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擁有大約46億年的歷史,而早在35億年前,最原始的生命就在地球出現了。那麼,地球上的生命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無外乎有兩種觀點:一,在地球自身環境里誕生的,一般認為起源于原始海洋深處。二,最原始的生命來自外太空,并不是說是由外星生命創造的,而是太空中游蕩的小行星彗星帶帶來的,小行星彗星上面本身就攜帶有原始生命,撞擊地球的時候,也給地球帶去了生命。
如果第二種觀點是正確的,將具有非凡的意義。為什麼?因為那將意味著宇宙其他天體同樣可能擁有生命,因為小行星彗星不可能只撞擊地球。不但如此,其他天體擁有的生命形態應該與地球生命形態一樣,因為兩者擁有共同的祖先。
而且,果真如此的話,外星生命在宇宙中應該很常見。但現實情況卻是,人類從未發現任何外星生命存在的跡象。
雖然如此,大部分人堅信外星生命甚至外星文明一定存在,只是由于各種原因人類還沒有發現罷了。而且在很多人眼里,外星文明很可能擁有更高級的科技文明,比人類科技發達很多。
20世紀60年代,俄羅斯天文學家卡爾達肖夫就提出了著名的「卡爾達肖夫指數」,依據這個指數,他把宇宙文明劃分成三個等級,劃分的標準是根據宇宙文明對能量的使用和駕馭。
這三個等級的文明分別是行星文明,恒星文明和星系文明。
按照這種文明等級劃分標準,人類連最低的一級文明,也就是行星文明都沒有達到,目前只有0.7級,距離一級文明還有相當遠的距離。即便是樂觀的估計,人類文明也需要至少上百年的時間才能晉級為一級文明。
想要晉級為二級文明,就需要更加漫長的時間。二級文明已經能夠開展真正的星際旅行,在太空中來回穿梭。甚至能建造巨大的戴森球,最大化地利用恒星的能量。科學家們估計,人類可能需要上萬年時間才能升級為二級文明。
而最高的三級文明,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三級文明在我們眼里如同神一般的存在,他們可以利用星系里的所有能源,甚至包括黑洞的能源,在宇宙中隨意來回穿梭,甚至宇宙已經不能滿足三級文明的欲望了,他們開始考慮與其他宇宙的文明進行接觸,甚至直接穿越到其他宇宙。
在三級文明等級劃分的基礎上,后人更進一步,把文明等級增加到七級。三級文明后面的文明高度更是人類難以想象的。尤其是最高等級,七級文明,簡直就是「神里面的神」,我們連想象都想象不出來。
考慮到宇宙年齡長達138億年,而地球年齡只有46億年,人類歷史更是只有100萬年,機率上來講,誕生一支三級文明甚至更高等級的宇宙文明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果真如此的話,他們早就應該征服整個宇宙了,但為何人類至今沒有發現他們的蛛絲馬跡呢?
難道人類真的是孤獨的嗎?這也是著名的「費米悖論」中的核心問題。對于費米悖論,人們提出了很多詮釋。
比如說,生命在宇宙中或許并不罕見,但智慧物種是相當罕見的,尤其是人類這樣的智慧物種,更是罕見。
這意味著智慧物種在宇宙中的分布是相當稀疏的,再加上天體之間的距離通常是非常遙遠的,都是以光年來很衡量,兩個文明取得聯系的難度就會更大。
畢竟宇宙中存在光速限制,雖然理論上可以用間接的方式實現「超光速」,但信息傳播的速度也是無法突破光速的。而且,理論上講,一個文明只有在發現其他文明存在的情況下,才會果斷與其聯系,而不會漫無目的地飛到每個星球上尋找其他文明。而要發現其他文明存在的證據是相當困難的。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在高級宇宙文明眼里,人類文明實在太低級了,甚至算不上「文明」,在他們眼里,人類文明就如同螻蟻般渺小。
如此高等級的宇宙文明可能早就發現了地球和人類,但他們不會與人類建立任何聯系,他們并不是刻意躲避人類,而是正常反應。畢竟,人類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與螞蟻種群建立任何聯系。
無論如何,人類不會放棄尋找可能存在的高級宇宙文明,雖然那可能給人類帶來不可預測的危險,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決定了我們一定會繼續尋找其他宇宙文明。
但同時,人類文明也不會忘記向浩瀚太空播撒人類文明種子,在外太空建立起更多的人類家園。而由于宇宙中不同天體的環境相差巨大,可以預見的是,人類文明種子在不同的天體上肯定會朝著不同的方向演化,屆時我們都會成為對方眼里的「外星人」。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會持有這樣的觀點:我們尋找的外星人很可能就是未來的人類!