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韓劇韓星
金庸武俠传
詩詞文化
民間故事匯
全部
    
南宋有一幅「鬼畫」,畫中內容很是詭異,至今無人能參悟其中深意
2023/11/03

前言

究竟是什麼推動一個普通人走向人生巔峰?又是什麼驅使一位畫家大膽創作出前所未見的畫作?人生的奮斗過程中,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聲音在呼喚著,到底是什麼在催促我們勇敢追求夢想,不斷突破自我?

窮困造就一代畫師,他是如何一步步登上三朝待詔之位的?

在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許多人或許無法想象,一位才華洋溢的畫家,竟然是在最狹隘貧困的環境中誕生的。南宋大畫家李嵩,就是這樣一位從泥土中崛起的畫家。

李嵩生于一個十分貧苦的家庭,自小家境貧寒,為了填飽肚子,他不得不放棄學業,只能去當一個木工學徒。然而造化弄人,李嵩生來就對繪畫有著極高的熱情和天賦,即便是在極為艱苦的環境下,他也不忘搓用撿來的樹枝在地上涂涂畫畫,以此來表達自己對藝術的熱愛。

也許,正是因為艱辛的環境磨礪出了李嵩堅韌不拔的意志。每日夜晚,在木工活結束后,李嵩便點起昏暗的油燈,以樹枝為筆,在粗糙的紙上描繪他心中理想的畫作。有時,為了省點lampblack,他甚至直接在墻上作畫。李嵩狹小的房間墻壁上滿是他的涂鴉,有靜物寫生,也有他臆想出的山水人物。這些墻面「作品」雖然簡陋,卻透露出畫家超凡的天賦。

然而這些都不能阻擋李嵩對繪畫的熱愛,他堅信有朝一日自己能成為一名真正的畫家。李嵩的這份執著和夢想,成為了他在最艱苦貧窮的環境中也不放棄對藝術追求的動力。當他整日忙碌于木工活時,他會在心中想象自己面前是一張白紙,然后發揮無限創造力畫出心目中理想的作品;當他疲憊不堪時,他也會告訴自己,這短暫的苦難終會過去,前面還有長長的創作道路在等著自己。

就在李嵩18歲那年,他的人生出現了重大轉機。當時,宮廷繪畫院中有一位名聲遠揚的大畫家李從訓。他博學多才,不僅在繪畫上有極高的造詣,在詩文、音律等方面也頗有建樹。一次,李從訓偶然看到在地上涂涂畫畫的李嵩,一眼認出他非凡的天賦來。李從訓本就是一個重視人才、樂于發掘后學的大師。他決定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將這個貧苦的木工童子培養成一名真正的大畫家。

于是,李從訓毅然決定收李嵩為義子,并以極大的耐心傳授他繪畫的訣竅和技法。李嵩對李從訓的知遇之恩感激不盡。他朝夕追隨李從訓學習繪畫,并潛心鉆研詩詞以增強自己的文化修養。李從訓發現,李嵩不僅天資超群,而且極具耐心和毅力,哪怕一個細微的筆鋒、墨韻,他都要反復領會、實踐數十次,直至完全掌握。

在李從訓的悉心指導下,李嵩的繪畫技藝突飛猛進。他刻苦鉆研繪畫技巧的同時,也潛心理解畫家應有的文化修養。昔日那個滿手繭子的窮苦木匠,如今已然蛻變成一個精通繪畫、詩詞的文人畫家。李從訓欣慰地發現,自己這位鐘愛的弟子不僅繼承了自己的畫風,而且在筆法上有了獨特的創新。李嵩的山水氣勢雄渾,用筆穩健;人物畫栩栩如生,極富個性。這預示著李嵩未來必將成就一番大業。

憑借過硬的繪畫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李嵩很快嶄露頭角,在繪畫界小有名氣。當他的作品傳入宮廷時,連宋光宗、宋寧宗、宋理宗三位皇帝對他贊不絕口,紛紛征召他入宮作畫,因此他有「三朝老畫師」的美譽。李從訓對弟子的成就感到欣慰之余,也不免有些自豪——一個木匠出身的青年,在他的熏陶下竟成長為三朝寵幸的大畫家,這不僅顯示了李嵩的過人天賦,也證明了他李從訓的教學作為。

想當年,李嵩只是一個滿懷繪畫夢想的窮困少年,如今,他已登上畫壇最高殿堂,成為一代大家。多少年來,他始終保持著對藝術極高的敬畏和執著。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李嵩才能在童年的貧苦生活中綻放光彩,最終成就他一生的輝煌。他異常坎坷的奮斗經歷,也激勵著后世每個懷有夢想的青年。

南宋奇畫,一對「母子」與骷髏親密無間,畫中蘊含何種寓意?

李嵩的繪畫作品眾多,其中富有個人風格的畫作更是數不勝數。但在這些作品之中,有一幅名為《骷髏幻戲圖》的奇幻畫作,至今仍令后人無法參透其中所蘊含的深意。

這幅畫描繪了一個大骷髏坐在地上,它頭戴紗帽,穿沙袍,右手操控著一個小骷髏提線木偶,小骷髏張著嘴巴,似乎在向對面一個小男孩招手。男孩也想抓住小骷髏,卻被一名[少.婦]攔住。再后面,另一名[少.婦]抱著嬰兒在喂奶,三人看上去和諧溫馨。

這幅畫的場景非常詭異——一個骷髏竟然與兩個[少.婦]、一個嬰兒混在一起,而且[少.婦]和嬰兒似乎對骷髏并無懼意,反而像一家人般融洽。這種超現實的畫面,直到今天仍令人匪夷所思。那麼,李嵩創作此畫的深意是什麼呢?

有學者分析,這幅畫是李嵩受到美父李從訓的影響,試圖表達佛家「輪回」以及道家「生死」的哲學寓意。畫中母子二人代表「生」,而骷髏代表「死」,兩者融為一體,暗示生死循環往復,陰陽轉換。骷髏亦像人活動,喻示生者終成白骨,死者也曾為人,生死間本無二致。

也有人認為,李嵩是在提醒人不應對死亡太過畏懼。骷髏是人塵歸塵、土歸土的寫照,是自然規律,不足驚怪。[少.婦]和孩童不懼骷髏,正顯示人應面對死亡從容。這或許也體現了李嵩本人面對死亡的態度。

具體而言,畫中母子二人一派生機盎然、朝氣蓬勃,正代表著生命不息、生生不已的景象。而骷髏手持木偶,操控生死,則喻示著死亡是生命必經的一個階段,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應過分恐懼。母子能夠泰然面對骷髏,更顯示出面對死亡時應有的從容態度。

不過,這僅是后人的一種解讀,李嵩創作的真正用意已然難辨。但可以確定的是,《骷髏幻戲圖》絕非李嵩一時興起的隨意之作,而是他經過深思熟慮后,試圖傳達某種哲理的心血結晶。確切的寓意已經不可考,但李嵩種種細節的精心設計,如骷髏的神態動作,母子的細微表情,都透露著畫家想要表達某種深層思想的用心。

正因如此,這幅看似怪誕的畫作才會成為李嵩作品中最令后人難忘的一筆。它獨特的畫面足以震撼每一位看畫者的心靈,迫使他們在驚詫后深思畫中所要傳達的意味。李嵩或許正是希望通過這幅超現實的畫作觸發觀者的思考,令人們對世界、對生死形成新的認知。

大膽創作還需有深厚造詣,他為何畫出令人匪夷所思的「鬼畫」?

在中國繪畫發展史上,明確以「鬼」為題材的畫作并不多見。因當時的主流觀念深受儒釋道影響,多持排斥甚至恐懼心理對「鬼」這一題材。縱使有畫「鬼」之作,多半也會對其進行某種程度的美化處理,不會直接刻畫其怪誕形象。

而李嵩的《骷髏幻戲圖》則大膽呈現骷髏的形象,不僅沒有任何美化,反而刻意強調其荒誕怪異之處。那麼,李嵩為何有這樣的創作?

首先,李嵩有足夠的造詣去支持自己的大膽創作。他深諳人物畫法,對道釋畫也頗有心得,這為他塑造怪誕畫面提供了技術支撐。其次,李嵩性格較為坦蕩,不拘一格,善于創新。他不會被主流觀念所束縛,而是追求自己的畫風。

再者,李嵩也許正試圖展現自己的獨特視角。他與當時盲目排斥「鬼」的主流意識形成反差,通過大膽創作來表達屬于自己的哲思,令觀者產生新的認知體驗。作為一位開拓性畫家,李嵩不愿被傳統所限,而是希望給大眾帶來全新的畫面感受。

最后,這幅畫很可能只是李嵩一次畫風試驗的結果。作為大師級畫家,他不時嘗試新題材、新技法,以開拓自己的創作邊界。《骷髏幻戲圖》便可能是他針對「鬼」題材的一次創新嘗試所得。李嵩將長期畫佛畫的技法應用于骷髏創作上,突破了傳統繪畫的局限,展現出了非凡的創造力。

結語

無論李嵩創作動機為何,《骷髏幻戲圖》的產生都顯示了他繪畫造詣的高深與胸襟的開闊。正因為有這番大膽嘗試,李嵩才成就了無法被復制的個人風格,留下獨樹一幟的畫作。雖然時至今日,我們仍然無法完全解讀這幅「鬼畫」的隱秘含義,但李嵩勇于創新的精神,已經通過這張畫紙完整傳遞下來。

這幅超前其時代的畫作,不僅展示了李嵩的獨特藝術視野,也彰顯了他「敢為人先」的胸懷。可以說,正是有了像李嵩這樣大膽創新的先驅畫家,中國繪畫才得以一步步走向繁榮與開放。每當我們賞析《骷髏幻戲圖》時,都應當由衷地向這位南宋大師致以崇高的敬意。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