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世紀,蒙古帝國橫掃歐亞,成吉思汗帶領日不落的鐵騎,所到之處聞風喪膽。但你知道嗎,當成吉思汗不在,蒙古帝國的治理實際上是由一位女子在掌控——她就是成吉思汗最寵愛的女兒,阿剌海別吉。
她究竟是一個多麼善良親民的王者,還是一個冷酷無情的屠夫?當她懷胎6個月時,丈夫在戰場上陣亡的消息傳來,名為母親的情感導致了她做出一個殘忍的決定——屠殺十萬人以泄私憤!
然而,我們在判斷一個人時,是否應該多站在她的角度思考?阿剌海別吉到底應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還是只是一位為夫報仇的普通母親?歷史留下的,永遠只是結果,但背后的真相,又有誰能夠了解?
阿剌海別吉生于1199年,她有兩個兄長窩闊台和察合台,後來都成為了蒙古大汗。她從小聰慧過人,深得父親成吉思汗的喜愛。
成吉思汗是一個典型的馬背上的征服者,為了開拓疆土,他幾乎時間都在外征戰。這樣一位馬不停蹄的君主,必然需要有人在賬篷里處理后方的政務。成吉思汗認為,自己唯一可以托付的人,就是阿剌海別吉這個女兒了。
每逢大軍開拔,成吉思汗就留下阿剌海別吉監國。所有國內大事都必須請示她,才可以辦理。成吉思汗甚至說,阿剌海別吉在,自己出征就沒有后顧之憂了。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阿剌海別吉都非常出色。她既懂得經略賬篷內的政事,又對軍旅生涯熟稔于心。成吉思汗夸她「賢慧」,經常說:「我的女兒,比我的許多兒子都要英明!」
這樣的女兒,成吉思汗自然不會虧待。1215年,成吉思汗將阿剌海別吉許配給了汪古部的阿剌兀思,作為心腹大將,以鞏固蒙古各部族的關系。
然而好景不長,3年后阿剌兀思就因病去世了。按照當時的習俗,阿剌海別吉被過繼給阿剌兀思的兒子,重新嫁了回汪古部。
在成吉思汗心中,阿剌海別吉仍是最信任的助手和賢慧的女兒。直到1231年,成吉思汗出征花剌子模,這才逐漸釀成了一場無法預測的悲劇。
花剌子模位于中亞河中地區,是西域重鎮。它擁有雄厚的軍力,成吉思汗雖然多次派兵攻打,但都無法攻下。
這一次,成吉思汗采取了分兵策略。他令大軍主力圍攻花剌子模,同時派他的兒子拖雷帶領一支部隊去攻打其他城池,以分散花剌子模的力量。
阿剌海別吉的丈夫孛顏隨軍出征,他渴望在這場戰爭中建立軍功,好在成吉思汗面前彰顯自己的才能。于是,當拖雷的軍隊也陷入困難時,孛顏自告奮勇,要求率領一支精銳部隊去攻城。
拖雷看在他是妹夫的面子上,便給了他一支猛士以助戰場。孛顏滿懷信心地向拖雷保證,三天之內一定會攻下城池。
然而,戰爭遠沒有那麼簡單。城池的防御設施堅固異常,孛顏耗費大量兵力也無果。三天很快過去,孛顏不僅沒能完成他的保證,還損失慘重。
拖雷勃然大怒,立即撤掉了孛顏的統帥職務。孛顏自尊心受挫,暗自聚集了死士,執意要再次發起攻城。
然而,這一次不僅還是失敗告終,孛顏自己還中了敵軍的冷箭,在陣前倒下。一個驕傲的戰士,就這樣慘死沙場,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這個噩耗很快傳到了成吉思汗大軍里。拖雷立即派人前去告知,還在蒙古賬篷中監國的阿剌海別吉。
「你的丈夫為國捐軀,他是個英勇的戰士!」傳令官肅立說道,「大汗讓我把這個噩耗告訴你,請你節哀順變。」
然而,這對于阿剌海別吉來說,卻是晴天霹靂。她愣在原地,久久不能言語。
阿剌海別吉雖然身為公主,但對丈夫一直極為敬重和愛護。更何況,她現在已經懷胎6個月了。一個正在等待孩子降生的母親,突然得知丈夫在戰場上戰死,這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
「主人,您需要休息。」侍女小心勸說。
「不,我要去前線。」阿剌海別吉的眼神開始有些恍惚,「我要去見他最后一面。」
「這不合禮數!」侍女急忙擋在了門口,「您現在身體特殊,不能擅自離開賬篷。」
「讓開!」阿剌海別吉理智全無,一把推開侍女就踉踉蹌蹌朝外跑。
身后的侍女想要追,又不敢真的去攔阻。最終,在所有人的勸說下,阿剌海別吉只帶了兩名侍女就離開了賬篷,孤身一人前往戰場。
經過數日顛簸,阿剌海別吉終于來到了前線。拖雷已經攻占了花剌子模城,得知姐姐來訪的拖雷出來迎接。
「姐姐,你不該來的。」拖雷心疼地說。
然而阿剌海別吉已經完全變了一個人。她冷著一張臉,語氣生硬地問:「我丈夫的遺體在哪?」
拖雷親自帶阿剌海別吉去了營地外的一座小山岡,那里已經立起了一座簡易的墓碑。
阿剌海別吉看到丈夫的墓,終于忍不住放聲大哭。她哭到力竭停不下來,直到眼睛都哭腫了,才終于平靜下來。
「拖雷。」阿剌海別吉的聲音冰冷得像來自地獄,「我要為我的丈夫報仇。把城中的男人全部殺光,我要讓他們血債血償!」
拖雷被阿剌海別吉恐怖的樣子嚇壞了:「這太殘忍了!成吉思汗也不會贊成......」
「成吉思汗不在這里!」阿剌海別吉立刻否決,「我有我的計劃,你們只管執行!」
拖雷啞口無言,最終還是沒有違抗姐姐的命令。三日后,花剌子模再次傳出慘烈的哀嚎——阿剌海別吉親自帶人進行了一場血腥的屠城。
此次屠城持續了半個月之久,死難者數以十萬計,幾乎全是手無寸鐵的平民。這也成為蒙古軍隊有史以來最為野蠻殘忍的殺戮。
當成吉思汗回到賬篷,得知阿剌海別吉的所作所為后,他沉默了很久。
一個慈愛的父親,一位明君,他理應制止這樣濫殺無辜的暴行。可當他凝視著女兒紅腫的眼睛時,最終他還是沒有說什麼責備的話語。
因為他知道,這場悲劇的根源,其實是出自他自己。
是他先用女兒來籌謀政治婚姻,是他給了女婿過高的戰場期許,是他讓一個懵懂女子過早承擔起了太多責任。
成吉思汗沒有資格責怪女兒任何所作所為,因為那個純真善良的阿剌海別吉,早在許多年前就死在了他的權謀政治中。
父親最后只是伸手,沉默地撫平了女兒頭頂的鬢發。
人言可畏。但作為局外人,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評判他人的惡行?
生而為人,有太多的焦慮、痛苦和悲傷。我們都有脆弱和黑暗的一面。
假如有朝一日,你我也身陷絕望,會做出什麼決定,又有誰能夠預知?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