒星,比鄰星,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恒星。
太陽決定著太陽系的命運。科學家們預計,太陽的壽命大約為100億年,如今太陽的年齡大約為46億年,正值中壯年,是太陽一生中最好最穩定的時間,也是人類和整個太陽系的幸運。
不過,隨著氫燃料的逐漸減少,太陽終有一天也會逐漸走向死亡。數十億年后,太陽的顏色會發生變化,從黃色變成紅色,成為一顆龐大的紅巨星,體積會膨脹到如今體積的200倍以上,甚至會直接膨脹到水星和金星軌道,直接把水星和金星吞噬。
我們的地球或許能夠幸免,不會被太陽吞噬,但屆時地球上的亮度會達到如今亮度的2000倍,海洋會徹底蒸發,地球會徹底變成一顆煉獄星球。
最終,體積巨大的紅巨星會慢慢剝離外殼,最終只留下致密的內核,成為一顆白矮星,與地球的大小相當。白矮星仍舊可以發出微弱的光芒,但顯然不足以照亮太陽系。
白矮星并非太陽最終的歸宿,在經過極其漫長的歲月之后,白矮星也會徹底失去光芒,演化為一顆黑矮星。如今宇宙中沒有任何一顆黑矮星,因為宇宙歷史只有138億年,這麼短暫的時間遠不能演化出一顆黑矮星。
太陽在死亡的過程中會把外層物質拋灑到浩瀚星際空間,這些物質會成為新一代恒星和行星的原材料。
在經歷漫長的歲月之后,那些原材料會在宇宙的某個角落里上演某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或許,也會誕生一顆與太陽類似的恒星,然后同樣的故事在那里再次上演,如此不斷循環下去!
其實,與普通生命一樣,太陽熊熊燃燒的過程就是不斷走向死亡的過程。如果太陽真的是永恒的,意味著太陽不可能會燃燒,也就不會發光發熱,當然不可能有我們看到的一切。
也就是說,太陽一直在用自己的生命照耀著浩瀚的太陽系,用自己的死亡沐浴著地球和人類。這或許不僅僅是太陽的意義所在,萬物也總是在走向死亡的過程中才會體現出更大的意義。
想一想,太陽該有多麼悲壯?它漫長的一生中看起來光鮮亮麗,實際上一刻不停地在與死亡作斗爭。太陽自身產生的巨大引力時刻在拉拽著太陽物質試圖塌陷到太陽核心,而核聚變產生的巨大力量一直在對抗著強大的引力。
而當氫燃料不足,核聚變產生的力量不足以對抗強大的萬有引力時,太陽會發出最后一聲「怒吼」,向世人宣告它生命的終結!
太陽漫長的一生一直在發光發熱,「上善若水」或許是對太陽最好的形容。對于我們個人而言,很難達到「上善若水」那樣的境界,但想到太陽的浩瀚與悲壯一生,或許我們能做到更加坦然,也會更加釋然。
我們很難做到像太陽那樣數十億年無怨無悔的發光發熱,但起碼可以盡可能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明白了這點,就會發現,一切世間煩擾也只是庸人自擾罷了,世間的煩惱從來不是來自外部環境,而是來自我們自己內心的最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