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廟號或謚號,一般只會頒給中興之主,但他們死后,王朝會迅速走向沒落。那麼,我們來一起看看歷史上10位帶「宣」的帝王,他們的生前身后之事。
西周王陵
01.周宣王姬靜
周宣王姬靜,周厲王之子,老爸被國人趕下台后,自己東躲西藏,吃盡苦頭,最終又被復立。周宣王在位期間,任用賢臣輔佐,借助諸侯之力,西周國力得到短暫恢復,史稱「宣王中興」。但周宣王去世后,兒子姬宮湦繼位,是為周幽王。周幽王寵信奸佞、烽火戲諸侯,西周都城鎬京被犬戎攻破,開啟了550年春秋戰國的「潘多拉魔盒」。
漢宣帝杜陵
02.漢宣帝劉病已
漢宣帝劉病已,堪稱傳奇皇帝。漢武帝末年發生巫蠱之禍,太子劉據遭人陷害,禍及全家,唯有襁褓之中的劉病已逃過一劫,生長于民間。權臣霍光廢黜劉賀以后,迎立劉病已為帝。漢宣帝時期,漢朝威加四海,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達到最強巔峰。但漢宣帝與許平君所生的嫡長子劉奭喜好儒學,漢宣帝去世,劉奭繼位,用儒學代替了自漢武帝以來的「以霸王道雜之」的治國理念,皇權式微。更要命的是,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所在的外戚家族出了一個王莽,直接成了西漢王朝的掘墓人。
苻堅墓
03.前秦宣昭帝苻堅
前秦宣昭帝苻堅,一生只稱天王,未稱帝,但他卻是十六國亂世中的一顆明亮「流星」。苻堅前期重用王猛,推行漢學,統治穩定,開創「宣昭盛世」。王猛死后,苻堅沒了左膀右臂,淝水之戰慘敗,前秦的統治土崩瓦解,兩年后苻堅被姚萇弒殺,第一個可能結束亂世的「流星」就這樣劃過了歷史的天空。
宣武帝景陵
04.北魏宣武帝元恪
北魏宣武帝元恪,孝文帝之子。宣武帝在位期間,北魏政權仍處于冉冉上升期,元恪在孝文帝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漢化,鞏固統治,北魏達到了鼎盛。但其統治后期,重用佞臣導致外戚高氏專權,取消「子貴母死」的制度發生了胡太后亂政事件。他死后的13年,爾朱榮發動了河陰之變,北魏政權名存實亡,皇帝更是成了傀儡。
宇文赟孝陵
05.北周宣帝宇文赟
北周宣帝宇文赟,周武帝宇文邕之子。宇文邕時代,北周政權強盛無比,一舉滅掉北齊,統一北方,如果多給宇文邕十年壽命,可能就沒有後來的楊堅什麼事了。但宇文赟即位以后,荒淫無道,打壓宗室,屠戮大臣,把父親宇文邕開創的大好局面揮霍殆盡,致使外戚楊堅掌權。宇文赟縱欲過度,早早死亡,出現了主少國疑的局面,楊堅憑借其女楊麗華的地位,篡奪了北周的江山。
唐宣宗貞陵
06.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李忱,繼位前,大智若愚,盡收鋒芒,即位后,雷厲風行,迅速解決「牛李黨爭」,抑制宦官,擊敗吐蕃,收復失地,其在位的13年,統治清明,百姓安居,被稱為「大中之治」,其本人也被尊稱為「小太宗」。但他討厭長子、偏愛四子,卻不敢廢長立幼,猶豫不決,致使宦官干政死灰復燃。長子唐懿宗李漼被宦官迎立以后,貪圖享樂、任性妄為,大唐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48年后,「大廈」傾覆。
耶律羽之家族墓地
07.遼宣宗耶律淳
遼宣宗耶律淳,遼國末期的一位皇帝,金國擊敗遼國主力后,遼上京、中京相繼被破,天祚帝耶律延禧北逃夾山,南京留守耶律淳順勢自立為帝,建立北遼。遼宣宗本想有一番作為,但在內憂外患、宋金南北夾擊中,驚慌病逝。自此,遼國基本宣告滅亡。
金宣宗永安陵
08.金宣宗完顏珣
1211年,野狐嶺之戰,金軍主力全失,1213年,金宣宗即位,1214年,蒙金達成了和議,金宣宗南遷汴京,規避鋒芒,但北方領土暴露在了蒙古人的鐵騎之下。金宣宗欺軟怕硬,對蒙古軟弱,但對南宋和西夏強硬,金遷都汴京之后,一個盟友都找不到了,成為周邊國家的討伐對象,南宋寧愿唇亡齒寒,也不愿與之結盟。完顏珣去世后十年,金亡于蒙元。
明宣宗景陵
09.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享受了洪武、永樂、洪熙三代改革紅利,其在位的十年,明朝達到最鼎盛,或許可以稱得上是大明的黃金十年。但明宣宗沒有選好繼承人,兒子明英宗即位之后,好大喜功,北征瓦剌,發生了驚天的「土木堡之變」,50萬明軍精銳盡喪,皇帝被活捉。之后,大明根基不穩,逐漸走向衰落,再也不復「仁宣之治」的繁華和強盛。
道光皇帝慕陵
10.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也就是道光皇帝。其在位時期,雖有過努力,整頓吏治,倡導節儉,但始終沒能扭轉大清沒落的局勢。道光晚年,又趕上了鴉片戰爭,簽訂了第一個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被定在了恥辱柱上,閉關鎖國的清朝被迫打開國門,直線走向死亡終點。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