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樓女子出身低賤,只能周旋在嫖客之間,期盼他們能出錢替自己贖身,不過北宋有一名嫖客,雖然窮困潦倒,但因為才華出眾又是性情中人,所以風靡萬千青樓女子,死后因為沒錢下葬,妓女們還自掏腰包替他送葬,甚至哭暈在他墳前。
北宋詞人柳永一生放蕩不羈,名聲之大連皇帝都熟悉。當年,柳永初次參加科舉考試。對考試滿懷信心的他,卻意外落榜。意氣風發的少年郎出師不利,一腔熱血落了空,哪里忍得滿腹才華無處安放,就針對落榜一事寫了一首詞,懟天懟地,懟得酣暢淋漓,痛快無比。
數年后,柳永又去考試了。這回他考中了,但他當年寫落榜的那首詞太過出名,惹怒了宋仁宗,憤而將他的名字從榜單中抹去,痛斥「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再次落榜的柳永,確實是個極端的人。仕途對他來說意味著克制守禮,而這條路既然走不通,他就要往另一個全然相反的道路上狠狠走去,并且走很很深。
于是豁達地表示自己要「奉旨填詞」,接著更是流連花街柳巷,頻繁與歌妓來往,靠寫詞供她們演唱維生。從此世人眼里就只剩下那個浪蕩不羈的「柳才子」。
仕途不得志的柳永,是婉約派代表,因為排行老七,又被稱為柳七,其詞作廣受好評,加上經常以青樓女子為主角,寫出背后苦楚和心聲,因此受到不少歌妓青睞。
加上宋朝時期,「青樓文學」盛行,每位妓女都以能結識到柳永為榮,當時甚至流傳一段打油詩「不愿穿綾羅,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一時之間,不少名妓爭相包養柳永。
柳永晚年窮困潦倒,去世時一貧如洗,沒有親人祭奠,歌妓們顧念他的才學和情深義重,紛紛自掏腰包湊錢辦理他的后事,更有無數妓女聽聞他的死訊后爭相到他的墳前痛哭;每年清明節也會相約去他的墳地掃墓,又稱「吊柳七」或「吊柳會」。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